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在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m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
  结果:两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切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梗塞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康复进程,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氯吡格雷氟伐他汀脑梗塞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49-01
  临床脑血管疾病常见类型中,脑梗塞占有较高的发生比例,存活者易有后遗症残留,对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了沉重负担。近年来,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随之不断调整,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剧,脑梗塞发病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治疗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擇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44-73岁,平均(58.2±4.1)岁。均与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并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排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出血性疾病者及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者等。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均调控血压,积极脱水,取阿司匹林100mg/d口服抗血小板,对症支持。观察组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氯吡格雷口服,75mg/次,1次/d,共用15d;同时联用氟伐他汀口服,40mg/次,1次/d,每晚睡前服用,共治疗6个月。
  1.3效果评定。采用ES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治疗前、治疗后1d、30d、60d各评定1次,采用Batherel评定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浆水平。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切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为脑梗塞主要病发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异常有密切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致血栓形成所引起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均为系列复杂的炎症反应,以血小板粥样斑块部位聚集为主要表现,造成远端血液循环障碍[2]。血小板在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自内皮细胞衍生的一氧化氮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他汀类药物可抗血小板聚集,促进一氧化氮自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且此作用未对血浆中胆固醇水平造成影响[3]。
  氯吡格雷通过不可逆性和选择性对血小板上的受体与激动剂二磷酸腺苷的结合有抑制作用,进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在临床抗血小板治疗中已广泛应用[4]。氟伐他汀对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产生影响,起到降脂效果。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两药联合可稳定斑块,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血脂,加快病情康复进程,阻中卒中进展,效果显著。
  综上,脑梗塞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康复进程,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文华,余波,谢湘华,等.急性脑卒中三级康复方案的应用与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8):31-33
  [2]Juan JB,Deepak LB,Jean-Marc H.Clinical evidence for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therothrombotic disease[J].Vascular Medicine,2007,12(2):113-122
  [3]付享征.大面积脑梗死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74-75
  [4]吕苏花,鞠德峰,王聪聪,等.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在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2011,01(24):209-21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视力减退,四肢协调,反应敏捷性下降,而且骨质疏松,尤其容易发生骨折。因此,老年人骨折的问题愈未愈突出,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一旦发生骨折,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因此,对降低骨折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骨折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
期刊
摘要:目的:采取措施对整体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系统性探讨。  方法:从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中选取54例,其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26例,他们的年龄在25-60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27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主要是利用传统常规性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而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则是在传统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整体性的护理。利用统计学的
期刊
摘要:慢性肥厚性鼻炎一般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黏膜上皮纤毛脱落,变为复层立方上皮,黏膜下层由水肿继而发生纤维组织增生而使黏膜肥厚,久之,可呈桑椹状或息肉样变,骨膜及骨组织增生,鼻甲骨骨质也可呈肥大改变;微波疗法具有治疗范围明确,对周围组织累及少,视野清楚,掌握剂量准确等优点;术前适当应用表面麻醉剂,以减轻患者治疗后的痛苦。微波治疗不存在手术出血问题,继发感染的机会极少,其物理作用比较好,发挥杀
期刊
摘要:鼻咽癌(NPC)是我国最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在病理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等各个方面均有其独特的表现,在亚洲尤以我国南方最为常见,全球发病率为0.5~20/10万[1]。  关键词:局部复发鼻咽癌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27-03  鼻咽癌(NPC)是我国最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在病理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  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CEA级,择期剖宫产18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60例,麻醉方法为CSEA,腰麻分别给等容量、近似相对密度布比卡因:A组10.0mg,B组7.5mg,C组6.0mg,观察效果。  结果:A、B组麻醉效果相近,但A组低血压发生率高,运动恢复慢,C组麻醉效果
期刊
摘要: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们基层急诊科常见的疾病,其来势猛、发展快、死亡率高,因此必须争分夺秒的抢救,有机磷中毒的有效对抗药物是阿托品,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笔者认为阿托品的应用是否得当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成败的关键,本文将结合临床体会,具体谈阿托品在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
期刊
摘要:本文就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时念珠菌病感染口腔的可能机制、致病念珠菌的特征和种类,以及其防治方法三方面展开,介绍一些国内外研究的结果和值得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恶性肿瘤发病机制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51-01  念珠菌为单细胞真菌,25%~50%健康人的口腔、消化道、阴道可带有念珠菌,但并不发病,当宿主防御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44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  方法:2003年~2011年收治甲状腺癌患者44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经病理诊断,甲状腺癌44例,其中乳头状癌42例,滤泡性癌1例,髓样癌1例,合并桥甲炎9例,合并原发性甲亢1例,二次手术5例,病理证实4例为炎性肉芽肿,残癌1例。  结论:通过总结资料,旨在提高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  关键词:甲状腺癌诊断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预后情况。  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羊水过少)和对照组50例(羊水正常),对两组的分娩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阴道产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兩组围生儿的胎儿窘迫率与羊水Ⅲ度污染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及方法。通过B超检测AFI
期刊
摘要:目的:根据对在本院妇科进行诊治的宫颈炎患者,通过实施临床观察、检测,依照严重程度的不同,对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此次妇科医学研究活动所抽选的对象为我院2011年01月份至2012年01月份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宫颈炎患者共计88例,根据其原始病例资料作为本次医学实验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医护人员通过对这88例宫颈炎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发现急性宫颈炎48例,慢性宫颈炎40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