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下,微课已经走入了我们的课堂中,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一新兴的教学手段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师生的青睐,也为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将微课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教师必须跟上这一教育发展的脚步,利用微课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本文对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几点实践方法,供一线教师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微课
一、引言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微课具有多项优势。既能丰富教学资源,延伸教学空间,也能化解重难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见,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还需就具体的应用方法不断研究。
二、利用微课调动学生情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对于文章中描写的内容没有过真实的体验和经历,情感毫无波动,难以体会文章思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对于一些情感丰富的文章,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显得苍白无力,也难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针对这一现状,利用微课便能使教学问题迎刃而解。微课的主要教学载体是视频,视频具有能够刺激学生听觉和视觉的作用,且视频的内容可以由教师广泛搜集。这不仅能够起到情感激发的作用,也能使阅读学习的过程充满趣味,学生会自然而然的集中精神,自主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黄河颂》一课前,教师就可以搜集有关黄河的视频资料,做成微视频。也可以将歌曲《黄河颂》插入其中,以黄河的图片为背景,让学生的情感被調动起来,真实的感受到“一泄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教师还可要求学生们跟随微视频来学习歌曲《黄河颂》,在歌唱的过程中将对黄河的了解进一步化为深深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加深阅读教学的作用。
三、利用微课扩充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眼界
语文教学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让学生获得语言表达、阅读和书写能力,但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内,适当的拓展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微课教学内容不受限制,教师可以自由搜集相关内容,丰富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来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这一课时,文章中仅仅描写了打安塞腰鼓时的壮观场面,教师就可适当的延伸,让学生了解安塞腰鼓文化。可以在微课中加入以下内容:安塞腰鼓是我国陕西省的传统民族舞蹈,我国延安市的安塞区是我国的腰鼓之乡。由于陕西地区属于黄图高原地貌,在历史上属于军事要地,因此常有外族入侵。在遇到侵袭时,当地人就会通过击鼓来发出信号,在与他国对抗时通过击鼓来振奋士气,在获得胜利时同样通过击鼓来庆贺。因此腰鼓也成为了当地的代表,一直流传至今。这样的文化背景能够深深的吸引学生,不仅对文章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也接触到了我国的历史文化知识,增长了见识。
四、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扫除学习障碍
初中教材中的一些文章具有较强的深意,情感表达隐晦,想要挖掘出其中心内容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较高的,也常常会在这一理解环节出现各类问题。微课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帮助师生走出教学的重难点,应被教师充分利用起来,扫除阅读教学路上的障碍,帮助学生顺畅的理解文章。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教学中,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帮助学生感悟父子情深,培养真爱亲情这样的传统美德,是教学的一大重点与难点,且学生对于文章多次描写父亲背影的用意也难以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找出课文中四次描写背影的句子,并和学生分别进行分析感悟:记忆里的“背影”、买橘子时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和别后追忆“背影”,同步配有学生的父辈未来自己无私付出的画面场景,有父亲在工地挥汗如雨的场面,有父亲在田间顶着烈日劳作的画面等等。经过这样的画面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父亲为自己的无私付出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感知,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四次背影描写中的细节,特别是抓住一些传神的动作描写,如“攀着上面、脚向上缩、身子微倾”等,细微动作之处体现的是父亲对孩子努力付出的程度。这样一来就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到了对文章的理解中,不仅明白了文章多次描写“父亲”背影的作用,也受到了感恩教育。
五、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为学生带来了更加新奇的学习体验,为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应不断创新微课的内容,将其作为开展语文教学的利器,通过扩展教学资源、解决教学难题、激发学生情感等方式使语文教学的效果不断提高,助力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47-48.
[2]郭闽红.微时代,大课堂——关于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思路与评价[J].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经营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6(9).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微课
一、引言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微课具有多项优势。既能丰富教学资源,延伸教学空间,也能化解重难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见,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还需就具体的应用方法不断研究。
二、利用微课调动学生情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对于文章中描写的内容没有过真实的体验和经历,情感毫无波动,难以体会文章思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对于一些情感丰富的文章,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显得苍白无力,也难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针对这一现状,利用微课便能使教学问题迎刃而解。微课的主要教学载体是视频,视频具有能够刺激学生听觉和视觉的作用,且视频的内容可以由教师广泛搜集。这不仅能够起到情感激发的作用,也能使阅读学习的过程充满趣味,学生会自然而然的集中精神,自主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黄河颂》一课前,教师就可以搜集有关黄河的视频资料,做成微视频。也可以将歌曲《黄河颂》插入其中,以黄河的图片为背景,让学生的情感被調动起来,真实的感受到“一泄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教师还可要求学生们跟随微视频来学习歌曲《黄河颂》,在歌唱的过程中将对黄河的了解进一步化为深深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加深阅读教学的作用。
三、利用微课扩充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眼界
语文教学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让学生获得语言表达、阅读和书写能力,但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内,适当的拓展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微课教学内容不受限制,教师可以自由搜集相关内容,丰富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来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这一课时,文章中仅仅描写了打安塞腰鼓时的壮观场面,教师就可适当的延伸,让学生了解安塞腰鼓文化。可以在微课中加入以下内容:安塞腰鼓是我国陕西省的传统民族舞蹈,我国延安市的安塞区是我国的腰鼓之乡。由于陕西地区属于黄图高原地貌,在历史上属于军事要地,因此常有外族入侵。在遇到侵袭时,当地人就会通过击鼓来发出信号,在与他国对抗时通过击鼓来振奋士气,在获得胜利时同样通过击鼓来庆贺。因此腰鼓也成为了当地的代表,一直流传至今。这样的文化背景能够深深的吸引学生,不仅对文章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也接触到了我国的历史文化知识,增长了见识。
四、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扫除学习障碍
初中教材中的一些文章具有较强的深意,情感表达隐晦,想要挖掘出其中心内容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较高的,也常常会在这一理解环节出现各类问题。微课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帮助师生走出教学的重难点,应被教师充分利用起来,扫除阅读教学路上的障碍,帮助学生顺畅的理解文章。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教学中,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帮助学生感悟父子情深,培养真爱亲情这样的传统美德,是教学的一大重点与难点,且学生对于文章多次描写父亲背影的用意也难以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找出课文中四次描写背影的句子,并和学生分别进行分析感悟:记忆里的“背影”、买橘子时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和别后追忆“背影”,同步配有学生的父辈未来自己无私付出的画面场景,有父亲在工地挥汗如雨的场面,有父亲在田间顶着烈日劳作的画面等等。经过这样的画面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父亲为自己的无私付出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感知,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四次背影描写中的细节,特别是抓住一些传神的动作描写,如“攀着上面、脚向上缩、身子微倾”等,细微动作之处体现的是父亲对孩子努力付出的程度。这样一来就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到了对文章的理解中,不仅明白了文章多次描写“父亲”背影的作用,也受到了感恩教育。
五、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为学生带来了更加新奇的学习体验,为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应不断创新微课的内容,将其作为开展语文教学的利器,通过扩展教学资源、解决教学难题、激发学生情感等方式使语文教学的效果不断提高,助力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47-48.
[2]郭闽红.微时代,大课堂——关于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思路与评价[J].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经营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