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建筑空间与环境更是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关键要素,校园建筑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相比,要求其传达更深层次的文化精髓,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工作中,如何提取地域性本土文化的特点,并将之和谐的融入,是校园建筑空间与环境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职业高中;地域性;传承与创新
1 尊重职业高中校园的特殊性
我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迅速提高,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凸显,然而与之相对应基础职业技术人才短缺引发部分用人单位的“雇工难”的问题也同样引人关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职业高中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近几年发展迅速,独树一帜。
1.1 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顾名思义,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培养目标上多有不同,职业高中重点培养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级技术工人和从业人员,职业高中分各种专业,而普通高中不分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培养模式的差异,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高中在兼具普通高中教学科目的同时,重点关注专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
1.2 以实训为核心功能的校园功能空间
在普通高中的校园规划中,功能空间的主要围绕教学、活动、生活三个环节进行展开设计。而职业高中的校园规划中,重点在于实训这个重要功能空间的打造,无论是规模、复杂性都远超其他功能空间;难点在于如何协调好实训、教学、活动、生活功能空间的区分与联系。
1.3 独特的人文关怀
普通高中的学生完成学业之后大多还会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而职业高中学生部分学生直接进入社会,开始个人的职业生涯,职业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成为了这部分学生独立进入社会的缓冲期。职业高中也成为了他们最早接触社会,走向职业生涯的最重要窗口,在学习文化课和专业课知识,训练良好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职业观,成为是职业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
2 以地域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理念的职业高中校园营造
普通高中的校园空间环境设计中更多打造严谨有序、大方活泼的校园文化气质,激发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而职业高中不同,在此基础之上,更应该传达一定的社会气息,将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衔接,形成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衔接的平台,重点突出职业高中特有的职业窗口的作用。如何在校园气质和社会气质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成为了职业高中校园环境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职业高中在延续和传播地域性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现代职业高中不仅培养各类社会需求量比较大的人才,例如烹饪、计算机等,还培养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专业人才,如玉雕、紫砂制作等特色人才,这部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较好,支撑了地方产业的长足发展同时,为地方文化传播贡献了极大的作用。由此,探索以地域性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理念,指导职业高中校园坏境的塑造能恰如其分的传达出职业高中教书育人、培养特色人才的精髓。
3 探索以地域性的传承与创新为理念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方法——以云南省龙陵县职业高中校园改扩建方案设计为例
龙陵县职业高中位于云南省龙陵县县城的最南端,创建于1984年,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师资力量、招生规模不断提升,现在校学生约3500人,近年来一直就业率98%以上,为龙陵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已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学校规划未来完善各种专业实训室建设和教学用房、生活用房建设,能满足5000人规模在校学生的正常生活需求和技能实训需求。本次校园改扩建方案中,对原有建筑进行部分保留,对新增用地统一规划设计,打造全新校园形象。
3.1 依山就势、顺应地形,与城市和自然环境相融共生
校园用地范围内高程较高,且高程变化较为复杂,最高高程在原校园用地的中部位置,由中部向四周急剧降低,多有陡坎、挡墙及坡体。从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性方面综合考虑,尊重现有地形,减少土方调整,顺应地形合理布局建筑,这种校区整体布局方式是对当地传统建筑依山而建依山而居的传统建筑理念的传承,在与当地城市建筑肌理和谐统一的同时,突出自然环境在整个校园重要地位,整个校区会形成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相融共生的新风貌。
