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小提琴演奏是在西方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加符合中国审美思想的演奏技法,从而使得中国小提琴的演奏具有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将从中国小提琴演奏的滑音艺术、装饰音艺术、伸张指法艺术、揉弦艺术和弓法艺术五个方面分析中国小提琴的演奏艺术。
关键词:小提琴 演奏 艺术
引言
小提琴是西方音乐的典型乐器,在传入中国之后便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中国小提琴在演奏过程中不断融入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思想和演奏技法,使得中国小提琴的演奏兼具中西美学思想,具有更加丰富的音乐表现技法和更具震撼的音乐表现力。下面本文将从中国小提琴演奏的滑音艺术、装饰音艺术、伸张指法艺术、揉弦艺术和弓法艺术五个方面分析中国小提琴的演奏艺术。
一 滑音艺术
中国民族音乐十分讲究音色的变化,在声乐演唱中讲究一字多音,在弦乐表演中讲究通过大幅度的换把来形成音色的丰富性,这便是中国民族音乐的滑音艺术。小提琴表演在中国民族化的过程中,滑音艺术的挖掘、总结和表现是十分重要的艺术探索。小提琴是西方乐器的代表,但对于滑音的使用在西方小提琴表演过程中是十分少见的,是小提琴在中国民族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艺术特色。相对于西方过于直接的审美表达方式,中国的审美思想中更加讲究意境的营造和对于主题婉转、悠扬的表达方式。中国小提琴对于滑音的运用借鉴了琵琶等传统民族乐器的滑音运用,使得中国小提琴的表演兼具中西两种审美艺术思想,更加具有艺术神韵。
中国小提琴音乐中的滑音在方向上可以分为上滑音、下滑音、回转音和往返滑音四种演奏技法。其中上滑音是指单独向上行的滑音,下滑音则在方向上与上滑音截然相反。回转音和往返滑音是指演奏时手指在上下之间滑行。在滑行的距离上则可以分为小滑音和大滑音,以三度为限,三度以内为小滑音,大度以上为大滑音;在速度上则又可以分为快滑音、慢滑音和中滑音三种。中国乐器中的滑音艺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有着完整的表现手法,这对于中国小提琴的演奏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小提琴的滑音在演奏时可以分为音头、音腹和音尾三个部分。演奏时,演奏者可以根据主题意境的需要和情感表现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滑音类型,并对音头、音腹和音尾三部分进行包装和处理,使得演奏的腔体变化更加丰富、婉转。例如,在著名的小提琴音乐《梁祝》中便运用回转音加慢滑音的滑音组合来表现出音乐主题意境中忧伤、哀怨的情绪氛围。而在《红军哥哥回来了》的开头演奏中,同样使用了回转音但却是回转音和快滑音的滑音组合,从而形成了欢快、热情、激动人心的情绪氛围。由此可见,通过不同类型的滑音组合可以营造出更加丰富的情感意境表达。这便是中国小提琴音乐表现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由于引入滑音,中国小提琴的演奏技法也更加丰富,对于演奏者的技法要求也更高,演奏者需要勤奋练习才能够在演奏的过程中形成流畅、自然、默契的表演艺术。
二 装饰音艺术
装饰音是常见的音乐表现艺术。无论在中国音乐还是在西方音乐中都能够看到对于装饰音的运用。在西方的小提琴音乐中,装饰音通常被作曲家写到曲谱之中,时间和位置上有着严格的固定。在中国的小提琴音乐中,装饰音往往更多用于演奏者的即兴发挥。这也是中国小提琴独有的装饰音表演艺术。中国小提琴音乐中的装饰音可以分为倚音、波音、回音和颤音四种。
在倚音的运用方面,中国小提琴在演奏时通常不仅仅使用一个倚音,而是使用两个以上的倚音形成复倚音。这一点同样与西方小提琴音乐有所不同,西方小提琴音乐对于倚音的使用以单倚音为主。对于复倚音的使用可以使小提琴表现出更加复杂的音乐色彩,从而表现出更加丰富的主题情感。例如,在《渔舟唱晚》、《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开头部分都采用了复倚音作为装饰音,从而使得音乐色彩更具变化,旋律表达更加舒缓、悠扬,很好地表达出了音乐本身的艺术主题。优美的旋律需要成熟的演奏技法作为基础。复倚音在演奏时需要演奏者处理好指法排列顺序以及与节奏和旋律进行间的关系,手指的每个关节要有一定的灵活度,按弦轻盈、利落,才能体现出民族拉弦乐器演奏中的“指花装饰”的艺术效果。
