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极富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信息技术课在一开始就明确了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作为新型的站在学科教育前沿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特性;必须了解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必须掌握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解放学生的学习。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几个特性
(一)信息技术教育体现教育性。素质教育必须树立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教育应当彼此配合、相互渗透、和谐发展,并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渗透五育精神,实现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重视青少年健康人格和心理品质的形成,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趣同样十分重要。计算机课堂教学同样应当努力挖掘这些成分,让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上和谐发展。当然,信息技术教育中,网络道德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挑战。
(二)信息技术教育体现情感性。健康的教育是生动活泼、富有情感的教育,理想的课堂应当充满神奇的感情魅力。情感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情感可以让师生相互用心灵去对话。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信心的最有力的因素。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快乐、忧伤,并付出真情、满腔热情、充满激情地投入育人过程。
(三)信息技术教育体现主动性。主动性是人们追求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内心需求的外在表现。求知欲、占有欲和实现欲是人们固有的心理特性,也是学习和创造的原动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应当理解、尊重和满足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需求,尽量提供给学生自我实现的成功机会,对学生在独立思考求知中的提出的创造性见解给予充分、及时的赞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激励学生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并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培育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也就是说,计算机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
信息技术教学是知识传播、应用和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为,信息技术爆炸时代里,是没有这样大的“容器”的。
二、信息技术教育要关注的内容
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的特征,我们还能在纠缠于如何教好学生的技术吗?技术和信息到底谁更重要?迈克·戴尔告诉我们:“PC和网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在信息海洋里,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我们要教会他们驾御信息的能力,准确鉴别信息、创造性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将是孩子们如同“读、写、算”般重要的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总起来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三个方面。这是我们的方向、目标。
(一)电子技术影响学生看待自身和世界所发生的变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印刷术扮演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影响人们看待自身和世界所发生的基本变化的技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今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这将塑造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机会。教师必须首先明白技术对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挑战,才可能设计出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
(二)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是多样化课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应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的信息技术课堂也必须是多样化的。改变之前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过程。
(三)建构理论中的问题——情景学习。设置问题要遵循目的性原则: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要求;适应性原则: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层次性原则:问题的设置应当是顺序渐进的;新异性原则:问题的设置要有新鲜感、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三、信息技术解放学生的学习要坚持运用以下几个做法
(一)在实践中生趣,在兴趣中延伸。信息技术课堂中最可怕的便是教师讲一些深奥、难以理解的理论,这些电脑概念连成人尚难以理解,何况是学生?抓好“趣”这一法宝,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头等大事。应该让他们在娱乐、游戏、学习中接触电脑,使其产生爱好,觉得电脑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帮手、好老师,喜欢信息技术课。这几年下来,学生一开始就对电脑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每次上机课结束了都不愿走,说是多与电脑接触一分钟也好,甚至站在电脑房门外看一下,都是十分兴奋的事。
(二)在团结中“帮”,在互助中相“长”。在现代教学中,信息由单向交流扩展到双向交流以至于多向交流。因此让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能够在多层面、多方向上展开,我们必须引入了合作讨论的机制。小组合作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更加广泛、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几个特性
(一)信息技术教育体现教育性。素质教育必须树立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教育应当彼此配合、相互渗透、和谐发展,并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渗透五育精神,实现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重视青少年健康人格和心理品质的形成,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趣同样十分重要。计算机课堂教学同样应当努力挖掘这些成分,让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上和谐发展。当然,信息技术教育中,网络道德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挑战。
(二)信息技术教育体现情感性。健康的教育是生动活泼、富有情感的教育,理想的课堂应当充满神奇的感情魅力。情感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情感可以让师生相互用心灵去对话。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信心的最有力的因素。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快乐、忧伤,并付出真情、满腔热情、充满激情地投入育人过程。
(三)信息技术教育体现主动性。主动性是人们追求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内心需求的外在表现。求知欲、占有欲和实现欲是人们固有的心理特性,也是学习和创造的原动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应当理解、尊重和满足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需求,尽量提供给学生自我实现的成功机会,对学生在独立思考求知中的提出的创造性见解给予充分、及时的赞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激励学生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并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培育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也就是说,计算机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
信息技术教学是知识传播、应用和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为,信息技术爆炸时代里,是没有这样大的“容器”的。
二、信息技术教育要关注的内容
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的特征,我们还能在纠缠于如何教好学生的技术吗?技术和信息到底谁更重要?迈克·戴尔告诉我们:“PC和网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在信息海洋里,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我们要教会他们驾御信息的能力,准确鉴别信息、创造性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将是孩子们如同“读、写、算”般重要的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总起来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三个方面。这是我们的方向、目标。
(一)电子技术影响学生看待自身和世界所发生的变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印刷术扮演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影响人们看待自身和世界所发生的基本变化的技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今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这将塑造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机会。教师必须首先明白技术对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挑战,才可能设计出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
(二)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是多样化课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应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的信息技术课堂也必须是多样化的。改变之前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过程。
(三)建构理论中的问题——情景学习。设置问题要遵循目的性原则: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要求;适应性原则: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层次性原则:问题的设置应当是顺序渐进的;新异性原则:问题的设置要有新鲜感、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三、信息技术解放学生的学习要坚持运用以下几个做法
(一)在实践中生趣,在兴趣中延伸。信息技术课堂中最可怕的便是教师讲一些深奥、难以理解的理论,这些电脑概念连成人尚难以理解,何况是学生?抓好“趣”这一法宝,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头等大事。应该让他们在娱乐、游戏、学习中接触电脑,使其产生爱好,觉得电脑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帮手、好老师,喜欢信息技术课。这几年下来,学生一开始就对电脑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每次上机课结束了都不愿走,说是多与电脑接触一分钟也好,甚至站在电脑房门外看一下,都是十分兴奋的事。
(二)在团结中“帮”,在互助中相“长”。在现代教学中,信息由单向交流扩展到双向交流以至于多向交流。因此让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能够在多层面、多方向上展开,我们必须引入了合作讨论的机制。小组合作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更加广泛、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