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来源 :科学时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y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时候的经济发展都没有今天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知识。知识自人类产生起就与人类的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知识与经济的每一次交融都最终导致了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的巨大变革,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经济同自动化生产力一样实质上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必然发展到知识经济阶段。
  【关键词】知识经济;生产力;手工;机器;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F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50X(2007)10-0001-03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即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推动了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这是继人类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两次革命之后又一次的经济革命,这次革命的核心不是农业经济时期的土地和人口,也不是工业经济时期的机器和原料,而是知识,知识在这场革命中成了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有专家把这种新的经济称作是“知识经济”,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对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属于政治范畴,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而生产力的发展则属于经济范畴。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量的变化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而质的变化则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人类社会生产力是在后人不断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经济学以生产工具为标志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手工生产力阶段、机器生产力阶段和自动化生产力阶段。在每一个阶段,甚至在某一阶段的某一个时期,都可以看到知识和经济相互渗透,交叉生长,共同发展。知识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又加速知识的积累。
  
  1传统经验的积累导致手工生产力的缓慢发展
  
  手工生产力阶段的时间跨度是从人类能制造工具开始(原始社会末期),到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即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一次产业革命),这一阶段包括的社会形态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一阶段的经济形态又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原始社会的采集狩猎经济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
  1.1采集狩猎经济时期原始工具的出现:采集狩猎经济是人类早期以直接采集狩猎自然界的野生动植物为生活资料的经济。这个时候的人和动物,都是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动物的生存靠本能,而人类的生存靠意识和理智。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能通过大脑进行思维,然后创新。人类创新的原动力就是知识的积累。早期人类就是在大自然中经过无数次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从而推动了人类的发展。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磨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磨擦生火把人类同动物界分开”。人类通过对火的观察,认识了火的特征与作用,并在实践中发明了“钻木取火”、“磨擦起火”等人工取火的方法,这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火成为人类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强大手段,它使人类第一次学会了控制和使用一种强大的自然力,可以说人类没有火的知识就不可能有以后出现的文明社会。
  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主要标志是人会制造工具,生产工具的发展只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人类用以制造的工具大都取自于大自然,如树枝、石块、动物骨角等。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早期的石器工具非常粗糙,人们把一块石块和其它石块相互敲击或碰撞,使之成为尖状或刀口状,就成为获取食物的防卫的工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旧石器。后来人们又在石器上安装木制或骨制的把柄,于是复合工具就产生了。大约在一万年以前,人们学会了石器的磨制技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石器。磨制石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原始知识推动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过长期缓慢的发展,人类又发明了弓箭,石器只是一种工具,而弓箭的构造把人的体力和树枝弯曲的弹力结合在一起,没有长久的生产经验与技巧的积累是不可能有此发明的。弓箭的使用大大加强了人类同自然界斗争的力量。
  1.2原始农牧业的萌芽。人类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发现偶尔将采集的野生谷物或果核抛洒在住处的周围,日后会生长出嫩芽并结出果实,这就是原始农业的起源,处于萌芽时期的农业被称作是“刀耕火种”农业。人们进行生产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和火,石锄、石斧、石镰的发明为开垦茺地从事面积较大的田野式农业提供了可能。人们先用石斧砍倒树丛、野草,再用火烧,然后撒上种子任其生长,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还掌握了拦河灌溉和人工施肥技术知识。
  畜牧业的兴起起源于狩猎经济的发展。弓箭陷井等在狩猎中的使用,可以使人们在相当远的地方或有隐蔽的地方射击或捕捉野兽,避免了同野兽的搏斗,于是猎获物就增多了,吃不完的就将猎获到的小兽驯养起来,这便是畜牧业的萌芽。人们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又作了观察和思考,发现在一些靠近草原的地方发展畜牧业比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于是一部分原始人便在拥有大量天然牧草,适合于游牧的地带从事原始的畜牧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在社会上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和以畜牧业为主的两大人群。这次社会大分工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促进了农人和牧人之间的产品交换,并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也就生产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1.3原始手工业的萌芽:在采集狩猎经济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定居下来,于是对做饭用的炊具和其它日用器具有了需求,人类最初煮食的方法是把食物放到一种特殊的木制编织筐内,然后用火烧,在把食物烧熟的过程中木制编筐也被烧坏了。经过了长时期的观察与思考,人们在木制编筐内涂上一层粘土就不容易很快烧坏。这些粘土在加热过程中硬化成了器皿,这便是陶器的雏形,也是手工业的最初萌芽。对这一过程恩格斯曾作过这样的推测“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耐火而发生的。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型的粘土不要内部容器同样也可以使用。”在很长一段时期,人类只能利用自然界的某些物质或改变某些物质的形状来制造工具或器皿,制陶技术的发明是人类的一个创举,它的伟大意义就在于人类运用知识第一次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本并不存在的东西。
  纵观原始社会,人类处于采集狩猎经济时期,通过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人们积累了一些最初处于萌芽状态的经验知识,尽管这些知识十分有限,但今天的全部知识终究是从这里开始的,并为今天的知识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传统农业经济的开始:一旦人们在从土地种植中获得的食物超过狩猎和采集的数量,就不再依赖于野生动植物了。经过很长时间经验的积累,人们学会了利用生物界的知识来控制生物界,于是种植业成为农业经济社会的主要生产形式,土地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在农业经济时期,劳动力是主要的争夺对象,少数人依靠对土地的控制,对奴隶的占有获得了巨额财富。所以古代的战争都主要是掠夺人口和土地。这一时期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由于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自然资源消耗问题并不突出。同时随着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人本身的劳动资源的利用也达到了最大限度。
  这一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们积累、传播知识手段的变革。
  最初人们的经验和技巧仅仅是以人本身为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的知识在人体之外有了一个储存的空间,为知识的传播和积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文字发明之前,曾有过结绳记事的传说,有了文字,靠口和手代代相传的知识,才能被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天文、历法、物理、化学、数学、医学等等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这里主要是发生在古代中国的两件大事。一是蔡伦发明的用树皮、麻头、破鱼网等原料造纸。纸的诞生为人类记载和传播知识提供了重要工具,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二是印刷术。中国唐朝民间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开始印刷佛经和历书。到了北宋毕升改进了雕版印刷,用胶印制成的活字印刷,这是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印刷术的改进使大量图书得以问世,促进了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播。
  造纸术、印刷术同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对于这四大发明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马克思曾精辟的表述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2近代科学技术导致机器生产力的快速度发展
  
