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互鉴:中国大国文明复兴之路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但我们必须懂得:中国要想赢得全世界的认同和尊重,就必须重新构筑起辉煌灿烂的大国文明。一个大国文明,体现在全民族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模式、时代精神等对整个世界的辐射力、引导力和渗透力上,不仅为大国发展助力,让社会凝聚成一个共同体,更为大国发展铸魂,为国家和民族提供精神力量。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唯一持续五千余年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文明,积淀和蕴涵着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极为丰厚的价值资源和无穷智慧,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因此,实现中国文明的复兴首先应该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积极推动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中华文明中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文明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和完善,不断丰富中华文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现的特质和内涵,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提升,都是对中华优秀文明继承,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成果。同时,随着中华民族的觉醒、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人重新建立了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并从自身做起,为中国大国文明的复兴做出贡献。
  此外,中国文明的复兴还需要交流互鉴。中国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有学者将其归因于“一大四小A”:大“A”是Ability(能力),四个小A是accumulation ability(积累能力),assimilation ability(吸收能力),accommodation ability(包容能力)和adapt ability(应变能力)。这都与文明的交流互鉴有关。中国古代辉煌的文明在影响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从世界各国文明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发展自己。
  文明是平等的,因为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又是多彩的,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更是包容的,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构建中国大国文明,就应该展开中外文明对话,广泛吸收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兼收并蓄,不断提升与壮大。中华文明应同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既体现着中华文明的高度自觉,又体现着中华文明的高度自信,更展现着中华文明的豪迈、气度和风范。
  还需指出的是,抵制野蛮行为,谴责侵略行径,维护世界文明,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责任,应该谨记“建设文明者昌,破坏文明者亡”的道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