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的生命之旅,理应是快乐、健全和灿烂的。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实施愉快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劳动,让他们在做作业中体会到快乐;我们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积极、健康、和谐的氛围里体验快乐。那么如何实现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呢?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诙谐的语言、形象的体态,创造“活”的数学课堂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直觉的水平阶段。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局限性,使他们需要凭借具体的实际经验理解、运用概念。我在备课时,坚持心中装着学生,换位思考、走学生路线。用适合儿童特点的语言描述数学概念和法则。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循环小数”时,我讲述了一则学生耳熟能详的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
教学“三角形的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能说说量老师的身高应从哪里量到哪里?用手比画并交流一下。”(从头到脚)“是吗?谁来量一量?我边说边做出侧身弯腰动作。”(弯了,没法量)“我该怎么站呢?”(站直)“我小跳高后,认真地做了个立正姿势问:现在老师站直了吧!”“请你们用学过的知识说说怎样站为站直?”“要量老师的身高,老师首先要站直与地面成直角,再从头量到脚,想不想站一站、比一比?想就开始吧!”接着,我让学生再说说教室有多高,如何量,量哪里。进而,我再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
二、用欣赏的态度批阅学生的作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分项评价
知识与能力分项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多项指标的综合体现。我在批阅时不但注重正确率、作业量的评价,(不同的人数学作业量要求不同,学生自主选择)而且注重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的评价。我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统一标注“规范_____成绩_____”,其中,规范评价的是书写、用笔、格式等,成绩评价的是正确率、作业量、思维品质等。
过程与结果分项评价。学生完成一题作业需要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往往需要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等心理活动。我在批阅作业时,首先分析学生解题的过程,其次看解题的结果。对于结果做错的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而是查找错误的根源并分层评价。
如:(40+125)×80=40×8+125×8=320+1000=1320,我在80和两个8各画一个问号,在第二和第三步分别打上小“√”。
符号加点评式评价。我批阅学生的作业好比欣赏一幅名画,力求达到入情入境、与之共鸣。我的学生作业中从来没有“×”,有的是:√、○、☆、△、?、!、等提示性、激励性的符号,还有的是:带有尊重、期盼、惋惜等感情色彩评语,幽默的批语。
如:上例中的80→8,我不仅标了“?”,而且写上“我是0,你嫌我小就不要我了,没有我你也大不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应使学生生产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乐学”的心态。
三、运用便条传书的方式增进师生友谊,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目前,农村学生的家庭结构比较特殊,家庭教育非常滞后,绝大数小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学生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心理缺陷严重。《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文规定了办学行为。学生在校时间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时机。
一边是学生需要亲情,留守学生更需要亲情,一边又是教师缺少与学生的交流的时机。积极的情感是在师生互动交流中酝酿、培育,成长起来的,这是一个长期不断、逐步完善的过程。教育者仅仅靠上课的时间有机地渗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才能巧妙地克服这种两难的局面并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呢?这些年,我养成了用便条传书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习惯,受益匪浅。这是一条“绿色通道”。
这小小的便条成了我们师生之间私下的约定,成了我们师生间快乐的伊甸园。说实的,我们师生现在每天都期盼着彼此的便条、期盼着那份快乐。便条上的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不拘一格。经过我们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的班级形成了平等互信、进取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现摘抄些便条如下:“大帅哥:你今天上课时,手举得特高,老师知道你懂了,但没有让你表现一下,你生老师的气吗?那个‘小黛玉’也举手了,这可是难得呀!让她表现一下或许能让她改变胆怯,你认为呢?理解万岁。”“谢谢老师!你的决定是睿智的,我们平时也帮助她,有可能就多让她表现表现吧!她非常爱看书。”“小诸葛;天气渐渐转冷了,你奶奶的哮喘又会将加重,你可要多做家务,听奶奶的话。另外,我听说有哮喘病的人晚上睡觉前生吃带皮的萝卜比较好,你可以让奶奶试试,顺便告诉奶奶,老师喜欢你。”“老师好!我爸爸准备买一台电子词典送我,听说网上买便宜,但我们不会网购,老师帮我买一下行吗?”
