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凶手开枪的地方有一水洼,水洼里有很多牛粪,弹头、弹壳有可能掉在水里了。杨松和同事们没有理会又臭又脏的牛粪,他们跳进3米宽的水洼里,一字排开,在牛粪里用手摸弹头、弹壳,发现一枚,记录一枚的位置。
从事刑警工作以来,杨松(刑科所所长)共勘查各类现场650多起,痕迹检验鉴定600多例,参与侦办各类重特大案件300多起,是刑侦战线上的一名老兵。
在牛粪里摸弹壳
少年时期,受军人父亲的影响,以及看着父亲的战友转业成为警察,杨松很早就对警察一词有自己的理解,成为一名刑警是他的理想。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圆了自己的警察梦。
2011年6月14日,在元江县发生的一起杀人案,让久经沙场的杨松至今难以忘怀:“我和同事们去元江县羊街勘查杀人案现场,因为案发现场是一间低矮阴暗的民房,室内灯光很暗,我打着电筒正在仔细看地面上的血脚印,猛一抬头,发现一个血淋淋的人头瞪着眼睛看着我!我心里咯噔一下,被吓了一跳!”
31年的刑警生涯,杨松把工作当成爱好,虚心向老前辈学习,用他们的经验丰富自己,在现场勘查中养成认真、细致、全面、善于思考的工作作风。同时,他还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勘查理论和技术,以及刑事技术其他专业的勘查理论,收集各类现场勘查的经典资料,总结勘查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我很喜欢刑警工作,所以我特别爱琢磨。”杨松说,1994年,玉溪新平县一偏远山区发生一起村民被枪击案件。杨松受命对现场进行勘查,通过勘查,他根据弹着点和尸体的位置确定了开枪的大致位置,从而再现了开枪时的画面,推断出从枪里射出的子弹,是破案的关键。
凶手开枪的地方有一水洼,水洼里有很多牛粪,弹头、弹壳有可能掉在水里了。杨松和同事们没有理会又臭又脏的牛粪,他们跳进3米宽的水洼里,一字排开,在牛粪里用手摸弹头、弹壳,发现一枚,记录一枚的位置。
随后,杨松对提取到的弹头、弹壳与涉及的枪一一做了检验,对射击弹头、弹壳进行了发射枪的认定,并找资料、做实验,最后利用射击中弹壳的抛壳方向和分布规律,准确分析出射击的距离为5至8米,为最后确定案件的性质和分析事件的发生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后来,省公安厅组织专家组到现场进行勘查,所得结论和杨松的勘查结论一致,杨松受到了省公安厅的肯定。
那一年,杨松刚满26岁。
一起刑事案件能否侦破、顺利诉讼,关键在于有无认定犯罪嫌疑人的证据。杨松在对各类案件的痕迹检验中始终保持客观、科学、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对待每一起案件的检验,认真细致地审核每一个环节,经手的600多起检验鉴定未发生一起错误,为很多案件顺利诉讼提供了坚实客观的证据,也为一些复杂、疑难案件查清案件性质和认定犯罪分子提供了关键的依据和证据。
一枚模糊的指纹
2006年4月,新平县漠沙镇某村民小组有3人在荔枝地吃了荔枝、喝了水后突然死亡。经过勘查检验,确定3人是中毒死亡,中毒源为“毒鼠强”,系他人故意投放。警方成立了省、市、县公安机关组成的“4·26”专案组,对案件进行侦破。
