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围绕一个主题和六个阶段展开。
〓〓一、抓住时代变迁的角度,分阶段归纳社会变化的背景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的第一阶段是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在时间上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殖民者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国门,由此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波的大变化,同时也给当时进步的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认识上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在这一时期,造就了林则徐、魏源、洪仁玕等思想进步的人物。
〓〓第二个阶段是在 19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前后约有30年。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丧权辱国条约的再次签订,民族危机的加深,围绕是否采用西方技术文化进行变革的问题,新的思潮在中国涌动。30 年中先后产生了两种人物:一是洋务派,一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这两种人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他们受到西方文化较深层次的影响,提出了不同层次学习西方的主张。
〓〓第三个阶段是在中法战争到戊戌变法时期,主要反映在维新思想上。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暴露出洋务派创办洋务以求“强国”的种种弊端,促使维新派进行反思。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实现变法图存、建立君主立宪而呼号奔走。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是这一时期的主题,维新思想在洋务思想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
〓〓第四阶段是在 20 世纪初年,即戊戌变法失败到辛亥革命时期。在这一个时期,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五个阶段是民国成立至新文化运动时期。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而这一时期的民族资本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封建束缚,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废除临时约法,实行专制,准备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一大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之上,由此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
〓〓近代社会变迁的第六个阶段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大解放,先进的中国人在积极地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把马克思主义送到了中国,促使一些中国的先进分子重新考虑国家前途问题,得出了走俄国人的路的结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二、结合社会背景变迁的阶段,分层次把握人物思想和特点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座谈会上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我们对历史人物思想的研究,也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和社会。根据社会背景变迁的六个阶段,相对应地把近代进步思想潮流也分为六个层次,各个层次的人物思想和特点便清晰起来。
〓〓近代中国进步思想潮流的第一个层次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地主阶级抵抗派,把目光投向西方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这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开端,其思想特点是“开眼看世界”。
〓〓第二个层次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并指导了长达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这一时期的思想特点是“在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学造器物)”。
〓〓由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破产,第三个层次思想潮流到来,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的“维新变法”思想。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并进行了戊戌变法的实践。维新派的思想特点是“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仿行制度)”并主张民权,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在第四个层次,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三民主义”,主张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等思想。他们革命实践的成果是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第五个层次,资产阶级激进派极力宣传民主和科学,猛烈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和封建的纲常理论,鼓吹“文学革命”。其中“民主和科学”是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这一时期的思想特点是“向西方学习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第六个层次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代表人物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来,毛泽东、刘少奇等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此时期的思想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责任编辑〓邱〓丽
〓〓一、抓住时代变迁的角度,分阶段归纳社会变化的背景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的第一阶段是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在时间上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殖民者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国门,由此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波的大变化,同时也给当时进步的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认识上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在这一时期,造就了林则徐、魏源、洪仁玕等思想进步的人物。
〓〓第二个阶段是在 19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前后约有30年。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丧权辱国条约的再次签订,民族危机的加深,围绕是否采用西方技术文化进行变革的问题,新的思潮在中国涌动。30 年中先后产生了两种人物:一是洋务派,一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这两种人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他们受到西方文化较深层次的影响,提出了不同层次学习西方的主张。
〓〓第三个阶段是在中法战争到戊戌变法时期,主要反映在维新思想上。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暴露出洋务派创办洋务以求“强国”的种种弊端,促使维新派进行反思。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实现变法图存、建立君主立宪而呼号奔走。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是这一时期的主题,维新思想在洋务思想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
〓〓第四阶段是在 20 世纪初年,即戊戌变法失败到辛亥革命时期。在这一个时期,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五个阶段是民国成立至新文化运动时期。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而这一时期的民族资本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封建束缚,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废除临时约法,实行专制,准备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一大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之上,由此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
〓〓近代社会变迁的第六个阶段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大解放,先进的中国人在积极地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把马克思主义送到了中国,促使一些中国的先进分子重新考虑国家前途问题,得出了走俄国人的路的结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二、结合社会背景变迁的阶段,分层次把握人物思想和特点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座谈会上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我们对历史人物思想的研究,也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和社会。根据社会背景变迁的六个阶段,相对应地把近代进步思想潮流也分为六个层次,各个层次的人物思想和特点便清晰起来。
〓〓近代中国进步思想潮流的第一个层次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地主阶级抵抗派,把目光投向西方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这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开端,其思想特点是“开眼看世界”。
〓〓第二个层次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并指导了长达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这一时期的思想特点是“在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学造器物)”。
〓〓由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破产,第三个层次思想潮流到来,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的“维新变法”思想。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并进行了戊戌变法的实践。维新派的思想特点是“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仿行制度)”并主张民权,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在第四个层次,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三民主义”,主张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等思想。他们革命实践的成果是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第五个层次,资产阶级激进派极力宣传民主和科学,猛烈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和封建的纲常理论,鼓吹“文学革命”。其中“民主和科学”是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这一时期的思想特点是“向西方学习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第六个层次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代表人物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来,毛泽东、刘少奇等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此时期的思想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