在波音和短颤音的运用上,两种装饰音通常被配合使用,这样可以使得演奏出来的声音既具有颤音的颗粒性,又具有波音的连续性,将音乐的点与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达出更具有张力的艺术效果。例如,在《庆丰收》、《旱天雷》中,我们便可以欣赏到两种装饰音融合的艺术效果。音乐中的短颤音起到了很好的提示和引导作用,波音则起到连接和线索作用,通过波音的连接,每一个短颤音不再显得突兀,而是与整个旋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整体、统一的艺术美感。
在回音的运用方面,中国小提琴在演奏时同样将其与其他的装饰音复合在一起使用,从而形成更具表现力的艺术意境。由于中国音乐审美思想对于情感婉转、含蓄的表达方式,中国小提琴对于主题情感的表达同样遵从于这种审美思想。所以,中国小提琴音乐中通过回音的运用不但可以起到丰富音乐旋律的作用还可以使得主题意境起到重复、强调的作用。例如,在《梁祝》中演奏者便通过回音来强调音乐中所要表达的突出音符。
三 伸张指法艺术
伸张指法在中国弦乐中是一种常用的演奏技法。在西方小提琴演奏中,伸张指法是出现在换把技术之前的一项过渡技术,至今已经很少被使用。中国小提琴演奏借鉴了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艺术,将伸张指法运用得更具灵活性和实用性。由于中国传统音乐以五声作为基本音符,通过伸张指法可以减少换把或者换弦,从而使得演奏的音色更加统一、演奏的节奏更加流畅、演奏的旋律更加自然,呈现出极具中国传统艺术特征的音乐表现。例如,在演奏《海滨音诗》这首音乐时,西方的小提琴乐谱通过繁琐的换把来表达这首音乐的复杂性。这使得演奏的过程十分繁琐,音乐本身的流畅性和音乐性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中国小提琴乐谱对于这首音乐的表现则是通过伸张指法来减少和避免频繁的换把,从而使得演奏的过程更加流畅、自然、和谐。虽然这种演奏方法并不符合西方小提琴演奏的指法要求,但却更加符合中国五声性的音乐特点,也更加具有简单、自由的艺术表现力。所以,小提琴演奏过程中的指法伸张成为了中国小提琴演奏的又一艺术特征。 在中国小提琴的实际演奏中,很多演奏者愿意使用伸张指法来演奏,尤其是在演奏中国传统音乐的时候更是如此。例如,在演奏《新春乐》的开篇音乐中,演奏者通过运用伸张指法使得原本不在一根琴弦上的音符都在一根琴弦上进行弹奏,从而使得乐句更加顺畅、自然、流畅,同时还使得演奏的音色更加统一、和谐、自然。这就是中国小提琴演奏的艺术魅力所在。作为一种从西方引入的乐器,中国小提琴在演奏的过程中不但保留了西方小提琴演奏的基本艺术特征,同时还将中国传统音乐演奏的思想和技法融入到中国小提琴演奏之中,从而使得中国小提琴演奏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富有底蕴。
四 揉弦艺术
揉弦是弦乐中常见的演奏技法,也是西方小提琴演奏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演奏技法之一。通过揉弦,演奏者可以表达出更具变化的情感,可以使得演奏的情感表达更具力量,更加宽阔。中国小提琴演奏过程中对于揉弦的使用更加广泛,也运用了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从而使得中国小提琴演奏过程中的揉弦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意境美。从演奏技法上,中国小提琴中的揉弦可以分为宽揉、窄揉、快揉和慢揉四种。其中宽、窄表现的是揉弦的幅度,快、慢表现的是揉弦的速度。在具体的演奏时,演奏者需要更具音乐主题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选择合适的组合方式进行揉弦处理。
