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计算机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首先,应该把对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次,应该增设《现代信息学》和《信息技术概论》等相关课程。第三,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第四,应该改进计算机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师范院校 计算机教育 改革
当前,世界已进入以高科技产业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逐步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对学校的基本要求。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因此21世纪人们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教育是现代社会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计算机对各专业的逐步渗透和网络及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各类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计算机教育,在师范院校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当前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师范院校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已成为高等师范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目前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与培养目标相脱节,在信息素质教育和计算机能力培养的整体的研究与规划上有所欠缺。目前,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之间互相割裂,知识结构不成体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在后续课程中得不到巩固和应用。大多数师范专业只要求学生学习一门《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有的专业加修一门计算机语言,整个计算机教育的力度是不够。
二、教学内容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和实际需要相脱节,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教学应用的内容还未成为师范教育的主干课程。一部分教师不重视知识更新,有很多内容已经落后了,但仍旧作为经典内容在进行教学,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已广泛应用的软件和计算机技术却没有及时在教学中得到反映。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重理论、轻实践
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很多教师还是习惯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筆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来讲计算机原理,学生习惯死记硬背来学习计算机概念和规则。实践性很强的一些课程,比如计算机语言教学,如果还是采用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法,本来生动活泼的内容就会变成僵化的死教条,即使学生通过了考试,实际编程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这对提高师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很不利。由于教学方法的陈旧落后,不符合计算机学习的规律,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不少学生开始时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过了一段时间就逐渐失去兴趣。
四、计算机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不合理
不少学校把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唯一标准,过不了级的拿不到学位。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教学,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学生把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计算机学习的终极目标,这就导致在计算机教学上出现了新形式的应试教育。有些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不是在计算、建模和编程能力上下工夫,却热衷于上机打游戏,玩软件和上网聊天。这和我们计算机教育的目标是相背的。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应该把对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计算机教育以及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有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它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计算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们来说既新鲜又好玩,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计算机可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以其新颖性、艺术性、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符合人们的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校各个专业全面开设计算机课程,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第二。在专业设置上应该下功夫。
对师范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应该重新思考和设计。可以考虑在师范各专业普遍开设《现代信息学》和《信息技术概论》等相关课程。从信息社会的运行特征和现代人的信息素养培养的高度出发,使学生建立起对信息时代世界发展的总体把握和了解。
第三,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提倡改革和创新。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应更多地考虑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处理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可以考虑多方位多角度地开设讲座和选修课,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但又不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从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适应,营造信息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四,改进计算机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应当重视考核学生的实际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对师范生要特别强调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能力。应该把这一能力列入师范生的基本技能考核项目中,从而改变计算机课程的考试方法。笔试和实际操作并重,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向学生开放机房,提供网络教育环境,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主动学习的环境。
总之,计算机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局限于技术操作的学习,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应当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特点,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关键词]:师范院校 计算机教育 改革
当前,世界已进入以高科技产业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逐步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对学校的基本要求。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因此21世纪人们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教育是现代社会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计算机对各专业的逐步渗透和网络及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各类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计算机教育,在师范院校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当前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师范院校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已成为高等师范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目前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与培养目标相脱节,在信息素质教育和计算机能力培养的整体的研究与规划上有所欠缺。目前,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之间互相割裂,知识结构不成体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在后续课程中得不到巩固和应用。大多数师范专业只要求学生学习一门《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有的专业加修一门计算机语言,整个计算机教育的力度是不够。
二、教学内容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和实际需要相脱节,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教学应用的内容还未成为师范教育的主干课程。一部分教师不重视知识更新,有很多内容已经落后了,但仍旧作为经典内容在进行教学,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已广泛应用的软件和计算机技术却没有及时在教学中得到反映。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重理论、轻实践
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很多教师还是习惯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筆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来讲计算机原理,学生习惯死记硬背来学习计算机概念和规则。实践性很强的一些课程,比如计算机语言教学,如果还是采用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法,本来生动活泼的内容就会变成僵化的死教条,即使学生通过了考试,实际编程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这对提高师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很不利。由于教学方法的陈旧落后,不符合计算机学习的规律,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不少学生开始时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过了一段时间就逐渐失去兴趣。
四、计算机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不合理
不少学校把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唯一标准,过不了级的拿不到学位。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教学,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学生把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计算机学习的终极目标,这就导致在计算机教学上出现了新形式的应试教育。有些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不是在计算、建模和编程能力上下工夫,却热衷于上机打游戏,玩软件和上网聊天。这和我们计算机教育的目标是相背的。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应该把对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计算机教育以及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有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它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计算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们来说既新鲜又好玩,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计算机可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以其新颖性、艺术性、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符合人们的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校各个专业全面开设计算机课程,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第二。在专业设置上应该下功夫。
对师范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应该重新思考和设计。可以考虑在师范各专业普遍开设《现代信息学》和《信息技术概论》等相关课程。从信息社会的运行特征和现代人的信息素养培养的高度出发,使学生建立起对信息时代世界发展的总体把握和了解。
第三,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提倡改革和创新。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应更多地考虑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处理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可以考虑多方位多角度地开设讲座和选修课,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但又不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从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适应,营造信息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四,改进计算机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应当重视考核学生的实际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对师范生要特别强调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能力。应该把这一能力列入师范生的基本技能考核项目中,从而改变计算机课程的考试方法。笔试和实际操作并重,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向学生开放机房,提供网络教育环境,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主动学习的环境。
总之,计算机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局限于技术操作的学习,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应当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特点,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