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层教学”的本质与孔子的“因材施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可以说,前者源于后者。初中的数学分层教学,是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分出层次进行相对应的教学,可以说它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它既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教师把握学习进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教学的实践和探究方面,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品质差异。由于这些差异导致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而课堂式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很难面面俱到,使各个层面学生都有提高。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有利于使各个层面学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谈一些体会。
首先,向学生宣传分层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更重要的是这种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自己要求由A组调到B组,或由B组调到C组,但前提条件是他自己认为自己能胜任该组的学习任务。
在以上两个条件完成后,我们在细说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具体做法。
1 分层备课
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在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A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C组学生“吃得饱”。
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安排作业时,教师亦可分三类作业,每组学生在完成本组的任务后,可自由地做其他组的作业。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尤其是C组的学生,可以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可开展编题改题,妙题巧解、难题征解,数学竞赛,编写小论文等活动,不断拓展其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2 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和分层练习是融会贯通于课堂上的
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分三个阶段,它们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阶段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段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段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总的来说,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完成大纲上的要求,优秀生尽可能地拔尖提高。
3 分层测评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于是,我采取如下考查方法: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占80分,拓深题占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4 结语
总而言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同学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分层教学能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能使优生堂堂吃得饱,增强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玉伟.高中教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数理化学习报,2013,(2):56-57.
[2]赵文静.高中教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报,2013,(1):81-82.
[3]蒋益方.对高中数学进行分层教学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报(中学教师版),2013,(5):19-20.
作者简介
常菊莉,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现为陕西省米脂县姬岔中学教师。
作者单位
陕西省米脂县姬岔中学 陕西省米脂县718100
“分层教学”的本质与孔子的“因材施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可以说,前者源于后者。初中的数学分层教学,是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分出层次进行相对应的教学,可以说它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它既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教师把握学习进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教学的实践和探究方面,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品质差异。由于这些差异导致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而课堂式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很难面面俱到,使各个层面学生都有提高。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有利于使各个层面学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谈一些体会。
首先,向学生宣传分层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更重要的是这种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自己要求由A组调到B组,或由B组调到C组,但前提条件是他自己认为自己能胜任该组的学习任务。
在以上两个条件完成后,我们在细说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具体做法。
1 分层备课
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在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A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C组学生“吃得饱”。
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安排作业时,教师亦可分三类作业,每组学生在完成本组的任务后,可自由地做其他组的作业。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尤其是C组的学生,可以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可开展编题改题,妙题巧解、难题征解,数学竞赛,编写小论文等活动,不断拓展其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2 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和分层练习是融会贯通于课堂上的
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分三个阶段,它们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阶段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段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段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总的来说,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完成大纲上的要求,优秀生尽可能地拔尖提高。
3 分层测评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于是,我采取如下考查方法: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占80分,拓深题占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4 结语
总而言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同学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分层教学能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能使优生堂堂吃得饱,增强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玉伟.高中教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数理化学习报,2013,(2):56-57.
[2]赵文静.高中教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报,2013,(1):81-82.
[3]蒋益方.对高中数学进行分层教学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报(中学教师版),2013,(5):19-20.
作者简介
常菊莉,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现为陕西省米脂县姬岔中学教师。
作者单位
陕西省米脂县姬岔中学 陕西省米脂县71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