教育是爱,爱是教育。只有充满和谐、宽容、纯洁的教育环境,才能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实现放飞希望、收获快乐的梦想。
【作者单位:宝应县射阳湖镇中心小学 江苏】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诙谐的语言、形象的体态,创造“活”的数学课堂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直觉的水平阶段。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局限性,使他们需要凭借具体的实际经验理解、运用概念。我在备课时,坚持心中装着学生,换位思考、走学生路线。用适合儿童特点的语言描述数学概念和法则。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循环小数”时,我讲述了一则学生耳熟能详的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
教学“三角形的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能说说量老师的身高应从哪里量到哪里?用手比画并交流一下。”(从头到脚)“是吗?谁来量一量?我边说边做出侧身弯腰动作。”(弯了,没法量)“我该怎么站呢?”(站直)“我小跳高后,认真地做了个立正姿势问:现在老师站直了吧!”“请你们用学过的知识说说怎样站为站直?”“要量老师的身高,老师首先要站直与地面成直角,再从头量到脚,想不想站一站、比一比?想就开始吧!”接着,我让学生再说说教室有多高,如何量,量哪里。进而,我再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
二、用欣赏的态度批阅学生的作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分项评价
知识与能力分项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多项指标的综合体现。我在批阅时不但注重正确率、作业量的评价,(不同的人数学作业量要求不同,学生自主选择)而且注重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的评价。我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统一标注“规范_____成绩_____”,其中,规范评价的是书写、用笔、格式等,成绩评价的是正确率、作业量、思维品质等。
过程与结果分项评价。学生完成一题作业需要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往往需要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等心理活动。我在批阅作业时,首先分析学生解题的过程,其次看解题的结果。对于结果做错的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而是查找错误的根源并分层评价。
如:(40+125)×80=40×8+125×8=320+1000=1320,我在80和两个8各画一个问号,在第二和第三步分别打上小“√”。
符号加点评式评价。我批阅学生的作业好比欣赏一幅名画,力求达到入情入境、与之共鸣。我的学生作业中从来没有“×”,有的是:√、○、☆、△、?、!、等提示性、激励性的符号,还有的是:带有尊重、期盼、惋惜等感情色彩评语,幽默的批语。
如:上例中的80→8,我不仅标了“?”,而且写上“我是0,你嫌我小就不要我了,没有我你也大不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应使学生生产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乐学”的心态。
三、运用便条传书的方式增进师生友谊,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目前,农村学生的家庭结构比较特殊,家庭教育非常滞后,绝大数小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学生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心理缺陷严重。《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文规定了办学行为。学生在校时间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时机。
一边是学生需要亲情,留守学生更需要亲情,一边又是教师缺少与学生的交流的时机。积极的情感是在师生互动交流中酝酿、培育,成长起来的,这是一个长期不断、逐步完善的过程。教育者仅仅靠上课的时间有机地渗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才能巧妙地克服这种两难的局面并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呢?这些年,我养成了用便条传书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习惯,受益匪浅。这是一条“绿色通道”。
这小小的便条成了我们师生之间私下的约定,成了我们师生间快乐的伊甸园。说实的,我们师生现在每天都期盼着彼此的便条、期盼着那份快乐。便条上的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不拘一格。经过我们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的班级形成了平等互信、进取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现摘抄些便条如下:“大帅哥:你今天上课时,手举得特高,老师知道你懂了,但没有让你表现一下,你生老师的气吗?那个‘小黛玉’也举手了,这可是难得呀!让她表现一下或许能让她改变胆怯,你认为呢?理解万岁。”“谢谢老师!你的决定是睿智的,我们平时也帮助她,有可能就多让她表现表现吧!她非常爱看书。”“小诸葛;天气渐渐转冷了,你奶奶的哮喘又会将加重,你可要多做家务,听奶奶的话。另外,我听说有哮喘病的人晚上睡觉前生吃带皮的萝卜比较好,你可以让奶奶试试,顺便告诉奶奶,老师喜欢你。”“老师好!我爸爸准备买一台电子词典送我,听说网上买便宜,但我们不会网购,老师帮我买一下行吗?”
教育是爱,爱是教育。只有充满和谐、宽容、纯洁的教育环境,才能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实现放飞希望、收获快乐的梦想。
【作者单位:宝应县射阳湖镇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