  机器生产力阶段是,从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到20世纪第三次产业革命。在这一阶段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次次地促使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它的标志就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才引起了人类社会生产力从手工到机器的飞跃,同时也使人类社会的经济从农业经济步入了工业经济。这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纺织业的机械化,在当时的英国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由手工工具变为机器的典型,它意味着人类运用知识将人的双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成为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强大力量,蒸汽机逐渐取代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从此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后来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冶金、煤炭、交通运输、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使社会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正象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第一次产业革命使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也使人们对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作为新的能源逐步取代了蒸汽动力而为成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是这次产业革命的先导,随之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同时,电的出现也促进了石油、钢铁等工业的发展。电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使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倍。
  
  3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促使自动化生产力飞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开始,很快扩展到西欧、日本及其它一些国家,到60年代达到高湖。80年代初,以微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这次产业革命不但在内容上较之前人更为先进,就其规模来看也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产业革命,它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方面获得重大突破,而是在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对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和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影响都是以往的产业革命所无法比拟的,它使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据统计,人类科学知识总量的四分之三是20世纪中叶以来创造的。
  在这一阶段,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经过工业经济虽然建立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也为此付出了自然资源消耗过量和生态环境严重失衡的巨大代价。由于对资源的极度消耗,使得大多数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成为短缺资源,靠传统的土地、劳动、工业原料等生产要素支撑的物质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在这些经济奇迹中,起关键作用的已不是农业经济时期的人口和土地,也不是工业经济时期的机器和原料,而是知识的应用与传播。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所有财富的核心都是知识,所有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在所有创造财富的要素中,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这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是“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关键因素。
  纵观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知识,人类的任何活动也从未离开过知识,任何时候的经济发展都没有今天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知识。知识自人类产生起就与人类的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知识与经济的每一次交融都最终导致了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的巨大变革,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人类掌握了石器技术知识后创造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当人类掌握了青铜技术知识后创造出了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当人类掌握铁器技术知识后创造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当人类学会了使用机器以后创造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当人类掌握了微电子技术知识后便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
  因此我们说,以工具为标志可以把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分为手工生产力、机器生产力、自动化生产力三个阶段;若以经济形态为标志则可以把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个阶段。知识经济同自动化生产力一样实质上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必然发展到知识经济阶段。
  
  参考文献
  [1]孙钱章主编.知识经济概论.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张晓华、秦健主编.当代科学技术及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
  [3]刘嘉林主编.知识经济读本.中国书籍出版社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7-10-15
其他文献
晚晴至民国时期是吉林省历史上社会最为动荡的时期,中医药事业乃至中药店老字号的发展都面临着严峻地挑战。调查吉林省图书馆、长春市图书馆、吉林市图书馆、长春中医药大学
《简易普济良方》为明代彭用光所编集,其中与医学相关的大部分内容主要是对《证类本草》的重新辑编。卷五所附“痈疽神妙灸经”,是在《痈疽神秘灸经》的基础上加以按评而成。该
目的:观察妇康口服液对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妇康口服液连续服用,用药时间及剂量根据临床症状确定,服药过程中随时复查、随访.结果:该药用于盆腔炎治疗效果良好,其慢性炎症优于
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已由纸与火、光与电逐步向数字化发展。传统媒体逐渐遭受到新兴数字化媒体的冲击,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中国的数字报目前到底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数字报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这是中国数字报业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数字报业的内涵     “数字报业”是立足报业本质,对传统报业发展形态的重塑以及在一个更高形态上对报业核心能力的重新把握,即以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等为手
目的:通过改变干燥失重的测定方法消除检测中的干扰因素.方法:将"干燥失重"测定温度由70℃真空减压干燥至恒重改为120℃电热恒温干燥至恒重.结果:该品于120℃干燥至恒重性质
综述了现代分析技术在含醌类化合物的中草药及其制剂中的应用概况,为含醌类化合物的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