侦破案件过程中,杨松和同事们顶着40多度的高温,在烈日下认真细致地调查走访,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和线索。为获取有用的线索,杨松克服语言交流上的困难,以交朋友的形式深入各家各户了解情况,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经过40多天的侦查,杨松仍未发现重大线索。
面对困境,杨松重新对前期在现场勘查中提取的所有痕迹物证进行了梳理、排查,果然发现一枚前期在现场提取的“毒鼠强”纸袋上显现出的指纹,该指纹由于太模糊被其他刑侦技术员认为无鉴定价值而放置起来。
杨松认真细致地检验了该指纹的照片,发现了两个细节特征。于是,他找出“毒鼠强”纸袋和指纹的原始照片,细致分析了指纹形成的过程,判断该指纹是在撕开“毒鼠强”纸袋口时,由右手指留下的。因此,找到该指纹的主人,成了破案的关键。
杨松利用所掌握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守在计算机前一遍一遍、一点一点地对模糊的指纹进行处理。经过两天的辛苦工作,模糊的指纹慢慢变清晰了,细节特征也一点点显露出来。
杨松立即拿着指纹赶到新平县,对全村人员的样本指印进行比对。比对中,杨松发现受害者的姑父封某某的右手食指指纹和现场“毒鼠强”纸袋上的指纹相似。本着科学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杨松经过反复的检验,最终认定“毒鼠强”纸袋上的指印为封某某右手食指所留。经讯问,封某某交代了因为家庭矛盾,将“毒鼠强”投到受害人家的猪圈、家门口的水瓶,致使3人喝水后中毒死亡的作案经过。至此,案件成功告破。
残缺的血足印
今年4月30日,玉溪市红塔区发生的一起杀人案在短时间内得以侦破,再次显现出杨松现场勘查的功力。
当天10时56分许,110接到报警,玉溪市红塔区某单元房里,一名30多岁的女子和她3岁的孩子在家里被人杀害。到达现场后,杨松和同事们立即进行现场勘查。勘查中,初步锁定现场一血鞋印有重大价值,后经确认发现穿着该鞋的人没有作案时间,案件侦破陷入了僵局。
怎么办?还是要在案发现场寻找证据。随即,杨松和同事们又重新对现场进行了细致勘查,随着天色变暗,一枚模糊、浅淡的血灰混合残缺鞋印被发现。
杨松和同事们从18时30分一直工作到凌晨1时左右,发现了更多的残缺鞋印。通过对该鞋印活动轨迹的认真分析,最终认定该鞋印是行凶者所留,并与前期侦查发现的一名可疑人员所穿鞋类一致,进一步锁定了嫌疑人。
5月2日9时许,警方将嫌疑男子代某某抓获。经讯问,该男子供认了因情生恨,用水果刀杀死母子二人的犯罪事实。
“人的一生,有許多路可以选择,因为爱好,我选择做一名刑警。虽然工作辛苦劳累,但每当我和同事们破获一起又一起的案件后,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杨松说。
(《云南法制报》2020.6.5)
从事刑警工作以来,杨松(刑科所所长)共勘查各类现场650多起,痕迹检验鉴定600多例,参与侦办各类重特大案件300多起,是刑侦战线上的一名老兵。
在牛粪里摸弹壳
少年时期,受军人父亲的影响,以及看着父亲的战友转业成为警察,杨松很早就对警察一词有自己的理解,成为一名刑警是他的理想。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圆了自己的警察梦。
2011年6月14日,在元江县发生的一起杀人案,让久经沙场的杨松至今难以忘怀:“我和同事们去元江县羊街勘查杀人案现场,因为案发现场是一间低矮阴暗的民房,室内灯光很暗,我打着电筒正在仔细看地面上的血脚印,猛一抬头,发现一个血淋淋的人头瞪着眼睛看着我!我心里咯噔一下,被吓了一跳!”
