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一个士兵生命的定格,让一位伟人欣然命笔,领袖大气磅礴的7个大字——“向雷锋同志学习”,犹如一声报春雷,在华夏大地荡起无数温暖与感动。雷锋精神也由此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奔涌延续。
半个世纪过去了,雷锋作为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却从未走远,军营深处依然活跃着他的身影。他是全军青年官兵的精神偶像,“接过雷锋的枪”成为广大官兵的青春誓言。从将军到士兵,从机关到基层,从科研院所到战斗班排,一批又一批青年官兵正追寻着雷锋的足迹前行,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英模人物和先进集体正在感动军营内外。
走过昨天、跨越今天、辐射明天,雷锋精神已成为激扬时代的火炬,熊熊燃烧;雷锋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能源,生生不息;雷锋精神已成为广大官兵心中的精神偶像,绽放光芒。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军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2012年3月16日,总政在京召开全军学雷锋活动先进典型座谈会。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坚定信念跟党走、履行使命创佳绩、弘扬新风站前列、服务人民当模范的时代凯歌嘹亮在大江南北的座座军营。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雷 锋
【接力棒】32年坚持开展义务助残活动,自觉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积极开展生活助残,把党的温暖送到伤残人员心中;积极开展知识和科技助残,为伤残人员回归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作贡献;积极开展精神助残,搞好义务普法帮教,为创建和谐文明社区尽到应有责任,被驻地群众誉为“穿军装的志愿者”。
【光荣榜】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军学雷锋先进集体,被第二炮兵授予“爱民助残模范学员队”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
【好事回放】
“穿着军装的志愿者”,这个简单却带着极大褒奖的称谓,对于这群年轻人来说无疑是鼓舞人心的。是的,他们的能力很有限,也许只是一滴水、一线阳光、一粒粮食、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但他们却用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温暖了一颗颗孤独寂寞的心灵。是他们的爱心,让这个世界充满了阳光和温暖。他们就是二炮指挥学院三系第十学员队的青年学子。
这支年轻的队伍,从1980年起就在武汉市新光机械厂盲人居住区开展助残活动,志愿服务对象由最初的120户盲人家庭拓展到221名智障儿童、83名孤寡老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余万人次。为了更好地帮助盲人朋友,他们针对其日常生活需求,总结形成“买米买煤送到家、清洁卫生做到家、电器修理服务到家、形势政策讲到家、子女学习辅导到家、文艺节目演到家、生病住院护理到家、矛盾纠纷调解到家”的“帮扶8到家”制度。同时,他们为盲人子女制订学习辅导计划、技能培训计划,开办舞蹈、绘画、电脑等各种兴趣班。近几年,他们相继帮助86%盲人家庭购置了电脑和音响,手把手地教盲人进行网上语音读书阅报、欣赏音乐,开通视频语音聊天系统。
2007年,学员队还与武汉市江岸区辅读学校“联姻”,开始致力于221名智障儿童的智力矫正和心理疏导。他们定期赴学校教孩子们弹钢琴、学画画、唱歌跳舞。在第12届世界特奥会上,辅读学校代表队获得了13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不仅如此,学员队还与武汉市千鹤老年公寓结成了爱心帮扶对子,为83名孤寡老人开展志愿服务。老人们都说,二炮指挥学院的孩子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
【接力棒】坚持把学习践行雷锋精神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官兵坚定信念端正追求;坚持把学习践行雷锋精神与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结合起来,激励官兵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坚持把学习践行雷锋精神与弘扬社会新风结合起来,带领官兵为特区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有力促进了连队思想政治建设和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被誉为深圳特区靓丽的“精神名片”。
【光荣榜】被中央军委授予“深圳特区精神文明好六连”荣誉称号,被表彰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军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
【好事回放】
