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狠抓实验教学
1.确保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
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教师应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例如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碰到阴天、雨天,早上的前两节或是下午的后两节课(此时的空气湿度较大),实验的现象不明显,甚至很可能失败。课前就要考虑好上课时,空气的湿度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在实验前最好把毛皮、绸布、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等实验器材晾晒好。如果天气不佳,就要考虑用强光照射或者用电炉烘烤。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触毛皮和绸布,尤其是在做毛皮与玻璃棒相互摩擦,毛皮也带了电荷这个实验中,可以把它们绑在木棒上进行摩擦,从而排除了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因地制宜,改进实验
物理课堂教学中需要演示许多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加强记忆。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先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里面的物体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发光而已。此时给学生介绍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3.充分利用课件,展示物理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教具也开始潮流化,先进化,自然而然地,课件就被充分的利用上了。例如: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和恢复形变的时间非常短,学生不易观察,课件就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观察这一过程。再比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运动等都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提高教学效果。
4.注重示范面,提高实验可见度
实验可见度的提高,也取决于示范面的选取。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
二、合理运用导入教学法
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既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炉子效率和热机效率时,可先让学生思考这两个概念的差异,接着让他们将炉子效率和热机效率与机械效率进行比较,与班级考试中学生考试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秀率进行比较,与功率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讲解清楚功率、机械效率、炉子效率、热机效率的概念、物理含义。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几个率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就不会认为功率与机械效率之间有直接关系了,也不会认真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了。所以在新课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既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大学习方法教学
初中物体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又可以说整本教科书都在讲述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的。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信息反馈,科学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及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所以,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把握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责任编辑 易志毅)
1.确保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
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教师应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例如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碰到阴天、雨天,早上的前两节或是下午的后两节课(此时的空气湿度较大),实验的现象不明显,甚至很可能失败。课前就要考虑好上课时,空气的湿度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在实验前最好把毛皮、绸布、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等实验器材晾晒好。如果天气不佳,就要考虑用强光照射或者用电炉烘烤。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触毛皮和绸布,尤其是在做毛皮与玻璃棒相互摩擦,毛皮也带了电荷这个实验中,可以把它们绑在木棒上进行摩擦,从而排除了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因地制宜,改进实验
物理课堂教学中需要演示许多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加强记忆。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先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里面的物体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发光而已。此时给学生介绍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3.充分利用课件,展示物理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教具也开始潮流化,先进化,自然而然地,课件就被充分的利用上了。例如: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和恢复形变的时间非常短,学生不易观察,课件就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观察这一过程。再比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运动等都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提高教学效果。
4.注重示范面,提高实验可见度
实验可见度的提高,也取决于示范面的选取。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
二、合理运用导入教学法
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既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炉子效率和热机效率时,可先让学生思考这两个概念的差异,接着让他们将炉子效率和热机效率与机械效率进行比较,与班级考试中学生考试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秀率进行比较,与功率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讲解清楚功率、机械效率、炉子效率、热机效率的概念、物理含义。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几个率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就不会认为功率与机械效率之间有直接关系了,也不会认真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了。所以在新课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既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大学习方法教学
初中物体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又可以说整本教科书都在讲述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的。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信息反馈,科学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及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所以,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把握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