在中国的小提琴演奏中常用的揉弦方式是大揉弦和延迟揉弦。这同样是源于对中国传统弦乐尤其是戏曲弦乐演奏的借鉴。例如,在《喜见光明》这首乐曲的第一个音符的处理上,演奏者往往采用宽揉和慢揉相结合的大揉弦,从而表达出光明来临之前的苦难和黑暗。揉弦的处理不仅可以使得演奏的音符更加具有变化,同时还能起到延续音符的音长和增加音符的力量等艺术效果。演奏者通过对音乐主题的解读和思考,可以在演奏中即兴地运用揉弦技法使得演奏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再如,上文提到的《梁祝》中,为了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凄美、悱恻、缠绵的爱情主题,演奏者通常会选用宽揉与慢揉相结合的揉弦处理,从而使得对于主题意境的表达更加恰当、合理。而对于《梁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命运抗争的表现,演奏者往往采用窄揉与快揉相结合的揉弦处理,从而使得演奏出来的音乐更加具有力量。
五 弓法表现艺术
弓法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同样有着深厚的艺术积累和沉淀,例如,中国的二胡便是极讲弓法的一种演奏艺术。中国小提琴在演奏时通过对于弓法的变化可以模仿出其他乐器的演奏效果。这便是中国小提琴演奏独特的弓法艺术。例如,在演奏时通过灵巧的顿音和准确的换弦可以模仿出中国古筝的演奏效果,即演奏的声音更加清脆、富有弹性,仿佛古筝演奏时的勾弦和拨弦。在《梁祝》演奏中为了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求学时欢快的气氛,演奏者在演奏一连串的进音之后运用了两个顿音,然后准确、迅速地换弦,这样的弓法使得演奏更加清脆、欢快,很好地模仿出了古筝演奏效果。为了演奏出琵琶扫弦时极具震撼的艺术效果,演奏者往往通过强烈、激动的切分音和弦来模仿琵琶扫弦的嘈杂和激烈。在《梁祝》中祝英台抗婚的章节中,为了表现祝英台对梁山伯爱情的忠贞和对命运的坚决反抗,演奏者通过强烈的切分音和弦很好地模仿出琵琶演奏时激昂、强烈的情感宣泄,营造出了十分贴切的艺术意境。除了模仿中国传统弦乐之外,中国小提琴演奏还可以模仿传统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例如,在演奏《金蛇狂舞》这首广东民歌的时候,为了演奏出音乐最后的敲击效果,演奏者利用小提琴的弓杆敲击琴弦,从而演奏出鼓乐齐鸣的热闹场面,使得这首民族音乐的小提琴演奏更加具有民族艺术特征。
中国小提琴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中国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并融入到演奏中去。中国丰富的民族乐器无疑为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料。中国小提琴在弓法的演奏上也尽可能地吸收和模仿其他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这使得中国小提琴演奏弓法有着更加丰富的演奏技法,呈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
结语
笔者从中国小提琴演奏的滑音艺术、装饰音艺术、伸张指法艺术、揉弦艺术和弓法艺术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小提琴的演奏艺术。我们对待这些民族化的演奏技巧,不能仅仅把它看作是一种谱面上的标记去生硬的演奏,而应当站在民族音乐文化的角度上去掌握它们,从音乐形态着手,然后深入研究其风格、意境、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1] 高杨:《浅谈小提琴的中国化》,《黄河之声》,2010年第6期。
[2] 敖峥:《浅论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民族化》,《中国音乐》,2010年第4期。
[3] 赵纯:《中国小提琴学派构想与民族化问题思考》,《音乐研究》,2006年第4期。
[4] 陈习:《20世纪中国小提琴音乐中的民族因素——关于风格类型、素材运用和反映生活等方面的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5] 陈小莉:《马思聪小提琴乐曲创作中的民族化表现手法——以〈内蒙组曲〉为例》,《中国音乐》,2007年第2期。
