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就业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最初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促进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的基础上,特别是高职院校,应最大限度地实现专业对口或提高就业与专业的关联对接,这将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提升专业与就业的关联度,积极探索适应地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及时针对性的调整专业课程及前瞻性地设置专业教学,促进毕业生专业与就业关联度的提高。同时,针对企业对人才规格和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开展强化企业的实用课程,以实现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的目标,加快实施“就业基地化,实行订单式定向人才培养”战略,进一步推动学校就业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努力保证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 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
在印象中,1995年国家还对大中专毕业生实行统招、委培生计划分配,1996年国家只对大中专毕业生实行统招生计划分配,1997年国家不再对大中专毕业生实行计划分配,也就是,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人才需求也步入市场轨道,推行人才双向选择。现实中,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与企业单位岗位需求标准的差异,加之企业单位考虑运行成本,降本增效,也制约着人才需求的双向选择——就业,总的来说,当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二、 引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依据各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不断建立健全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毕业生就业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就业心理准备上、岗位职业能力储备上、技术应用实践上、专业特色对口上都有先发优势和竞争优势,但为自己步入社会,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位置,就必须要樹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也就是要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多高,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操作能力有多强,干什么工作比较合适,理性的给自己定位,从而来进行针对性的应聘。
1、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就业机会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速度很快,就业岗位逐年增多,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加上逐年大中专毕业人数增多和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积压,就业形势还是十分严峻,所以,每个就业机会都是来之不易,都应十分珍惜。
2、明确学习目的,练就一身好本领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根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思路,以就业为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培养过程,所以,要教导学生扎扎实实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项乃至多项技术技能,获得技能合格证书,为自己拓宽就业渠道。
3、正确估价自己,找准自身位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在就业时要正确估价自己的知识、素质、能力等因素,既要考虑职业需求,又要考虑自己的个性特长,还要认识到岗位与自己的关系,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能贬低自己,要理性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方面和自身的发展潜力。
三、 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
高职毕业生作为人才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通过人才市场进行配置——双向选择。在配置的过程中,要受到个人知识、技能、素质、市场环境、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和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在目前情况下,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毕业生自身多方的共同努力。从我校的实际考虑,认为当前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内外因素的结合,最终达到促成我校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圆满解决。
1、强化内部革新,专业设置与就业率挂钩
学校要深化内部改革,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专业调整应本着五个原则:一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二是发展特色专业和社会急需的新专业;三是推行订单教育培养,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四是重点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崛起和经济市场化的实用型人才;五是注重长短线结合,实行相对灵活的学制学习和培养方式。
2、开发就业实习岗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基于培养工作经验的的需要,学校可考虑实行弹性学制,尝试和各种类型用人单位,尤其是社会责任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开发一些实习就业岗位,输送学生参加岗位实习,加强对实习同学的考核,实习的鉴定成绩即作为该生的课程成绩,这样既不影响课程的学习,也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为最终实现充分就业做好准备。
3、加强对学生创业和就业理念教育,完善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在学校的教育中理应加入创业教育,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应予以鼓励并辅之以必要的帮助。通过开办创业辅导班,对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着力进行培养,学校也可借助开设某些课程,通过情景性模拟引导学生参与完成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编制创业计划书,试办公司进入市场。
学校还应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在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上要不断创新,充分拓展就业指导机构职能,强化管理和指导就业工作,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研,掌握就业工作的规律及发展趋势,以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同时,在涉及到学校专业调整工作时,提出建设性发展建议,以促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实现充分就业。
总之, 尽管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我们也不能指望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的过程总是一帆风顺。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毕业生就业前景总体上应该是非常乐观的,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初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这也为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增长预备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一、 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
在印象中,1995年国家还对大中专毕业生实行统招、委培生计划分配,1996年国家只对大中专毕业生实行统招生计划分配,1997年国家不再对大中专毕业生实行计划分配,也就是,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人才需求也步入市场轨道,推行人才双向选择。现实中,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与企业单位岗位需求标准的差异,加之企业单位考虑运行成本,降本增效,也制约着人才需求的双向选择——就业,总的来说,当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二、 引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依据各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不断建立健全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毕业生就业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就业心理准备上、岗位职业能力储备上、技术应用实践上、专业特色对口上都有先发优势和竞争优势,但为自己步入社会,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位置,就必须要樹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也就是要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有多高,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操作能力有多强,干什么工作比较合适,理性的给自己定位,从而来进行针对性的应聘。
1、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就业机会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速度很快,就业岗位逐年增多,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加上逐年大中专毕业人数增多和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积压,就业形势还是十分严峻,所以,每个就业机会都是来之不易,都应十分珍惜。
2、明确学习目的,练就一身好本领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根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思路,以就业为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培养过程,所以,要教导学生扎扎实实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项乃至多项技术技能,获得技能合格证书,为自己拓宽就业渠道。
3、正确估价自己,找准自身位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在就业时要正确估价自己的知识、素质、能力等因素,既要考虑职业需求,又要考虑自己的个性特长,还要认识到岗位与自己的关系,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能贬低自己,要理性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方面和自身的发展潜力。
三、 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
高职毕业生作为人才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通过人才市场进行配置——双向选择。在配置的过程中,要受到个人知识、技能、素质、市场环境、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和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在目前情况下,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毕业生自身多方的共同努力。从我校的实际考虑,认为当前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内外因素的结合,最终达到促成我校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圆满解决。
1、强化内部革新,专业设置与就业率挂钩
学校要深化内部改革,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专业调整应本着五个原则:一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二是发展特色专业和社会急需的新专业;三是推行订单教育培养,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四是重点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崛起和经济市场化的实用型人才;五是注重长短线结合,实行相对灵活的学制学习和培养方式。
2、开发就业实习岗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基于培养工作经验的的需要,学校可考虑实行弹性学制,尝试和各种类型用人单位,尤其是社会责任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开发一些实习就业岗位,输送学生参加岗位实习,加强对实习同学的考核,实习的鉴定成绩即作为该生的课程成绩,这样既不影响课程的学习,也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为最终实现充分就业做好准备。
3、加强对学生创业和就业理念教育,完善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在学校的教育中理应加入创业教育,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应予以鼓励并辅之以必要的帮助。通过开办创业辅导班,对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着力进行培养,学校也可借助开设某些课程,通过情景性模拟引导学生参与完成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编制创业计划书,试办公司进入市场。
学校还应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在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上要不断创新,充分拓展就业指导机构职能,强化管理和指导就业工作,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研,掌握就业工作的规律及发展趋势,以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同时,在涉及到学校专业调整工作时,提出建设性发展建议,以促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实现充分就业。
总之, 尽管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我们也不能指望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的过程总是一帆风顺。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毕业生就业前景总体上应该是非常乐观的,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初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这也为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增长预备了广阔的就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