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tory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是把学生真正地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和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以下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参与中学会思考、获取知识,逐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一、创设丰富情境,培养参与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而参与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它是环境的产物,并且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时,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机器人,让全班猜猜它是什么?学生猜出来后再问:你看到了哪些图形?学生回答后,呈现出长方形,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有哪些特征?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能够在稍加思考的情况下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教师让学生在口袋里摸出长方形并说出你是怎样摸出来的?小结长方形的边、角: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学生回答:有四条边、四个角。这样直观地利用图形、实物,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增强对长方形特征的体验,从而激发了学生数学思考的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应当让学生自主独立去探索。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而且更容易推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索中去,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动机内化为自觉行为。因此,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参与热情


  在新授课时,不仅要提取原有的知识储备,而且还要经过梳理,筛选相关内容;既要注意认真分析、活化教材,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参与热情,使教学过程达到化难为易、以易攻难的目的,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首先,我带学生走进生活(电脑提供生活片段实录):方大姐去逛商场,看中了一副球拍(单价43元)和一个篮球(单价57元),开好发票后到收银台付款时,收银员边盖章边对方大姐说:“一副球拍、一个篮球共100元。”方大姐的钱包里有210元,抽出一张100元的递上去。接着,出示例题:“方大姐带210元钱,买了一副球拍用去43元,买了一个篮球用去57元,还剩多少元?”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地列出式子:210-43-57。但也有部分学生发现这样列式更为合适:210-(43+57)。然后,探索规律:(1)为什么结果都一样?学生答:不管怎么付,最后把球拍和篮球的钱都付了。(2)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答:一个是一样一样的付,另一个是把所买的东西合起来一并付。(3)哪种付法更方便?学生答:买的东西合起来的钱数是整十、整百时更方便。最后,灵活运用:利用你刚才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两题:
  725-236-364;1419-(419+385)
  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种学习模式:生活原型—数学化—运用。把抽象的知识以生活原有状态呈现,进而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挖掘数学素材,增强参与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讲究教学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他们进行广泛的交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参与的情感意识。
  例如,“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一组较大数目的加、减、乘、除四道计算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尝试使用时规范操作方法,在掌握操作方法后熟悉键盘,进行熟练操作,在熟练操作中总结操作的经验,掌握操作技巧。
  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开展计算比赛。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我们来一次计算比赛如何?
  1256-768=      477×167=
  32÷4=        99+199=
  师: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因为第三题可以口算的,第四题可以估算。
  师:其他同学看出来了吗?是哪几题呢?
  师(小结):能口算或估算的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明白了要灵活选择各种算法,计算器也有不足的地方,有时候人脑更胜一筹。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大胆地尝试、猜想、探索;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个宽松、民主、安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并且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解决下面这道题时,其自主探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490×16”时,发现计算器的键“4”坏了,你还能用这个计算器,帮小明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并说出你是怎么算的吗?
  学生经短暂的思考,纷纷举手,说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1)(500-10)×16;(2)70×7×16;(3)(390+100)×16……

四、打造合作平台,唤醒参与体验


  合作精神是21世纪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目标,变换传统的学习方式,经常开展学生间或师生间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一般来说,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应当让学生在合作中去自主探索,这样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参与体验。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公式推导时,首先,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板面积是多少?每个学生都能经过自己独立操作,很快地量出它的面积。然后,用面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长11分米,宽4分米)的面积是多少?想一想,如何去测量?由于每个学生手中只有10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教具,无法测量,当学生陷入困境时,教师提醒同桌学生合作去摆,而两人一共只有20个,也不够摆满桌面,这就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合作讨论如何去量,然后再去动手测量的环境。
  通过合作并进,既发挥了学生每人的智慧,又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体验了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但通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圆满解决的快乐。如此,大大增强了学生合作的意识,提升参与平台,把探究引向深处。独立探究达不到预设的目标时,应将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通过讨论、交流、互助,弥补学生个体探索的不足,让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
  总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數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学会合作,共同提高,真正成为探索活动的主体。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
其他文献
英语写作教学的“协同效应”是指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为目的,通过挖掘教学素材以及拓展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单一的英语写作学习基础上提升能力和拓展思维。小学是学生接触系统化英语写作学习的初级阶段,为了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英语写作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应充分发挥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协同作用,结合课内教材以及课外素材设计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夯实词汇和语法基础,融入英语写作氛围。一、结合教材,导入话题情境  教材是提
期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习重点。因此,教师要制定高效的词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进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英语学习中。一、巧用音形规律,引导学生记忆  在学生词汇记忆的过程中,若能巧妙地运用词汇的音形规律,就能大大降低记忆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准确区分汉语拼音和英语词汇的规律,并将词汇的组成原理熟记于心。  英语词汇的组成
期刊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加快了,积极倡导运用互动教学模式,并充分结合“互动”艺术进行教学优化,以便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发展。一、营造良好的互动教学氛围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播语文阅读知识的过程,没有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学生被动地接受教
期刊
我国美術教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注重技术性和实用性,这种状况直到民国时期的1923年才得到改观。当时颁布的《小学形象艺术课要旨》提出了美术教育要“涵养感情,引起乐趣”,首次明确了美术教学的人文性。在当前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昏昏欲睡的教学现象,鉴赏课教学实效性严重低下。因此,在现阶段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鉴赏课教学的有效性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教学
期刊
幸福教育是指,使学生感受到其童年应该经历的幸福学校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握终生收获幸福的方法。学生在学校中,其进行学习的关键场所就是课堂,科学地运用各类语文资源,创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幸福课堂”,要求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收获幸福的感悟,这些都是促使学生得到进步与提升的关键保证。一、凸显引导功能,创建幸福课堂的前提  教师本身就是“幸福课堂”中的精髓
期刊
足球运动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运动项目,可以让学生在接球、运球、抢断等技能运动的影响下,有效提高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渐养成顽强果断、热爱集体、勇于竞争的优秀意志品质。因此,在足球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足球兴趣的培养,并通过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足球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足球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品德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品德课程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品德课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把在品德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从而让他们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都重课内轻课外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对继承和弘扬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如何学好语文,让语文学习轻松有效就显得至关重要。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在日趋精进。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少年儿童整个人生当中受教育的开端,是整个
期刊
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学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探究平台,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同时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升在未来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为思维碰撞夯实基础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能力差异较为明显,教师在小组成员分配时要体现互补性和公平性两大原则,为学生思维碰撞夯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首先,课前我会主动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朋友的身份
期刊
借助批注进行阅读,是一种常用的读书策略,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用特定符号、文字,在书页上标注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借助批注阅读,不仅可以及时记下学生的动态思考过程,而且还能通过批注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以及编者进行深度对话,为其个性表达的形成创造条件。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浅析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批注阅读的优化策略。第一学段:借助符号批注,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