(黄奕,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讲师)
关键词:小提琴 演奏 艺术
引言
小提琴是西方音乐的典型乐器,在传入中国之后便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中国小提琴在演奏过程中不断融入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思想和演奏技法,使得中国小提琴的演奏兼具中西美学思想,具有更加丰富的音乐表现技法和更具震撼的音乐表现力。下面本文将从中国小提琴演奏的滑音艺术、装饰音艺术、伸张指法艺术、揉弦艺术和弓法艺术五个方面分析中国小提琴的演奏艺术。
一 滑音艺术
中国民族音乐十分讲究音色的变化,在声乐演唱中讲究一字多音,在弦乐表演中讲究通过大幅度的换把来形成音色的丰富性,这便是中国民族音乐的滑音艺术。小提琴表演在中国民族化的过程中,滑音艺术的挖掘、总结和表现是十分重要的艺术探索。小提琴是西方乐器的代表,但对于滑音的使用在西方小提琴表演过程中是十分少见的,是小提琴在中国民族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艺术特色。相对于西方过于直接的审美表达方式,中国的审美思想中更加讲究意境的营造和对于主题婉转、悠扬的表达方式。中国小提琴对于滑音的运用借鉴了琵琶等传统民族乐器的滑音运用,使得中国小提琴的表演兼具中西两种审美艺术思想,更加具有艺术神韵。
中国小提琴音乐中的滑音在方向上可以分为上滑音、下滑音、回转音和往返滑音四种演奏技法。其中上滑音是指单独向上行的滑音,下滑音则在方向上与上滑音截然相反。回转音和往返滑音是指演奏时手指在上下之间滑行。在滑行的距离上则可以分为小滑音和大滑音,以三度为限,三度以内为小滑音,大度以上为大滑音;在速度上则又可以分为快滑音、慢滑音和中滑音三种。中国乐器中的滑音艺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有着完整的表现手法,这对于中国小提琴的演奏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小提琴的滑音在演奏时可以分为音头、音腹和音尾三个部分。演奏时,演奏者可以根据主题意境的需要和情感表现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滑音类型,并对音头、音腹和音尾三部分进行包装和处理,使得演奏的腔体变化更加丰富、婉转。例如,在著名的小提琴音乐《梁祝》中便运用回转音加慢滑音的滑音组合来表现出音乐主题意境中忧伤、哀怨的情绪氛围。而在《红军哥哥回来了》的开头演奏中,同样使用了回转音但却是回转音和快滑音的滑音组合,从而形成了欢快、热情、激动人心的情绪氛围。由此可见,通过不同类型的滑音组合可以营造出更加丰富的情感意境表达。这便是中国小提琴音乐表现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由于引入滑音,中国小提琴的演奏技法也更加丰富,对于演奏者的技法要求也更高,演奏者需要勤奋练习才能够在演奏的过程中形成流畅、自然、默契的表演艺术。
二 装饰音艺术
装饰音是常见的音乐表现艺术。无论在中国音乐还是在西方音乐中都能够看到对于装饰音的运用。在西方的小提琴音乐中,装饰音通常被作曲家写到曲谱之中,时间和位置上有着严格的固定。在中国的小提琴音乐中,装饰音往往更多用于演奏者的即兴发挥。这也是中国小提琴独有的装饰音表演艺术。中国小提琴音乐中的装饰音可以分为倚音、波音、回音和颤音四种。
在倚音的运用方面,中国小提琴在演奏时通常不仅仅使用一个倚音,而是使用两个以上的倚音形成复倚音。这一点同样与西方小提琴音乐有所不同,西方小提琴音乐对于倚音的使用以单倚音为主。对于复倚音的使用可以使小提琴表现出更加复杂的音乐色彩,从而表现出更加丰富的主题情感。例如,在《渔舟唱晚》、《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开头部分都采用了复倚音作为装饰音,从而使得音乐色彩更具变化,旋律表达更加舒缓、悠扬,很好地表达出了音乐本身的艺术主题。优美的旋律需要成熟的演奏技法作为基础。复倚音在演奏时需要演奏者处理好指法排列顺序以及与节奏和旋律进行间的关系,手指的每个关节要有一定的灵活度,按弦轻盈、利落,才能体现出民族拉弦乐器演奏中的“指花装饰”的艺术效果。
