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茶北渐:温一壶香茗下酒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18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方人好酒,南方人爱茶。所以北方多酒肆,南方多茶馆。北方人大碗喝酒,南方人小盅品茶。
  追究起来,这是因为南北方不同的地域环境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北方寒冷,喝酒御寒是最简便的办法,因此北人好酒;南方炎热,茶可消暑解渴,所以南人爱茶。
  随着台湾功夫茶在北京的“遍地开花”,相约茶馆不再是南方人的专利。北方好酒的男男女女们,也放下手中的海碗,端起闻香杯,体会那袅袅香气之外的宁静与安然。
  有人说,因为茶产在南方,所以北方谈不上茶文化,尤其是北京。诚然,在北京解放前,普通百姓喝不到也喝不起好茶,但就此说北京没有茶文化,未免偏颇。
  与中国大多数文化的发展一样,茶文化也是经过了千年的发展,经历了国都的变迁,从其原产地南方逐渐向北方政治中心渐进的。
  茶自被神农氏发现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多用作药物或祭祀。到西汉时期,才被当成饮料,形成市场。但当时仍被视为珍贵之物。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人饮茶才渐成风俗。
  饮茶时尚于中唐前后,在全国各地风行开来。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两地的沟通。北人对茶叶的需求为茶商提供了商机,茶文化呈现出由南而北的渐进过程。
  我国对茶的崇尚,是盛于宋。而散茶在民间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则是在元代。
  明初,朱元璋下令改进芽茶。此举促进了芽茶和叶茶的发展。明清两朝在散茶、叶茶发展的同时,其他茶类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清代,茶馆作为一种平民式的饮茶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清末的茶馆之风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同一时期的北方,茶馆的兴衰可从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中一窥一二。
  解放后,科学种茶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这期间,以老舍茶馆为代表的茶馆成为了京派主流,“大碗茶”也成了很多老北京童年的记忆。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由南渐北流行起来的茶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也代表着千年华夏文化的传承。
  茶以国兴,国伴茶名。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没有南茶北渐,也就不会有“中国茶”对其他民族的深远影响。
  虽然经过了历史的变迁,中国茶已失以往“一枝独秀”的局面,但饮茶的文化却在全球近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扩散开来,与此同时,中国也迎来了崭新的,全球化的新时代。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开放,国内许多企业都有机会参与联合国采购,下面将介绍企业在联合国采购过程中注意的系列问题:
在瑞齐宁公司成立18周年之际,我们再次采访到侯杰董事长,聆听他从西藏带队游学归来后,对健康问题的新体悟。  《养生大世界》:侯总,您好!人们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您这次带队西藏之行的初心是什么?  侯杰:这次西藏修行觉悟之旅是瑞齐宁18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  说起“初心”,大家都知道,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提出三个心理学名词: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共同组成人格。其中,“本
商务部、中信银行加强合作.为进出口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中信银行将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推荐名单.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名单内企业提供的贸易金融服务给予
2015年1月27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东城区某大厦暴发麻疹疫情。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通报,2015年1月全国麻疹病例3341例,死亡5例。2014年的12月在美国加洲同样暴发
会计的终极境界在于艺术化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建设银行基层县支行从事财会工作,从基础的记账、出纳做起,虽说属于简单劳动,但有幸经历了会计流程的全过程。这是一个会计人的幸
很远我们就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让人很自然地愿意与之接近,这就是我们即将采访的北京灵之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民。《养生大世界》:张总,听说您是学音乐出身的?是怎
随着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的热播,武则天的美容养颜秘方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天生丽质,令人叫绝的是她虽到老年,其容貌依然显得年轻靓丽。那么,武则天青春常驻的秘诀何在?炼益母草方是其中的秘方之一。  据传,炼益母草的时间要求是在五月五日这天,采收全株益母草,不能带泥土。将益母草曝晒干,研成细末,仔细过筛,再加入适量面粉和水,调成面团,捏成鸡蛋般大小,再曝晒干,然后用一个四旁开
一、充分准备,周密部署清产核资工作是企业的一项整体性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协作和努力才能完成,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包括一些企业的一把手都认为清产核资只是企业财务部门
一、外部审计借助于内部审计的可能性(一)内部审计的蓬勃发展为外部审计借助于内部审计提供了前提条件
国家税务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发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1.企业对外捐赠,除符合税收法规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