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生关系要和谐依赖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学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人,教师只有在空间上把学生看成是自由的人、在语言上尊重学生、在思想上看成和自己是一样的具有独立人格和在评价时采用积极鼓励的方式,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也才能获得师生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和谐;师生;平等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298-0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环境(教室),其中教师、学生是充满变数的两个组成部分,而教育的最终功能将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我们常看到:有的教师文弱,学生却乐于听他的教诲,他出现在哪里,学生就会追到哪,欢声笑语也会到哪;有的教师膀大身宽、嗓门也不小,学生见了他也是大气不敢喘,在这只是表象,当他不在学生面前时,学生能把“天”吵翻;有的教师对学生不闻不问、明哲保身,学生的学与不学都与他无关,他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学生也只会我行我素……同样都是教书育人,为什么中间的差别会这么明显,除去地域间的差别外,我认为最大的关系应是教师是否喜欢学生,是否爱学生有很大的关系。
學生也是有感情的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的感觉最为灵敏会采用相同频率的波段配合你,体现了师生关系非常平等、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应做到四个平等:
一、空间上的平等
教师必须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真切的感受到,教师拥有整个教室,学生无论座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教师给他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亲切。空间上的平等表现在教室内的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眼里都是等距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合适的时间离开讲台到学生中间去,特别是到教室的最后一排,这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是一种鼓励,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和关注,学生上课听讲的劲头就会比较足,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利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能保障教学活动的全员参与。
教师站在讲台前看到学生思想不集中时,若听之任之,学生有可能就会为了逃避责任而慢慢形成习惯,整个课堂也会变得死气沉沉。若教师在教室走动时,看到课堂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就有可能把问题消化在端倪,既保证了学生的面子,也不影响课堂秩序,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上的艺术性。
二、语言上的平等
吉诺特说过: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语言上的平等表现在平等对话,不是说教,是让学生敢于把内心的话说出来。只有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育才真正开始。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鼓励性,才能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当学生做没有把握事情的时候,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时学生心里的恐惧表现的更为明显,具体表现有:怕失败,回答错误丢脸面;被同学嘲笑;对不起老师的信任;怕同学联想以前的过失等等。当有其他教师在课堂上听课的时候,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胆量就明显减少和减弱,原因就在于学生的恐惧让他不能充分展示他自己的才能。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为自己申辩的机会,让学生说出这么做的理由。
让孩子把话说完,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这也许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与教育,更是语言平等的具体表现。我们在校园里常见教师依据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事实”和第一印象为准则,对学生进行评判,没有听孩子想说什么话和想表达什么意思,就做出了结论。让学生感受到你在认真地听,这样当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完后,仅是你的耐心、你真诚的态度,就会让学生感觉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那么教育就在你无言的倾听中取得了完满的效果。
三、思想上的平等
面对孩子的不良表现,我们教师具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私心,当我们在教室内批评学生的时候,若学生公然和我们顶撞,我们没有想学生为什么会顶撞我们,我们只注意到自己的面子下不来,会对学生“暴风骤雨”。却不知,我们嘴里的每一句“否定”,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止是“我这样的行为很蠢”,更会在学生的心里会产生恐惧、羞耻、怀疑、嫉妒等负面思想,这不是在教育学生,这是在羞辱学生、破坏学生“心理秩序”的平衡,常被羞辱的学生最乖,也最没自信。心理学说:“人类最负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愤怒,而是羞耻感。”羞耻感,是一种最不容易被我们承认和释放的隐秘情感。在感到羞耻时,我们会尽量减少面部神情,不希望他人觉察。它不止隐秘,还充满了破坏力。教师善意的批评会令学生开始对自我产生怀疑,一点点地圈死了他们的观察力、好奇心、安全感、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思想上尊重学生的教师可以在“武断处理”问题前做到:指出学生的问题,但不必张扬,不贴“标签”、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听听学生说他的感受,别总以自己的角度与臆想去武断评价、别吝啬对他的认可和称赞。
四、评价上的平等
我们教师要切忌对学生大声吼叫,当我们面对学生没有办法处理时,可进行冷处理、延时处理等等,我们教师一定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学生。用积极的评价语言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一般教师对学生应多用赞扬、鼓励性的语言,以激发学生的自信。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感觉:对落后的学生,过多的处罚和批评是无济于事的。若我们找到一件他值得表扬的事,对他进行赞扬,他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懂事了也遵守纪律了。如果学生做错了事,必须要进行批评教育,我们所使用的话语也要力求简明,最好只用一两句话就使对方明白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去做就可以了。
总之,我们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来看待,时刻以一种反思的意识来处理师生间的关系,相信我们师生都能在各自的人生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陶行知.《教育的真谛》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3]克里希那穆提.《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九州出版社,2010.
