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值班”的法律规制

来源 :学习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a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值班"作为劳动给付的特殊形态,关联工时和休息,关乎劳资双方利益得失.实践中对于"值班"的认定标准与调整方式等认知较为混乱,也缺乏共识性的理论和规范遵循,应对这一问题给予关注、探究和建构."值班"具有双重内涵,其判定标准与劳动者职业特征及类型相关并受工时制度含摄.劳动给付与报酬给付作为"值班"的核心内容,应遵循劳动自由原则并设置"值班"时间上限,明确"值班"报酬给付的强制性并合理确定其数额,以保障劳动者休息权,从而实现劳资社三方利益之平衡.
其他文献
对于人生存境遇的反思离不开对此刻人"生产什么"与"怎样生产"这一现实的澄清.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将数字劳动的普遍兴起以及由此引发的西方数字资本主义转型视为现实前提,以异化问题为核心对批判理论进行了反思性重构.通过构建批判理论与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对话,福克斯试图克服由哈贝马斯的劳动—交往二元化理论预设导致的理论困境,并提出数字劳动异化的扬弃有赖于数字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与平等享用.福克斯的理论重建路径与批判理论第四代学者具有共鸣与互补之处.尽管福克斯未能对批判理论加以全面把握,尤其缺乏对霍耐特劳动解放思想的关注
西方先进的图书馆理论和方法的输入,对中国古老的藏书楼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中国人开始游历、考察西方先进的图书馆事业.特别是清末新政时期,颁布实施了图书馆的有关法律,促使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建立.而在民国时期,通过大规模图书馆的创建,促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不断兴起与发展.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联合”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面临着来自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积极做出构建对话协商的政治共同体、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合作共赢的经济共同体、交流互鉴的文化共同体、绿色低碳的生态共同体的倡导与应对,争取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是公共图书馆的首要任务,更是提升全体居民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从目前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开展的现状看,尽管全国各地图书馆工作者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推广方式来吸引更多读者到图书馆借阅书籍,但效果并不显著.公共图书馆需深入结合当地读者实际特点,植入更多科技含量高、针对性强、个性化突出的推广策略,才能达到高效推广的目标.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研究多局限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身,对于学科交叉研究,后续跟进不足.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外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体现在二者之间耦合相连、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在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整体布局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作为目标,也作为路径,构成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内在逻辑,为全面且深刻地认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巴特勒、戈伊斯与李尔最早对霍耐特的物化理论提出了批判性评论.他们的批评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即霍耐特的物化批判理论依赖一种过于乐观的哲学人类学,把太多的主体间的同情注入到最初的人类情境中,从而未能成功地处理具有存在论意义的先在承认与具体的规范性承认之间的张力.霍耐特在回应中进一步澄清,作为人类交往之必要前提的先在承认并不蕴含与他人交往的规范性含义或积极态度.作为物化批判之基础的先在承认概念,是霍耐特对承认的含义进行拓展的一次试验性尝试,尽管并不成功,但这一重构一方面由于其高度原创性的诠释以及跨学科研究的视角,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我国推进公共服务转型,深化医疗保障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从政府购买服务视角出发,围绕着供给结构、供给主体以及供给绩效等核心问题,系统探讨大病保险的市场嵌入困境,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关系.当前,大病保险作为补充医疗保险的政策定位已经明确,在此背景下,政府应通过保险合同形式向市场购买补充大病保险产品,这就要求政府以"合法性—有效性"为导向,优化大病保险供给机制,加强法制化建设、规范化运作和专业化经营,从而推进大病保险的制度化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余年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使社会治理体制在发展变革中日益完善,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强劲的创新动力.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对中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变迁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对经验及教训进行全面总结、深刻反思,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议题.不断深化对这一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分析社会治理体制变迁背后的制度逻辑,而且有利于深入阐释社会治理体制变迁的动阻力机制,从而为新时代建设共有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
舍勒认为,自由主义关于人之理性的界定不过是对世界的怨恨,国家契约论不过是"社会"伦理主导下的结果,现代平等主义的根源乃是低等之人对于高贵之人的反叛,个体自由不过是商业伦理的要求,民主政治则造就了大众暴力和极权主义.虽然舍勒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由主义政治构造的内在问题,但是他提出的关于人性(情感)、国家(共同体)、自由("共契")、平等(差异)和精英主义政治的构思同样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困境.这根源于他并未真正把政治经验作为一种特殊的、独立的现象.对此,应该提倡一种新的政治哲学,即构造以公民的尊严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身体作为一个哲学文化概念,不仅观照文学写作,更有物质性和精神性多方面的承载意义.在国内的女性主义研究领域,虽然近些年来身体写作的热度有所下降,但是它依然值得关注、总结和反思.从当代身体美学的发展轨迹来看,它在物质范畴细化、窄化和泛化之间不停游移转变,注重感性和理性、身体和心灵的弥合.本文通过梳理东西方世界对身体美学的建构和认知,重审身体写作的美学方法,重估身体哲学的性别意义,拓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边界,延展泛化身体美学的作用主体和审美经验的适应面,以突出身体美学的综合性引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