驻守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特区精神文明好六连”的官兵在备感自豪的同时,同样也备感责任与使命的意义。他们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在新的历史时期,紧贴形势任务,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展现了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成为“特区精神文明建设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走进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我们发现雷锋精神已融入官兵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大家都说,六连的兵就是不一样,个个身上有股“挤”和“钻”的劲头。 “技术能手”、“专业巧手”、“精武之星”们,叫响“技术练不精,枉为六连兵”的口号。目前,全连80%的官兵被各级机关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技术能手、训练标兵,连队连续10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军政主官均被评为优秀指挥军官。 连队组织的“周末育才”活动,帮助战士们实现了“入伍即入学,退伍即毕业,毕业即成才”的目标。10年来,先后有45名战士考上军校,300多名战士通过自学拿到了大专或本科文凭,180多名退伍战士被深圳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公司企业录用。
连队官兵制作的《雷锋精神永驻》宣传网页投放到深圳特区精神文明网站,受到了网民热捧。他们还经常参加深圳市义工宣传,被人民群众誉为深圳义工组织的“绿色宣传队”。驻地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义务献血、无偿改迁光缆线路、服务敬老院等等,在深圳到处可见他们绿色的身影。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雷锋
【接力棒】在边疆民族地区积极传播弘扬雷锋精神,采取“营乡党委共促、连村支部共建、军地党员结对”的方式,与地方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互学互帮互促活动,在真心实意帮困解难中增进民族团结,积极为推动驻地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把广大党员群众和官兵凝聚在党的周围,取得了良好效益。
【光荣榜】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被国家计生委表彰为全国军民共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表彰为维稳先进单位、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被空军表彰为先进师旅级党委。
【好事回放】
“以前村里说话最管用的是阿訇,现在最有影响力的是党支部。”这是喀提其村村民这几年来,感受最深刻最真切的变化。这一变化,从兰空某指挥所通信连走进喀提其村开始的。
通信连与喀提其村通过共建互促,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700元增长到现在的6000多元。“给钱给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他们利用“指导员之家”开办业余党校培训军地党组织成员。如今,军地党员经常活跃在村组院落、田间地头,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耐心讲解惠民政策,帮助协调解决困难,群众有什么难事急事,第一时间就找支部、找党员。
指挥所驻守在维吾尔民族聚居的村庄里,周边乡村有29户特困户。“帮助群众就要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总开关’。”指挥所师团干部带头与他们结对,先后捐款慰问金14万元,已有22户彻底摆脱贫困。他们还为驻地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5个层次的捐资助学模式,建成“八一爱民双语幼儿园”,设立“蓝天春蕾基金”,开办“蓝天春蕾班”。他们先后圆了100多名贫困生的大学梦,群众称他们为孩子的“铺路人”。
得知地方实施“互联网进乡村”工程,他们主动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持,开办科技讲堂、农业技术培训班,帮助驻地群众走上了复合型经济发展道路,把“输血”式扶贫变成“造血”式帮扶。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雷锋
【接力棒】 部队曾7次移防,4次变更隶属关系,一茬茬官兵践行雷锋精神,争当雷锋传人,辐射雷锋效应。坚持学雷锋49年不断线,无私善举塑造官兵心灵;从不埋怨毫不懈怠,用真诚和善举温暖人心;播撒爱心服务社会,让雷锋精神传播四方,被驻地群众誉为“六盘山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面旗”。
【光荣榜】 先后12次被各级表彰为“学雷锋先进集体”,连续21年保持“基层建设标兵连”荣誉,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4次。涌现出“雷锋式的战士”王学生、“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谢二亮等一大批先进个人。
【好事回放】
在银川市新华街矗立着一座“感恩碑”,这块碑默默记录着人民对一支连队的赞誉,也记录着这支连队走向先进的步伐。49年来,这支连队7次移防,先后北上大漠边关、南下珠江沿海、东到晋中大地,西进雪域高原……虽然驻地在变,脚步在动,但他们心中的信念从没有变。他们说,要走一路红一线、驻一地红一片,永做雷锋传人。
走进这支连队,“我就是雷锋,雷锋就是我”已成为每一名官兵的荣誉意识。驻地六盘山区偏僻闭塞、经济落后,连队主动与赵堡村开展村、连支部挂钩共建,帮助9户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资助21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照顾26位孤寡老人安享晚年,为希望工程捐款10.5万元。
9年前,连队奉命南下广州执行海关监管任务。从黄土高原到沿海城市,官兵始终保持政治本色,群众有难帮在前,被广州市委表彰为“‘雷锋号’志愿服务集体”。执勤期间,官兵拒绝地方请吃120余次,拒收现金28万元。