3.2 创造符合当地地理气候特点的建筑空间形式
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年降水约2300毫米,素有“滇西雨屏”之称。由于地形复杂,垂直高差大,龙陵县兼具低纬、季风和山原地势气候特征,形成四季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异突出的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由于海拔较高,日间温差较大,尤其中午时分紫外线强度较高。
基于当地的气候特点,借鉴当地传统建筑的一些空间形式,新建建筑空间设计中巧妙的运用了院落、骑楼、外廊、底层架空和坡屋面等设计手法,塑造了大量个性化的建筑室内外空间,为整个校园场景增添了人性化的空间要素,体现出校园建筑人文关怀的独特氛围。而在为保留建筑进行改造升级设计时,尽量保留原建筑的可利用空间形态,通过在外围运用对比、融合、衔接等方式创造新的空间形式使旧建筑焕发新的生机,新老建筑整体和谐却又惊喜不断,实现了改造建筑的重生。
3.3 合理运用现代设计元素与传统建筑语汇碰撞
云南民族建筑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傣家竹楼、白族庭院、木楞房、藏族民居、 “一颗印”、土掌房等等诸多传统建筑形式,形态各异,风格不一。地域建筑作为一种意象本身就是一种历史、地理、人文现象。万物流变无不互相关联而和谐,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过程中,不能简单一味的模仿传统符号,应始终理解自然环境美和建筑艺术美高度和谐统一传统建筑精髓,突出返朴归真、顺乎自然的同时,运用好现代的美学的设计元素,与传统建筑语汇交融碰撞,才能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地域性建筑作品。
在进行校园东侧主教学楼及广场设计时,布局形式汲取了龙陵当地随处可见的“一颗印”式合院民居特色,升级改建的主教学楼居于正房位置,与处于厢房位实训楼及博物馆共同围合出校园的大门及前广场区域。大量提炼了当地本土建筑的特色,巧妙运用骑楼、外廊、底层架空等设计手法,并将之与玻璃幕墙、金属杆件、木质格栅等现代元素碰撞,运用现代的建筑设计理念重构,不仅延续了传统建筑严整有度的立面划分,更展现出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共同渲染出了传承与创新的校园建筑新意境。
结束语
伴随着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改革新举措,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有更多类似职业教育机构主体对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的需求。希望本文涉及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理论,能够在未来的类似项目设计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灿.浅谈云南民族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9~70.
[2]涂慧君,郑雅彬.校园整体设计的整合方法——简述云南昭通师范专科学院新校区设计导则[J].城市建筑,2007(3):26~29.
关键词:职业高中;地域性;传承与创新
1 尊重职业高中校园的特殊性
我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迅速提高,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凸显,然而与之相对应基础职业技术人才短缺引发部分用人单位的“雇工难”的问题也同样引人关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职业高中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近几年发展迅速,独树一帜。
1.1 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顾名思义,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培养目标上多有不同,职业高中重点培养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级技术工人和从业人员,职业高中分各种专业,而普通高中不分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培养模式的差异,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高中在兼具普通高中教学科目的同时,重点关注专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
1.2 以实训为核心功能的校园功能空间
在普通高中的校园规划中,功能空间的主要围绕教学、活动、生活三个环节进行展开设计。而职业高中的校园规划中,重点在于实训这个重要功能空间的打造,无论是规模、复杂性都远超其他功能空间;难点在于如何协调好实训、教学、活动、生活功能空间的区分与联系。
1.3 独特的人文关怀
普通高中的学生完成学业之后大多还会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而职业高中学生部分学生直接进入社会,开始个人的职业生涯,职业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成为了这部分学生独立进入社会的缓冲期。职业高中也成为了他们最早接触社会,走向职业生涯的最重要窗口,在学习文化课和专业课知识,训练良好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职业观,成为是职业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
2 以地域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理念的职业高中校园营造
