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星峰
任职时间:1979.12~1983.1(1979.12~1980.5任市革委会主任,1980年5月厦门市人民政府恢复设置,任市长)
广东大埔县人,1938年赴陕北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连长、教导团政委。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卫生部政委、第一军医大学副政委、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石油部政治部主任。卸任市长后担任厦门市委书记。任厦门市长期间:1981年10月15日,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在湖里破土动工;1982年1月,厦门国际机场开工兴建。
邹尔均
任职时间:1983.1~1992.12
浙江鄞县人,历任中国人民银行龙岩地区中心支行行长,中共连城县委书记,龙岩地委第二书记,厦门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共厦门市委副书记、书记,厦门市副市长、市长。任厦门市长期间:1984年2月邓小平视察厦门,并欣然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同年5月,中央决定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1985年,厦门第一家台资企业三德兴公司成立;1989年5月,国务院批准在海沧和杏林设立台商投资区,三年后,集美台商投资区获批,自此,全国四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有三个落户厦门;1990年12月,厦门火炬高新区设立;1991年12月,厦门举办特区设立十周年庆典,江泽民出席;1992年10月,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象屿保税区获批设立。
洪永世
任职时间:1992.1~2001.6
福建永春人,历任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在任上,1994年3月22日,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厦门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1997年4月19日,两岸隔绝48年后首次实现货轮直航,试点航线为厦门港至高雄港;同年9月8日,首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举办;1998年5月,大陆地区惟一对台湾省免税交易市场——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正式开业;1999年12月,总投资28亿元的海沧大桥通车;2000年9月8日,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用,在此举办的众多重要展会让厦门跻身“中国十大会展名城”行列。
朱亚衍
任职时间:2001.6~2002.7
历任福建省副省长、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福建省委常委等职,卸任市长后任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在任上,继续推进厦门经济特区创办以来所形成的“三型”(即生产型、技术先进型、出口创汇型)发展模式,加以“三调”(调高、调优、调新),注重把握三次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和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这期间,厦门港首次进入世界集装箱港口50强;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止跌回升;厦门获得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海湾型城市建设战略全面启动。
张昌平
任职时间:2002.7~2007.2
历任冷水江市委书记、湖南省外经委副主任、常德市市长、岳阳市委书记等职务。2000年1月起,任中共厦门市委副书记。2002年7月,任厦门市代理市长;2002年12月当选厦门市长。卸任市长后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在任上,2004年9月,全长43公里的环岛路全面竣工;同年10月4日,厦门成为2004年度中国惟一获得“世界人居奖”的城市;2005年5月,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要求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同年7月,厦门提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2005年7月,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在厦门举办;2005年12月,厦门八港合一;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厦门;2006年12月,厦门第五条跨海出岛通道——集美大桥全线动工。
刘赐贵
任职时间:2007.2至今
福建惠安人,历任邵武市委副书记、光泽县委副书记、书记。1993年3月起,担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青联主席、全国青联常委、省政协常委;1997年起,先后担任莆田市委常委、副市长,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龙岩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2007年1月起任厦门市委副书记,2月任代市长,4月当选为厦门市市长。上任以来,他善谋事干,关注民生,特别是在PX项目事件中,尊重民意,广开言路,秉承科學发展的精神,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认可。
任职时间:1979.12~1983.1(1979.12~1980.5任市革委会主任,1980年5月厦门市人民政府恢复设置,任市长)
广东大埔县人,1938年赴陕北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连长、教导团政委。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卫生部政委、第一军医大学副政委、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石油部政治部主任。卸任市长后担任厦门市委书记。任厦门市长期间:1981年10月15日,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在湖里破土动工;1982年1月,厦门国际机场开工兴建。
邹尔均
任职时间:1983.1~1992.12
浙江鄞县人,历任中国人民银行龙岩地区中心支行行长,中共连城县委书记,龙岩地委第二书记,厦门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共厦门市委副书记、书记,厦门市副市长、市长。任厦门市长期间:1984年2月邓小平视察厦门,并欣然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同年5月,中央决定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1985年,厦门第一家台资企业三德兴公司成立;1989年5月,国务院批准在海沧和杏林设立台商投资区,三年后,集美台商投资区获批,自此,全国四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有三个落户厦门;1990年12月,厦门火炬高新区设立;1991年12月,厦门举办特区设立十周年庆典,江泽民出席;1992年10月,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象屿保税区获批设立。
洪永世
任职时间:1992.1~2001.6
福建永春人,历任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在任上,1994年3月22日,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厦门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1997年4月19日,两岸隔绝48年后首次实现货轮直航,试点航线为厦门港至高雄港;同年9月8日,首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举办;1998年5月,大陆地区惟一对台湾省免税交易市场——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正式开业;1999年12月,总投资28亿元的海沧大桥通车;2000年9月8日,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用,在此举办的众多重要展会让厦门跻身“中国十大会展名城”行列。
朱亚衍
任职时间:2001.6~2002.7
历任福建省副省长、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福建省委常委等职,卸任市长后任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在任上,继续推进厦门经济特区创办以来所形成的“三型”(即生产型、技术先进型、出口创汇型)发展模式,加以“三调”(调高、调优、调新),注重把握三次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和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这期间,厦门港首次进入世界集装箱港口50强;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止跌回升;厦门获得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海湾型城市建设战略全面启动。
张昌平
任职时间:2002.7~2007.2
历任冷水江市委书记、湖南省外经委副主任、常德市市长、岳阳市委书记等职务。2000年1月起,任中共厦门市委副书记。2002年7月,任厦门市代理市长;2002年12月当选厦门市长。卸任市长后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在任上,2004年9月,全长43公里的环岛路全面竣工;同年10月4日,厦门成为2004年度中国惟一获得“世界人居奖”的城市;2005年5月,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要求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同年7月,厦门提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2005年7月,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在厦门举办;2005年12月,厦门八港合一;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厦门;2006年12月,厦门第五条跨海出岛通道——集美大桥全线动工。
刘赐贵
任职时间:2007.2至今
福建惠安人,历任邵武市委副书记、光泽县委副书记、书记。1993年3月起,担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青联主席、全国青联常委、省政协常委;1997年起,先后担任莆田市委常委、副市长,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龙岩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2007年1月起任厦门市委副书记,2月任代市长,4月当选为厦门市市长。上任以来,他善谋事干,关注民生,特别是在PX项目事件中,尊重民意,广开言路,秉承科學发展的精神,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