31年的刑警生涯,杨松把工作当成爱好,虚心向老前辈学习,用他们的经验丰富自己,在现场勘查中养成认真、细致、全面、善于思考的工作作风。同时,他还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勘查理论和技术,以及刑事技术其他专业的勘查理论,收集各类现场勘查的经典资料,总结勘查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我很喜欢刑警工作,所以我特别爱琢磨。”杨松说,1994年,玉溪新平县一偏远山区发生一起村民被枪击案件。杨松受命对现场进行勘查,通过勘查,他根据弹着点和尸体的位置确定了开枪的大致位置,从而再现了开枪时的画面,推断出从枪里射出的子弹,是破案的关键。
凶手开枪的地方有一水洼,水洼里有很多牛粪,弹头、弹壳有可能掉在水里了。杨松和同事们没有理会又臭又脏的牛粪,他们跳进3米宽的水洼里,一字排开,在牛粪里用手摸弹头、弹壳,发现一枚,记录一枚的位置。
随后,杨松对提取到的弹头、弹壳与涉及的枪一一做了检验,对射击弹头、弹壳进行了发射枪的认定,并找资料、做实验,最后利用射击中弹壳的抛壳方向和分布规律,准确分析出射击的距离为5至8米,为最后确定案件的性质和分析事件的发生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后来,省公安厅组织专家组到现场进行勘查,所得结论和杨松的勘查结论一致,杨松受到了省公安厅的肯定。
那一年,杨松刚满26岁。
一起刑事案件能否侦破、顺利诉讼,关键在于有无认定犯罪嫌疑人的证据。杨松在对各类案件的痕迹检验中始终保持客观、科学、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对待每一起案件的检验,认真细致地审核每一个环节,经手的600多起检验鉴定未发生一起错误,为很多案件顺利诉讼提供了坚实客观的证据,也为一些复杂、疑难案件查清案件性质和认定犯罪分子提供了关键的依据和证据。
一枚模糊的指纹
2006年4月,新平县漠沙镇某村民小组有3人在荔枝地吃了荔枝、喝了水后突然死亡。经过勘查检验,确定3人是中毒死亡,中毒源为“毒鼠强”,系他人故意投放。警方成立了省、市、县公安机关组成的“4·26”专案组,对案件进行侦破。
侦破案件过程中,杨松和同事们顶着40多度的高温,在烈日下认真细致地调查走访,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和线索。为获取有用的线索,杨松克服语言交流上的困难,以交朋友的形式深入各家各户了解情况,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经过40多天的侦查,杨松仍未发现重大线索。
面对困境,杨松重新对前期在现场勘查中提取的所有痕迹物证进行了梳理、排查,果然发现一枚前期在现场提取的“毒鼠强”纸袋上显现出的指纹,该指纹由于太模糊被其他刑侦技术员认为无鉴定价值而放置起来。
杨松认真细致地检验了该指纹的照片,发现了两个细节特征。于是,他找出“毒鼠强”纸袋和指纹的原始照片,细致分析了指纹形成的过程,判断该指纹是在撕开“毒鼠强”纸袋口时,由右手指留下的。因此,找到该指纹的主人,成了破案的关键。
杨松利用所掌握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守在计算机前一遍一遍、一点一点地对模糊的指纹进行处理。经过两天的辛苦工作,模糊的指纹慢慢变清晰了,细节特征也一点点显露出来。
杨松立即拿着指纹赶到新平县,对全村人员的样本指印进行比对。比对中,杨松发现受害者的姑父封某某的右手食指指纹和现场“毒鼠强”纸袋上的指纹相似。本着科学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杨松经过反复的检验,最终认定“毒鼠强”纸袋上的指印为封某某右手食指所留。经讯问,封某某交代了因为家庭矛盾,将“毒鼠强”投到受害人家的猪圈、家门口的水瓶,致使3人喝水后中毒死亡的作案经过。至此,案件成功告破。
残缺的血足印
今年4月30日,玉溪市红塔区发生的一起杀人案在短时间内得以侦破,再次显现出杨松现场勘查的功力。
当天10时56分许,110接到报警,玉溪市红塔区某单元房里,一名30多岁的女子和她3岁的孩子在家里被人杀害。到达现场后,杨松和同事们立即进行现场勘查。勘查中,初步锁定现场一血鞋印有重大价值,后经确认发现穿着该鞋的人没有作案时间,案件侦破陷入了僵局。
怎么办?还是要在案发现场寻找证据。随即,杨松和同事们又重新对现场进行了细致勘查,随着天色变暗,一枚模糊、浅淡的血灰混合残缺鞋印被发现。
杨松和同事们从18时30分一直工作到凌晨1时左右,发现了更多的残缺鞋印。通过对该鞋印活动轨迹的认真分析,最终认定该鞋印是行凶者所留,并与前期侦查发现的一名可疑人员所穿鞋类一致,进一步锁定了嫌疑人。
5月2日9时许,警方将嫌疑男子代某某抓获。经讯问,该男子供认了因情生恨,用水果刀杀死母子二人的犯罪事实。
“人的一生,有許多路可以选择,因为爱好,我选择做一名刑警。虽然工作辛苦劳累,但每当我和同事们破获一起又一起的案件后,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杨松说。
(《云南法制报》20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