在世界屋脊,他们倾注真情维护民族团结。连队组成8个医疗、宣传、服务小分队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当好雷锋传人,不仅仅是岗外做好事,更要岗内尽职责。1996年以来,连队参加上级31次比武28次夺魁,涌现出431名神枪手、240名训练标兵,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队。10多年来,连队还先后圆满完成处置械斗、扑救山火、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30余次。
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雷锋
【接力棒】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把艰苦奋斗作为建部兴部之基,面对艰苦不畏难,身在山区不守旧,积极作为不懈怠,全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坚持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崇高境界来追求,让艰苦奋斗的基因融入灵魂血脉,变成永恒追求;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日常习惯来培养,让最少的经费用出最大的效益;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创业精神来践行,让老大难问题变成新的增长点;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时代风尚来传播,帮助贫困老区逐步走向富裕。
【光荣榜】被评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好事回放】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如今,在这里生长的井冈山人,始终保持着最初那分艰苦奋斗的革命热情,积极创新,为井冈山的全面建设发展不断努力着。
“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那么多,绝不能让他们再受穷了!”这是井冈山市人武部全体干部职工的肺腑之言。5年前,厦坪镇“菖蒲古村”还是一个猪牛不入圈、垃圾门前倒、污水满地流的落后村。人武部与该村结为帮带对子后,帮助筹备资金用于改水改厕,资助群众发展“农家乐”、“高山蔬菜”、“花卉苗圃”等第三产业。不到两年时间,该村变成了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示范村,被江西省评为最具魅力的村庄。黄坳乡石角村地处大山深处,出一次山要步行20多公里,漫山遍野的毛竹运不出去。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们带领800多名民兵、村民,奋战120多天,开辟了一条简易公路。当第一辆满载山货的卡车开出村寨时,村民们燃放爆竹庆贺:感谢解放军给我们修了一条致富路、希望路。
在井冈山市人武部让每一名干部记忆深刻的是,上班报到第一天收到的礼物是《雷锋日记》和《井冈山革命斗争故事集》,第一顿饭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第一次集体活动就是走当年红军挑粮小道。他们自己动手采集风景石、平整场地、上山采草皮、挖树苗,打造出了特色营区,被军区表彰为“资源节约型先进单位”。
半个世纪过去了,雷锋作为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却从未走远,军营深处依然活跃着他的身影。他是全军青年官兵的精神偶像,“接过雷锋的枪”成为广大官兵的青春誓言。从将军到士兵,从机关到基层,从科研院所到战斗班排,一批又一批青年官兵正追寻着雷锋的足迹前行,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英模人物和先进集体正在感动军营内外。
走过昨天、跨越今天、辐射明天,雷锋精神已成为激扬时代的火炬,熊熊燃烧;雷锋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能源,生生不息;雷锋精神已成为广大官兵心中的精神偶像,绽放光芒。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军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2012年3月16日,总政在京召开全军学雷锋活动先进典型座谈会。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坚定信念跟党走、履行使命创佳绩、弘扬新风站前列、服务人民当模范的时代凯歌嘹亮在大江南北的座座军营。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雷 锋
【接力棒】32年坚持开展义务助残活动,自觉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积极开展生活助残,把党的温暖送到伤残人员心中;积极开展知识和科技助残,为伤残人员回归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作贡献;积极开展精神助残,搞好义务普法帮教,为创建和谐文明社区尽到应有责任,被驻地群众誉为“穿军装的志愿者”。
【光荣榜】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军学雷锋先进集体,被第二炮兵授予“爱民助残模范学员队”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
【好事回放】
“穿着军装的志愿者”,这个简单却带着极大褒奖的称谓,对于这群年轻人来说无疑是鼓舞人心的。是的,他们的能力很有限,也许只是一滴水、一线阳光、一粒粮食、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但他们却用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温暖了一颗颗孤独寂寞的心灵。是他们的爱心,让这个世界充满了阳光和温暖。他们就是二炮指挥学院三系第十学员队的青年学子。
