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辅助"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教学,能创设现实而形象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搭建学生探索知识的平台。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空间观念,降低课堂教学难度,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还能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1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119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学生带入生动而又贴切的學习情境之中,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知识。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千米》时,先播放小明100米赛跑的视频,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再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小明走10个100米的过程,这样让学生根据小明的运动轨迹,在情境中直观感受10个100米是1000米,利用这样的方法,做到数形结合,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容易理解“千米”的概念,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我在进行《圆的认识》教学时,上课首先播放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之后再播放用方形、椭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这时学生看得哈哈大笑,我趁势问学生:为什么汽车会走得又快又稳呢?因为汽车有圆形的轮子……这样,学生便在连续的、充满逻辑的问题中完成学习任务,所用的信息技术资源虽然用时短,但效率却很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突出教学主题、提升教学效益。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空间观念
在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好多学生缺少空间观念,而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它直观性和演示性强的优点,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三维动画演示功能,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让其演变为一个长方形,学生看了形象的视频资料后,对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圆形底面面积加上以圆的周长为长、圆柱体高度为宽的长方形面积之和”就一目了然了。同时,这一过程也帮助学生弄清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特点及其表面积公式的由来,在脑海里建立了形象的空间观念,拓展了学生的关于空间的思维方式。又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利用多媒体方式出示长方体纸盒,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沿着纸盒的棱剪开,再将其展开,引导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学生会有不同的收获,比如:或说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或说发现了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紧接着我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纸盒,运用上面的方法剪开,再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之后我从学生手中选一个长方体展开图,贴在黑板上。再让学生回答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通过观察课件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学生就会很容易的说出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此节课的教学中,恰当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原来无法用实物展示的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过观看剪开、展开的实物课件及动手操作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空间观念,从而明确了知识概念。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降低课堂教学难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弥补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限这一弱势,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之前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究后,分小组汇报探究结果,学生汇报出四种计算方法。其一: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是一致的,都是运用“剪、拼”的方法,选择两个形状完全相同、大小完全相等的梯形,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就等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其二:选择两个形状完全相同、大小相等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正好等于这个长方形的一半,以此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其三:把一个梯形分割两个三角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其四: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梯形,然后将他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感悟理解,最后得出:两个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来的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是原来梯形高的一半,推导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梯形的面积,由此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对于这四种方法,在各小组汇报的时候,我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到有好多学生还不太理解,我就适时在小组汇报的同时播放之前精心制作的这四种方法动态演示的各种形式的课件,使得我们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通过其他形式得到充分展示,这样也就突出了观察的重点,降低了学生观察、理解的难度,随着实物——实物图——平面图的一步步展示,学生的空间意识便一步步在脑海中清晰呈现,空间观念也在意识的提升中不断得到发展,同时,由于多媒体是综合的形象艺术,能给学生以强烈的美感。在这种和谐轻松的教与学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逐步有效激活,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竭力发展学生思维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可以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更多的条件,教师在教学时可适时创设动态情境,准确把握抽象数学知识的关键特征,促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的本质。建立准确的空间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来启动学生思维:先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将圆锥盛满水,然后倒入圆柱中,学生发现三次正好倒满。此时,学生就会猜想: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是不是1:3呢?怎样证明这个猜想呢?这种实验演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实际教学中,只有摆正信息技术资源与手段辅助教学的位置,合理使用它,利用多媒体创造的多种媒介相结合的信息资源,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通过多媒体悦耳的音乐、和谐的色彩、流畅的动感,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空间观念,降低课堂教学难度,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还能发展学生思维,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谭兆亮.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研究[D].宁波大学,2011.
[2] 李彦刚.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1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119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学生带入生动而又贴切的學习情境之中,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知识。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千米》时,先播放小明100米赛跑的视频,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再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小明走10个100米的过程,这样让学生根据小明的运动轨迹,在情境中直观感受10个100米是1000米,利用这样的方法,做到数形结合,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容易理解“千米”的概念,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我在进行《圆的认识》教学时,上课首先播放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之后再播放用方形、椭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这时学生看得哈哈大笑,我趁势问学生:为什么汽车会走得又快又稳呢?因为汽车有圆形的轮子……这样,学生便在连续的、充满逻辑的问题中完成学习任务,所用的信息技术资源虽然用时短,但效率却很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突出教学主题、提升教学效益。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空间观念
在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好多学生缺少空间观念,而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它直观性和演示性强的优点,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三维动画演示功能,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让其演变为一个长方形,学生看了形象的视频资料后,对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圆形底面面积加上以圆的周长为长、圆柱体高度为宽的长方形面积之和”就一目了然了。同时,这一过程也帮助学生弄清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特点及其表面积公式的由来,在脑海里建立了形象的空间观念,拓展了学生的关于空间的思维方式。又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利用多媒体方式出示长方体纸盒,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沿着纸盒的棱剪开,再将其展开,引导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学生会有不同的收获,比如:或说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或说发现了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紧接着我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纸盒,运用上面的方法剪开,再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之后我从学生手中选一个长方体展开图,贴在黑板上。再让学生回答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通过观察课件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学生就会很容易的说出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此节课的教学中,恰当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原来无法用实物展示的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过观看剪开、展开的实物课件及动手操作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空间观念,从而明确了知识概念。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降低课堂教学难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弥补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限这一弱势,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之前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究后,分小组汇报探究结果,学生汇报出四种计算方法。其一: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是一致的,都是运用“剪、拼”的方法,选择两个形状完全相同、大小完全相等的梯形,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就等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其二:选择两个形状完全相同、大小相等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正好等于这个长方形的一半,以此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其三:把一个梯形分割两个三角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其四: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梯形,然后将他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感悟理解,最后得出:两个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来的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是原来梯形高的一半,推导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梯形的面积,由此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对于这四种方法,在各小组汇报的时候,我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到有好多学生还不太理解,我就适时在小组汇报的同时播放之前精心制作的这四种方法动态演示的各种形式的课件,使得我们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通过其他形式得到充分展示,这样也就突出了观察的重点,降低了学生观察、理解的难度,随着实物——实物图——平面图的一步步展示,学生的空间意识便一步步在脑海中清晰呈现,空间观念也在意识的提升中不断得到发展,同时,由于多媒体是综合的形象艺术,能给学生以强烈的美感。在这种和谐轻松的教与学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逐步有效激活,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竭力发展学生思维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可以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更多的条件,教师在教学时可适时创设动态情境,准确把握抽象数学知识的关键特征,促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的本质。建立准确的空间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来启动学生思维:先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将圆锥盛满水,然后倒入圆柱中,学生发现三次正好倒满。此时,学生就会猜想: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是不是1:3呢?怎样证明这个猜想呢?这种实验演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实际教学中,只有摆正信息技术资源与手段辅助教学的位置,合理使用它,利用多媒体创造的多种媒介相结合的信息资源,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通过多媒体悦耳的音乐、和谐的色彩、流畅的动感,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空间观念,降低课堂教学难度,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还能发展学生思维,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谭兆亮.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研究[D].宁波大学,2011.
[2] 李彦刚.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