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悬疑剧的叙事方式研究

来源 :视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t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的更新迭代,使网络剧在创作上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悬疑剧发展迅猛.从最初的探索发展阶段到如今精耕细作的创作阶段,强悬念、快节奏、高密度的悬疑剧满足了受众的审美需求,逐渐形成了互动性、开放性、去中心化的叙事方式.
其他文献
《1921》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片,不仅仅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更是一次对新主流电影的创新与超越.它采用独特的平民化视点、国际视点和女性视点,突破“时间”和“事件”的禁锢,以“空间”和“人”为核心,展现了多重时空中的革命先驱者的形象.类型片元素的杂糅,在严肃的政治电影基础上增添了一缕诗意与吸引力.在影片内核上,导演运用数个充满隐喻的写意画面,将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相碰撞,深度诠释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
在社会文化与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战争片的叙事重点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叙事不再是表现单一的战场、单一的主角、单一的视角,而是从多维度对战争进行诠释与思考,并不断契合现代人的价值观与日益发展的精神需求.本文以电影《八佰》为例,从民族性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对民族群像、民族文化心理与民族“深层集体心理”的勾勒,并进一步思考战争片与当下文化态势、格局、诉求等的关系.
影片通过白鹤、黑烟等意象符号和“堵烟囱”“埋人憋气游戏”等情节的隐喻及对比,展现农村土葬与现代化火葬制度推行所带来的冲突,以“老马”自杀式的个人选择象征城市化进程中乡土传统的失语,与中国现当代“乡土小说”“寻根文学”等文化艺术形成了在影视领域的隔空呼应,颇具“后寻根”的色彩.
战争电影往往具有十分突出的社会记忆功能,在“还原”历史和真相、构建历史与民族认同感、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2020年上映的影片《波斯语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从犹太人吉尔斯的视角出发,描绘了战争背景下小人物的经历,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与撕裂,唤醒和强化了社会记忆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