这支年轻的队伍,从1980年起就在武汉市新光机械厂盲人居住区开展助残活动,志愿服务对象由最初的120户盲人家庭拓展到221名智障儿童、83名孤寡老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余万人次。为了更好地帮助盲人朋友,他们针对其日常生活需求,总结形成“买米买煤送到家、清洁卫生做到家、电器修理服务到家、形势政策讲到家、子女学习辅导到家、文艺节目演到家、生病住院护理到家、矛盾纠纷调解到家”的“帮扶8到家”制度。同时,他们为盲人子女制订学习辅导计划、技能培训计划,开办舞蹈、绘画、电脑等各种兴趣班。近几年,他们相继帮助86%盲人家庭购置了电脑和音响,手把手地教盲人进行网上语音读书阅报、欣赏音乐,开通视频语音聊天系统。
2007年,学员队还与武汉市江岸区辅读学校“联姻”,开始致力于221名智障儿童的智力矫正和心理疏导。他们定期赴学校教孩子们弹钢琴、学画画、唱歌跳舞。在第12届世界特奥会上,辅读学校代表队获得了13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不仅如此,学员队还与武汉市千鹤老年公寓结成了爱心帮扶对子,为83名孤寡老人开展志愿服务。老人们都说,二炮指挥学院的孩子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
【接力棒】坚持把学习践行雷锋精神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官兵坚定信念端正追求;坚持把学习践行雷锋精神与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结合起来,激励官兵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坚持把学习践行雷锋精神与弘扬社会新风结合起来,带领官兵为特区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有力促进了连队思想政治建设和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被誉为深圳特区靓丽的“精神名片”。
【光荣榜】被中央军委授予“深圳特区精神文明好六连”荣誉称号,被表彰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军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
【好事回放】
驻守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特区精神文明好六连”的官兵在备感自豪的同时,同样也备感责任与使命的意义。他们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在新的历史时期,紧贴形势任务,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展现了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成为“特区精神文明建设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走进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我们发现雷锋精神已融入官兵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大家都说,六连的兵就是不一样,个个身上有股“挤”和“钻”的劲头。 “技术能手”、“专业巧手”、“精武之星”们,叫响“技术练不精,枉为六连兵”的口号。目前,全连80%的官兵被各级机关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技术能手、训练标兵,连队连续10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军政主官均被评为优秀指挥军官。 连队组织的“周末育才”活动,帮助战士们实现了“入伍即入学,退伍即毕业,毕业即成才”的目标。10年来,先后有45名战士考上军校,300多名战士通过自学拿到了大专或本科文凭,180多名退伍战士被深圳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公司企业录用。
连队官兵制作的《雷锋精神永驻》宣传网页投放到深圳特区精神文明网站,受到了网民热捧。他们还经常参加深圳市义工宣传,被人民群众誉为深圳义工组织的“绿色宣传队”。驻地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义务献血、无偿改迁光缆线路、服务敬老院等等,在深圳到处可见他们绿色的身影。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雷锋
【接力棒】在边疆民族地区积极传播弘扬雷锋精神,采取“营乡党委共促、连村支部共建、军地党员结对”的方式,与地方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互学互帮互促活动,在真心实意帮困解难中增进民族团结,积极为推动驻地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把广大党员群众和官兵凝聚在党的周围,取得了良好效益。
【光荣榜】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被国家计生委表彰为全国军民共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表彰为维稳先进单位、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被空军表彰为先进师旅级党委。
【好事回放】
“以前村里说话最管用的是阿訇,现在最有影响力的是党支部。”这是喀提其村村民这几年来,感受最深刻最真切的变化。这一变化,从兰空某指挥所通信连走进喀提其村开始的。
通信连与喀提其村通过共建互促,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700元增长到现在的6000多元。“给钱给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他们利用“指导员之家”开办业余党校培训军地党组织成员。如今,军地党员经常活跃在村组院落、田间地头,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耐心讲解惠民政策,帮助协调解决困难,群众有什么难事急事,第一时间就找支部、找党员。