在波音和短颤音的运用上,两种装饰音通常被配合使用,这样可以使得演奏出来的声音既具有颤音的颗粒性,又具有波音的连续性,将音乐的点与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达出更具有张力的艺术效果。例如,在《庆丰收》、《旱天雷》中,我们便可以欣赏到两种装饰音融合的艺术效果。音乐中的短颤音起到了很好的提示和引导作用,波音则起到连接和线索作用,通过波音的连接,每一个短颤音不再显得突兀,而是与整个旋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整体、统一的艺术美感。
在回音的运用方面,中国小提琴在演奏时同样将其与其他的装饰音复合在一起使用,从而形成更具表现力的艺术意境。由于中国音乐审美思想对于情感婉转、含蓄的表达方式,中国小提琴对于主题情感的表达同样遵从于这种审美思想。所以,中国小提琴音乐中通过回音的运用不但可以起到丰富音乐旋律的作用还可以使得主题意境起到重复、强调的作用。例如,在《梁祝》中演奏者便通过回音来强调音乐中所要表达的突出音符。
三 伸张指法艺术
伸张指法在中国弦乐中是一种常用的演奏技法。在西方小提琴演奏中,伸张指法是出现在换把技术之前的一项过渡技术,至今已经很少被使用。中国小提琴演奏借鉴了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艺术,将伸张指法运用得更具灵活性和实用性。由于中国传统音乐以五声作为基本音符,通过伸张指法可以减少换把或者换弦,从而使得演奏的音色更加统一、演奏的节奏更加流畅、演奏的旋律更加自然,呈现出极具中国传统艺术特征的音乐表现。例如,在演奏《海滨音诗》这首音乐时,西方的小提琴乐谱通过繁琐的换把来表达这首音乐的复杂性。这使得演奏的过程十分繁琐,音乐本身的流畅性和音乐性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中国小提琴乐谱对于这首音乐的表现则是通过伸张指法来减少和避免频繁的换把,从而使得演奏的过程更加流畅、自然、和谐。虽然这种演奏方法并不符合西方小提琴演奏的指法要求,但却更加符合中国五声性的音乐特点,也更加具有简单、自由的艺术表现力。所以,小提琴演奏过程中的指法伸张成为了中国小提琴演奏的又一艺术特征。 在中国小提琴的实际演奏中,很多演奏者愿意使用伸张指法来演奏,尤其是在演奏中国传统音乐的时候更是如此。例如,在演奏《新春乐》的开篇音乐中,演奏者通过运用伸张指法使得原本不在一根琴弦上的音符都在一根琴弦上进行弹奏,从而使得乐句更加顺畅、自然、流畅,同时还使得演奏的音色更加统一、和谐、自然。这就是中国小提琴演奏的艺术魅力所在。作为一种从西方引入的乐器,中国小提琴在演奏的过程中不但保留了西方小提琴演奏的基本艺术特征,同时还将中国传统音乐演奏的思想和技法融入到中国小提琴演奏之中,从而使得中国小提琴演奏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富有底蕴。
四 揉弦艺术
揉弦是弦乐中常见的演奏技法,也是西方小提琴演奏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演奏技法之一。通过揉弦,演奏者可以表达出更具变化的情感,可以使得演奏的情感表达更具力量,更加宽阔。中国小提琴演奏过程中对于揉弦的使用更加广泛,也运用了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从而使得中国小提琴演奏过程中的揉弦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意境美。从演奏技法上,中国小提琴中的揉弦可以分为宽揉、窄揉、快揉和慢揉四种。其中宽、窄表现的是揉弦的幅度,快、慢表现的是揉弦的速度。在具体的演奏时,演奏者需要更具音乐主题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选择合适的组合方式进行揉弦处理。
