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未来话语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k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育崇尚未来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面向未来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真正的教育是产生思想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把人引向高尚,这种教育只有面向未来才能做到;另一方面,产生思想和引领人的教育是一种偶然,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总之一点,它不是想当然,不是一种预设。因此,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其一,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事业像教育这样强烈地崇尚未来,崇尚明天了。教育的辉煌就在于它是人的未来。人的希望、人的未来的蓝图在今天书写,这本身不就包含着面向未来的使命感和神圣感吗?教育崇尚未来,是指无论对教育者或者是教育对象而言,都将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有了许多的选择,也就有了许多的希望。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不是宿命,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希望,一种有限人生中诞生出的无限希望。教育充满神秘和偶然性,不过,这是可以认识的神秘,是必然之中的偶然。教育怕预设、预案、预知,既然一切都想好了,还要教育干吗?如果有关教育的一切,依靠教师的教案、学校领导的工作计划,就能够解决问题的话,那么,教育对象可以进入生产线了。教育事业一旦成为产业,教育对象也就成为产品,可以被贴上标签进入消费领域了。这样的教育产品是可以批量生产的,批量生产教育对象的结果是,千人一面,国家没有创新能力,永远是其他国家的“二传手”。
  其二,教育崇尚未来,并非不向后回顾。向后回顾,是为了牢记过去,总结过去;向后回顾,是为了立足现在,站在扎实的现实的基础上,面向未来。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是因为人、立足人、指向人、为了人;教育是为了明天的人,为了未来的人。所以,为了人的教育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教师把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国家把希望寄托在接班人身上。在教育的未来话语里,教育对教师、家长、管理者、制度设计者来说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其三,教育崇尚未来,满载厚重的人文关怀。当学生没有完成教师提出的教育教学要求时,教师要相信教育的希望在未来:这孩子或许在明天会达到要求,会做得更棒!相信教育的希望在未来,教师就不会心生怨气,怨天尤人,而是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给教育对象以关怀、慈爱、耐心、等待。充满希望的教育就是在一系列的等待中,给教育对象以更多的信任。如果一味地责备眼前的教育对象,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眼前的教育时机,而且葬送的是孩子们鲜活的人生以及国家的未来。
  
  二、教育是建立在包容过失基础上的美好生活
  
  教育崇尚未来,就是说,教育者因教育对象未来的美好宽容了其现在的瑕疵,教育对象因为梦想忘记了现在的苦难。教育的包容实际上是讲,我们对待教育和受教育者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的问题,我们应如何理解成长,如何理解人的发展。
  教育拒斥急性病和平庸。作为家长,不能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当考试结束归来的孩子递给你试卷时,你的双眼却只盯着卷子上的分数发愣,1分,2分,3分……你打算用分数来计算孩子的未来吗?这样做,其实正在失去你的孩子。
  如果用各种家教、培训填满孩子的每一个星期六、星期天的话,你就亲手把自己的孩子给扼杀了!这里,并非否认培训、家教的必要性,而是说,凡事必须有个度。因为,人的成长是需要有一个自由的空间的。
  所以,笔者强烈呼吁,让孩子独自静一静,让孩子独自在雨中自己向前走。
  想要要求孩子不犯错误吗?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好孩子,可以说,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种对犯错误的需求。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各种失误、错误,有时甚至是严重的错误相伴,真正的成功只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摔打后取得。只是,我们对孩子所犯错误的性质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哪些是思想的,哪些是品行的,哪些是知识的,哪些是习惯的,哪些是交往的。只要不伤及孩子成长的根本,就让他犯错误吧!教育的崇高目标就是让人踩在一次次失误的垫脚石上不断向上摸高,最终让理想变成现实。
  
  三、教育的博大胸襟向未来敞开
  
  教育的博大胸襟要容得下成长的纤尘,教育要关注他者的崛起,要有边缘化的思维。
  教育崇尚未来,这就是说,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以自己为中心画圆圈。管理者最爱以自己为参照点,想当然地对他者说三道四、指手划脚,所依赖的往往就是自己过去的经验。 教育评估要有胸襟。教育离不开评估,局长监督校长确定工作目标,主管校长对各部门进行考核,各部门对教师业绩进行评估,都要有衡量的尺度。问题是什么样的尺子作为评估的标准相对来说是科学的、合理的。教育评估是一种发展性评估,评估的尺度应是面向未来的。管理者在评价被管理者时,要在成功中看到更多的危机,在危机中把握新的机遇,在各种机遇中切实地追寻对未来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评估。好的评估造就一个好的部门、好的单位;好的评估造就一个人才,一批人才。而好的评估,只能产生于对未来的执著。
  作为制度的设计者要有王者气派,眼里不仅要有教育的昨天、今天,还要有教育的未来。如果说教育是为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人,那么,制度的设计者就是在当下,为未知的世界设计制度。教育是变化的,教育是一种过程,我们对教育的设计应该是一种活的设计、一种灵动的设计,要把死制度设计活,在活的制度中把握活的未来,这样的教育制度才有生命的灵性,有生命灵性的教育制度才能催生有希望的教育,有希望的教育才能培养有希望的人。
  我们常说,中国的希望在于教育和科技。其实,科技与教育兴国,不仅仅是口头的和书面的号召,也不仅仅是行动的策略方针,而是我们对人、对民族、对未来的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理性把握。
  教育最怕什么?教育最怕用死制度把活人管死,用死制度窒息活人对未来的希望。因此,对教育制度的设计是一种博大、丰富、辽阔、深邃、深刻、深远的设计。我们不仅要想到到今天的考试、招生,也要想到明天、后天的就业、待遇;不仅要想到中国今后的3年、5年、10年,而且要想到中国今后的30年、50年、100年,甚至更远。
  只有面向未来的教育设计,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有了真正的人,中国才有真正的希望。
其他文献
刚结婚那會儿,每次吵架,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哪怕针尖大的事,我都要据理力争,先生更是寸步不让,两个人像两只斗鸡,上蹿下跳,非要争个你高我低。吵过了闹过了还不算,冷战是战争的升级版,短则三五天,长则半个月,他板着一张脸,我高昂着头,视对方为空气。  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爱记仇的我还喜欢翻旧账,时不时把过去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拿出来数落他,先生最烦我这样。最严重的一次,我们开始分居,他睡沙发,我睡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