【关键词】和谐;师生;平等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298-0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环境(教室),其中教师、学生是充满变数的两个组成部分,而教育的最终功能将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我们常看到:有的教师文弱,学生却乐于听他的教诲,他出现在哪里,学生就会追到哪,欢声笑语也会到哪;有的教师膀大身宽、嗓门也不小,学生见了他也是大气不敢喘,在这只是表象,当他不在学生面前时,学生能把“天”吵翻;有的教师对学生不闻不问、明哲保身,学生的学与不学都与他无关,他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学生也只会我行我素……同样都是教书育人,为什么中间的差别会这么明显,除去地域间的差别外,我认为最大的关系应是教师是否喜欢学生,是否爱学生有很大的关系。
學生也是有感情的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的感觉最为灵敏会采用相同频率的波段配合你,体现了师生关系非常平等、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应做到四个平等:
一、空间上的平等
教师必须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真切的感受到,教师拥有整个教室,学生无论座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教师给他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亲切。空间上的平等表现在教室内的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眼里都是等距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合适的时间离开讲台到学生中间去,特别是到教室的最后一排,这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是一种鼓励,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和关注,学生上课听讲的劲头就会比较足,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利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能保障教学活动的全员参与。
教师站在讲台前看到学生思想不集中时,若听之任之,学生有可能就会为了逃避责任而慢慢形成习惯,整个课堂也会变得死气沉沉。若教师在教室走动时,看到课堂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就有可能把问题消化在端倪,既保证了学生的面子,也不影响课堂秩序,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上的艺术性。
二、语言上的平等
吉诺特说过: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语言上的平等表现在平等对话,不是说教,是让学生敢于把内心的话说出来。只有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育才真正开始。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鼓励性,才能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当学生做没有把握事情的时候,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时学生心里的恐惧表现的更为明显,具体表现有:怕失败,回答错误丢脸面;被同学嘲笑;对不起老师的信任;怕同学联想以前的过失等等。当有其他教师在课堂上听课的时候,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胆量就明显减少和减弱,原因就在于学生的恐惧让他不能充分展示他自己的才能。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为自己申辩的机会,让学生说出这么做的理由。
让孩子把话说完,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这也许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与教育,更是语言平等的具体表现。我们在校园里常见教师依据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事实”和第一印象为准则,对学生进行评判,没有听孩子想说什么话和想表达什么意思,就做出了结论。让学生感受到你在认真地听,这样当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完后,仅是你的耐心、你真诚的态度,就会让学生感觉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那么教育就在你无言的倾听中取得了完满的效果。
三、思想上的平等
面对孩子的不良表现,我们教师具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私心,当我们在教室内批评学生的时候,若学生公然和我们顶撞,我们没有想学生为什么会顶撞我们,我们只注意到自己的面子下不来,会对学生“暴风骤雨”。却不知,我们嘴里的每一句“否定”,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止是“我这样的行为很蠢”,更会在学生的心里会产生恐惧、羞耻、怀疑、嫉妒等负面思想,这不是在教育学生,这是在羞辱学生、破坏学生“心理秩序”的平衡,常被羞辱的学生最乖,也最没自信。心理学说:“人类最负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愤怒,而是羞耻感。”羞耻感,是一种最不容易被我们承认和释放的隐秘情感。在感到羞耻时,我们会尽量减少面部神情,不希望他人觉察。它不止隐秘,还充满了破坏力。教师善意的批评会令学生开始对自我产生怀疑,一点点地圈死了他们的观察力、好奇心、安全感、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思想上尊重学生的教师可以在“武断处理”问题前做到:指出学生的问题,但不必张扬,不贴“标签”、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你认为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听听学生说他的感受,别总以自己的角度与臆想去武断评价、别吝啬对他的认可和称赞。
四、评价上的平等
我们教师要切忌对学生大声吼叫,当我们面对学生没有办法处理时,可进行冷处理、延时处理等等,我们教师一定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学生。用积极的评价语言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一般教师对学生应多用赞扬、鼓励性的语言,以激发学生的自信。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感觉:对落后的学生,过多的处罚和批评是无济于事的。若我们找到一件他值得表扬的事,对他进行赞扬,他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懂事了也遵守纪律了。如果学生做错了事,必须要进行批评教育,我们所使用的话语也要力求简明,最好只用一两句话就使对方明白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去做就可以了。
总之,我们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来看待,时刻以一种反思的意识来处理师生间的关系,相信我们师生都能在各自的人生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陶行知.《教育的真谛》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3]克里希那穆提.《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九州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