在中国的小提琴演奏中常用的揉弦方式是大揉弦和延迟揉弦。这同样是源于对中国传统弦乐尤其是戏曲弦乐演奏的借鉴。例如,在《喜见光明》这首乐曲的第一个音符的处理上,演奏者往往采用宽揉和慢揉相结合的大揉弦,从而表达出光明来临之前的苦难和黑暗。揉弦的处理不仅可以使得演奏的音符更加具有变化,同时还能起到延续音符的音长和增加音符的力量等艺术效果。演奏者通过对音乐主题的解读和思考,可以在演奏中即兴地运用揉弦技法使得演奏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再如,上文提到的《梁祝》中,为了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凄美、悱恻、缠绵的爱情主题,演奏者通常会选用宽揉与慢揉相结合的揉弦处理,从而使得对于主题意境的表达更加恰当、合理。而对于《梁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命运抗争的表现,演奏者往往采用窄揉与快揉相结合的揉弦处理,从而使得演奏出来的音乐更加具有力量。
五 弓法表现艺术
弓法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同样有着深厚的艺术积累和沉淀,例如,中国的二胡便是极讲弓法的一种演奏艺术。中国小提琴在演奏时通过对于弓法的变化可以模仿出其他乐器的演奏效果。这便是中国小提琴演奏独特的弓法艺术。例如,在演奏时通过灵巧的顿音和准确的换弦可以模仿出中国古筝的演奏效果,即演奏的声音更加清脆、富有弹性,仿佛古筝演奏时的勾弦和拨弦。在《梁祝》演奏中为了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求学时欢快的气氛,演奏者在演奏一连串的进音之后运用了两个顿音,然后准确、迅速地换弦,这样的弓法使得演奏更加清脆、欢快,很好地模仿出了古筝演奏效果。为了演奏出琵琶扫弦时极具震撼的艺术效果,演奏者往往通过强烈、激动的切分音和弦来模仿琵琶扫弦的嘈杂和激烈。在《梁祝》中祝英台抗婚的章节中,为了表现祝英台对梁山伯爱情的忠贞和对命运的坚决反抗,演奏者通过强烈的切分音和弦很好地模仿出琵琶演奏时激昂、强烈的情感宣泄,营造出了十分贴切的艺术意境。除了模仿中国传统弦乐之外,中国小提琴演奏还可以模仿传统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例如,在演奏《金蛇狂舞》这首广东民歌的时候,为了演奏出音乐最后的敲击效果,演奏者利用小提琴的弓杆敲击琴弦,从而演奏出鼓乐齐鸣的热闹场面,使得这首民族音乐的小提琴演奏更加具有民族艺术特征。
中国小提琴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中国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并融入到演奏中去。中国丰富的民族乐器无疑为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料。中国小提琴在弓法的演奏上也尽可能地吸收和模仿其他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这使得中国小提琴演奏弓法有着更加丰富的演奏技法,呈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
结语
笔者从中国小提琴演奏的滑音艺术、装饰音艺术、伸张指法艺术、揉弦艺术和弓法艺术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小提琴的演奏艺术。我们对待这些民族化的演奏技巧,不能仅仅把它看作是一种谱面上的标记去生硬的演奏,而应当站在民族音乐文化的角度上去掌握它们,从音乐形态着手,然后深入研究其风格、意境、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1] 高杨:《浅谈小提琴的中国化》,《黄河之声》,2010年第6期。
[2] 敖峥:《浅论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民族化》,《中国音乐》,2010年第4期。
[3] 赵纯:《中国小提琴学派构想与民族化问题思考》,《音乐研究》,2006年第4期。
[4] 陈习:《20世纪中国小提琴音乐中的民族因素——关于风格类型、素材运用和反映生活等方面的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5] 陈小莉:《马思聪小提琴乐曲创作中的民族化表现手法——以〈内蒙组曲〉为例》,《中国音乐》,2007年第2期。
(黄奕,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