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了,当前教育改革要求生物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把素质教育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笔者针对高中生物课堂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推祟新的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创新教学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改革,何以谈得上创新与实践?回顾自己以往的生物教学始终有过于死板、放不开的感觉,瞻前顾后,总怕学生学到的知识点不够全面,因此课堂上常常进行“炒冷饭”,学生也只是跟着感觉走,被动、机械地进行学习和记忆,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乏味,结果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学习效果并不佳。因此,上学期开始的生物课堂教学,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只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思路和线索,让他们顺着线索自己阅读教材,找出自己的疑问,也就是我们学校搞的预习学案。老师根据问题对症下药,通过经常的分析,学生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觀,潜意识存在通过学习获得的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发挥出来。特别是经过这场声势浩大、席卷全省的素质教育改革,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优良个性品质,这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在课余时间,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预习学案,完成预习,因此也充分利用了课余时间。
传统教案教学使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最后却拿不出实效。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把传统的“教案”变为指导学生学习的 “预习学案”。也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学习内容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在课下,学生借助“预习学案”和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初步掌握基础知识、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预习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小组讨论交流,并在“预习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预习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变革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
自主学习是自己做主、自我决定的学习,是对学习活动有计划和安排,有评价、反馈、调节、修正和控制。是一种具有高能动性、独立性、和有效性的学习,具体说来,如果学生在学习的动机上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方法上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自动化的,学习上是有效定时和长久的,这种学习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即一种“双赢”境界,以最大的限度促进自己和他人学习任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学会合作,发展自己的非认识品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监控者和学习的资源,确保他们的合作互动富有成效,并给予适时的点拨与辅导。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和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宽容、唤醒、激励”隐性分层教学模式
学生之间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如何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分层教学是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较好策略。但明显分层又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及消极情绪等,因此,只能进行隐性分层。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低倍镜”,但并不是漠视、放纵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情感,去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讲小话等,可结合所讲内容插入课外知识,或用幽默的语言吸引他们,等等。绝对不能用过激的语言伤害他们,打击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生物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恳的态度唤起学生的兴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固定模式,应该是一种变式,需要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去探索,去体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使生物教学真正做到:教是具有创造性的、启发式的教;学是积极的、主动式的学;过程是心灵相通、情景交融、师生互长、平等和谐的交流式的过程;发展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被教材和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才能在提升学生知识总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推祟新的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创新教学要求教师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改革,何以谈得上创新与实践?回顾自己以往的生物教学始终有过于死板、放不开的感觉,瞻前顾后,总怕学生学到的知识点不够全面,因此课堂上常常进行“炒冷饭”,学生也只是跟着感觉走,被动、机械地进行学习和记忆,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乏味,结果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学习效果并不佳。因此,上学期开始的生物课堂教学,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只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思路和线索,让他们顺着线索自己阅读教材,找出自己的疑问,也就是我们学校搞的预习学案。老师根据问题对症下药,通过经常的分析,学生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觀,潜意识存在通过学习获得的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发挥出来。特别是经过这场声势浩大、席卷全省的素质教育改革,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优良个性品质,这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在课余时间,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预习学案,完成预习,因此也充分利用了课余时间。
传统教案教学使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最后却拿不出实效。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把传统的“教案”变为指导学生学习的 “预习学案”。也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学习内容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在课下,学生借助“预习学案”和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初步掌握基础知识、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预习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小组讨论交流,并在“预习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预习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变革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
自主学习是自己做主、自我决定的学习,是对学习活动有计划和安排,有评价、反馈、调节、修正和控制。是一种具有高能动性、独立性、和有效性的学习,具体说来,如果学生在学习的动机上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方法上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自动化的,学习上是有效定时和长久的,这种学习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即一种“双赢”境界,以最大的限度促进自己和他人学习任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学会合作,发展自己的非认识品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监控者和学习的资源,确保他们的合作互动富有成效,并给予适时的点拨与辅导。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和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宽容、唤醒、激励”隐性分层教学模式
学生之间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如何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分层教学是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较好策略。但明显分层又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及消极情绪等,因此,只能进行隐性分层。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低倍镜”,但并不是漠视、放纵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情感,去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讲小话等,可结合所讲内容插入课外知识,或用幽默的语言吸引他们,等等。绝对不能用过激的语言伤害他们,打击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生物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恳的态度唤起学生的兴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固定模式,应该是一种变式,需要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去探索,去体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使生物教学真正做到:教是具有创造性的、启发式的教;学是积极的、主动式的学;过程是心灵相通、情景交融、师生互长、平等和谐的交流式的过程;发展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被教材和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才能在提升学生知识总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