普通高中的校园空间环境设计中更多打造严谨有序、大方活泼的校园文化气质,激发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而职业高中不同,在此基础之上,更应该传达一定的社会气息,将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衔接,形成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衔接的平台,重点突出职业高中特有的职业窗口的作用。如何在校园气质和社会气质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成为了职业高中校园环境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职业高中在延续和传播地域性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现代职业高中不仅培养各类社会需求量比较大的人才,例如烹饪、计算机等,还培养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专业人才,如玉雕、紫砂制作等特色人才,这部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较好,支撑了地方产业的长足发展同时,为地方文化传播贡献了极大的作用。由此,探索以地域性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理念,指导职业高中校园坏境的塑造能恰如其分的传达出职业高中教书育人、培养特色人才的精髓。
3 探索以地域性的传承与创新为理念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方法——以云南省龙陵县职业高中校园改扩建方案设计为例
龙陵县职业高中位于云南省龙陵县县城的最南端,创建于1984年,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师资力量、招生规模不断提升,现在校学生约3500人,近年来一直就业率98%以上,为龙陵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已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学校规划未来完善各种专业实训室建设和教学用房、生活用房建设,能满足5000人规模在校学生的正常生活需求和技能实训需求。本次校园改扩建方案中,对原有建筑进行部分保留,对新增用地统一规划设计,打造全新校园形象。
3.1 依山就势、顺应地形,与城市和自然环境相融共生
校园用地范围内高程较高,且高程变化较为复杂,最高高程在原校园用地的中部位置,由中部向四周急剧降低,多有陡坎、挡墙及坡体。从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性方面综合考虑,尊重现有地形,减少土方调整,顺应地形合理布局建筑,这种校区整体布局方式是对当地传统建筑依山而建依山而居的传统建筑理念的传承,在与当地城市建筑肌理和谐统一的同时,突出自然环境在整个校园重要地位,整个校区会形成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相融共生的新风貌。
3.2 创造符合当地地理气候特点的建筑空间形式
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年降水约2300毫米,素有“滇西雨屏”之称。由于地形复杂,垂直高差大,龙陵县兼具低纬、季风和山原地势气候特征,形成四季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异突出的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由于海拔较高,日间温差较大,尤其中午时分紫外线强度较高。
基于当地的气候特点,借鉴当地传统建筑的一些空间形式,新建建筑空间设计中巧妙的运用了院落、骑楼、外廊、底层架空和坡屋面等设计手法,塑造了大量个性化的建筑室内外空间,为整个校园场景增添了人性化的空间要素,体现出校园建筑人文关怀的独特氛围。而在为保留建筑进行改造升级设计时,尽量保留原建筑的可利用空间形态,通过在外围运用对比、融合、衔接等方式创造新的空间形式使旧建筑焕发新的生机,新老建筑整体和谐却又惊喜不断,实现了改造建筑的重生。
3.3 合理运用现代设计元素与传统建筑语汇碰撞
云南民族建筑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傣家竹楼、白族庭院、木楞房、藏族民居、 “一颗印”、土掌房等等诸多传统建筑形式,形态各异,风格不一。地域建筑作为一种意象本身就是一种历史、地理、人文现象。万物流变无不互相关联而和谐,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过程中,不能简单一味的模仿传统符号,应始终理解自然环境美和建筑艺术美高度和谐统一传统建筑精髓,突出返朴归真、顺乎自然的同时,运用好现代的美学的设计元素,与传统建筑语汇交融碰撞,才能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地域性建筑作品。
在进行校园东侧主教学楼及广场设计时,布局形式汲取了龙陵当地随处可见的“一颗印”式合院民居特色,升级改建的主教学楼居于正房位置,与处于厢房位实训楼及博物馆共同围合出校园的大门及前广场区域。大量提炼了当地本土建筑的特色,巧妙运用骑楼、外廊、底层架空等设计手法,并将之与玻璃幕墙、金属杆件、木质格栅等现代元素碰撞,运用现代的建筑设计理念重构,不仅延续了传统建筑严整有度的立面划分,更展现出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共同渲染出了传承与创新的校园建筑新意境。
结束语
伴随着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改革新举措,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有更多类似职业教育机构主体对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的需求。希望本文涉及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理论,能够在未来的类似项目设计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灿.浅谈云南民族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9~70.
[2]涂慧君,郑雅彬.校园整体设计的整合方法——简述云南昭通师范专科学院新校区设计导则[J].城市建筑,2007(3):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