指挥所驻守在维吾尔民族聚居的村庄里,周边乡村有29户特困户。“帮助群众就要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总开关’。”指挥所师团干部带头与他们结对,先后捐款慰问金14万元,已有22户彻底摆脱贫困。他们还为驻地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5个层次的捐资助学模式,建成“八一爱民双语幼儿园”,设立“蓝天春蕾基金”,开办“蓝天春蕾班”。他们先后圆了100多名贫困生的大学梦,群众称他们为孩子的“铺路人”。
得知地方实施“互联网进乡村”工程,他们主动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持,开办科技讲堂、农业技术培训班,帮助驻地群众走上了复合型经济发展道路,把“输血”式扶贫变成“造血”式帮扶。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雷锋
【接力棒】 部队曾7次移防,4次变更隶属关系,一茬茬官兵践行雷锋精神,争当雷锋传人,辐射雷锋效应。坚持学雷锋49年不断线,无私善举塑造官兵心灵;从不埋怨毫不懈怠,用真诚和善举温暖人心;播撒爱心服务社会,让雷锋精神传播四方,被驻地群众誉为“六盘山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面旗”。
【光荣榜】 先后12次被各级表彰为“学雷锋先进集体”,连续21年保持“基层建设标兵连”荣誉,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4次。涌现出“雷锋式的战士”王学生、“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谢二亮等一大批先进个人。
【好事回放】
在银川市新华街矗立着一座“感恩碑”,这块碑默默记录着人民对一支连队的赞誉,也记录着这支连队走向先进的步伐。49年来,这支连队7次移防,先后北上大漠边关、南下珠江沿海、东到晋中大地,西进雪域高原……虽然驻地在变,脚步在动,但他们心中的信念从没有变。他们说,要走一路红一线、驻一地红一片,永做雷锋传人。
走进这支连队,“我就是雷锋,雷锋就是我”已成为每一名官兵的荣誉意识。驻地六盘山区偏僻闭塞、经济落后,连队主动与赵堡村开展村、连支部挂钩共建,帮助9户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资助21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照顾26位孤寡老人安享晚年,为希望工程捐款10.5万元。
9年前,连队奉命南下广州执行海关监管任务。从黄土高原到沿海城市,官兵始终保持政治本色,群众有难帮在前,被广州市委表彰为“‘雷锋号’志愿服务集体”。执勤期间,官兵拒绝地方请吃120余次,拒收现金28万元。
在世界屋脊,他们倾注真情维护民族团结。连队组成8个医疗、宣传、服务小分队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当好雷锋传人,不仅仅是岗外做好事,更要岗内尽职责。1996年以来,连队参加上级31次比武28次夺魁,涌现出431名神枪手、240名训练标兵,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队。10多年来,连队还先后圆满完成处置械斗、扑救山火、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30余次。
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雷锋
【接力棒】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把艰苦奋斗作为建部兴部之基,面对艰苦不畏难,身在山区不守旧,积极作为不懈怠,全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坚持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崇高境界来追求,让艰苦奋斗的基因融入灵魂血脉,变成永恒追求;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日常习惯来培养,让最少的经费用出最大的效益;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创业精神来践行,让老大难问题变成新的增长点;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时代风尚来传播,帮助贫困老区逐步走向富裕。
【光荣榜】被评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好事回放】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如今,在这里生长的井冈山人,始终保持着最初那分艰苦奋斗的革命热情,积极创新,为井冈山的全面建设发展不断努力着。
“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那么多,绝不能让他们再受穷了!”这是井冈山市人武部全体干部职工的肺腑之言。5年前,厦坪镇“菖蒲古村”还是一个猪牛不入圈、垃圾门前倒、污水满地流的落后村。人武部与该村结为帮带对子后,帮助筹备资金用于改水改厕,资助群众发展“农家乐”、“高山蔬菜”、“花卉苗圃”等第三产业。不到两年时间,该村变成了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示范村,被江西省评为最具魅力的村庄。黄坳乡石角村地处大山深处,出一次山要步行20多公里,漫山遍野的毛竹运不出去。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们带领800多名民兵、村民,奋战120多天,开辟了一条简易公路。当第一辆满载山货的卡车开出村寨时,村民们燃放爆竹庆贺:感谢解放军给我们修了一条致富路、希望路。
在井冈山市人武部让每一名干部记忆深刻的是,上班报到第一天收到的礼物是《雷锋日记》和《井冈山革命斗争故事集》,第一顿饭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第一次集体活动就是走当年红军挑粮小道。他们自己动手采集风景石、平整场地、上山采草皮、挖树苗,打造出了特色营区,被军区表彰为“资源节约型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