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多读书,能使我们的思维尽情地飞翔。因为阅读好比“隐形串门”,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与古今中外、名家学者求教和畅谈,领略他们异色彩纷呈的精神世界的同时,通三界(过去、现在、未来)、开心窍、长智慧、提修养。
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可读内容之广,涉猎内容之泛空前绝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把自己阅读所得恰如其分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即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项艺术。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一二,略有所得。
一、读小品,让学生一题多解,学会“三维思考”
赵本山小品中有一题目:树上骑个猴,树下一个猴,一共几个猴,“2只猴”。错,是“树上7个猴,树下一个猴”一共应是8只猴。也不对,树上那只猴怀孕了,应是3只猴。如果树下那只猴也怀孕了呢,就是4只猴,也许是9只猴……学生一下子思维就活跃了,答案都有道理,这就是读的魅力。把小品中的内容移植嫁接到作文教学中,起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同样是外貌描写,朱自清抓住了父亲的“背影”,鲁迅抓住了藤野先生八字胡须和眼镜,都德抓住了韩麦尔先生的服饰,他们相同的地方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写法。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读小品这一有意思的形式,学会读学过的作品中相同部分,学会“三维思考”。这样,学生在会读的基础上,学会了思考,何乐不为。
二、读古诗公益广告,让学生“横纵”思考,拓展思维
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座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时间看,结果却完全不同。是不是很神奇,除了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文人墨客们写作时思考的魅力。分析作文、写作时道理相同。既然说到山,郭煦写过“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而许古的“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张养浩的“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阴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就是因为春夏秋冬时令不同,而描绘出“如笑、如滴、如妆、如睡”的情态,也是由于“晓、夜、晴”时间的不同,对山远近高低的感觉不同、或明或暗、变化多端、姿态各异。那在作文时,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是这样做的,电视公益广告《关爱老人》时有一镜头,老人吃饺子时,再别人诧异的目光中把饺子装进了口袋。同学先是不解,甚至觉得匪夷所思,为什么要把饺子装进口袋?还能吃吗?我一点拨,每对父母在自己孩子小的时候,无论什么事都先想着孩子,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孩子,老了老了,即使自己忘了家在哪,心中唯一不忘的仍是自己的孩子,无论此时孩子有多大。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一生中爱自己的孩子胜过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讲到这儿,学生们恍然大悟。学生在读古诗、读公益广告的同时,学会了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样写出的作文,更能体现出父母的无私伟大,而且文章更有创意。
三、读同龄人的作品,让学生另辟蹊径,求异创新
在多年的作文学习创作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已形成了固定的框架,如写亲情,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是下大雨孩子生病,父母冒雨背孩子去医院,殊不知时代变了,思维也必须跟着创新,打个的,坐出租车更方便快捷。所以让学生们打破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另辟蹊径,写既符合现实又有创新的文章势在必行。在实践教学中,我找到一系列诸如此类的范文与学生共同阅读、欣赏、分析。《“作茧自缚”新说》中,小作者认为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围在里面是自知自觉的,为的是圆一个飞翔的梦。它躲进自己筑的“小窝”酝酿修炼,“功德”圆满之日,正是破茧而飞之时,道出“作茧”并非“自律”,而是“自励”。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并连连点头,趁热打铁,给学生布置类似“班门弄斧”“近墨者未必黑”等的作文练习题目。经过多次训练,学生们对阅读着了迷,班级内掀起了一股读《中学生满分作文》热,这样,对学生们兴趣作文、快乐作文大有裨益。
四、读生活,让学生争辩,趣味无穷
学生对作文感兴趣了,并在作文中有了前所未有的興趣,其积极主动性也就随之被调动起来,这时就鼓励学生自己出题,全班讨论争辩,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记得有次上课时,上课铃都打响了,还有个别学生在说话,我随口说了“1、2、3、4、5、6、7”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让学生即兴讨论,而且必须和写作有关。意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的讨论结果。
这代表着一星期。在这七天里,你的生活学习内容肯定不同。每天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用日记形式加以记录,既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又丰富提高了自己的写作。
7个人。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演绎了人间真善美。宿舍里7个姐妹兄弟组成了一个不是兄弟胜过兄弟姐妹的家。
班里7个任课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和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创造了710班一个又一个辉煌。
家庭中7口人,你敬我,我爱你,其乐融融。
印象深刻的7件事,按主到次加以叙述,或悲或喜。
含有这7个数字的历史事件。
同学们的讨论仍在热烈进行,出乎我的意料,又是那么水到渠成。同学们逐渐已养成了一个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
阅读如一片汪洋,我愿似一叶扁舟,带领我的学生们一起尽情畅游。作文是体现学生的文字表达、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和思考水平的一种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综合训练的一种途径。但我相信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阅读,并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在阅读和思考中受益无穷,让作文不再无味,并非只是个传说。阅读的尽头是快乐,快乐课堂,快乐作文,快乐你我他!
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可读内容之广,涉猎内容之泛空前绝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把自己阅读所得恰如其分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即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项艺术。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一二,略有所得。
一、读小品,让学生一题多解,学会“三维思考”
赵本山小品中有一题目:树上骑个猴,树下一个猴,一共几个猴,“2只猴”。错,是“树上7个猴,树下一个猴”一共应是8只猴。也不对,树上那只猴怀孕了,应是3只猴。如果树下那只猴也怀孕了呢,就是4只猴,也许是9只猴……学生一下子思维就活跃了,答案都有道理,这就是读的魅力。把小品中的内容移植嫁接到作文教学中,起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同样是外貌描写,朱自清抓住了父亲的“背影”,鲁迅抓住了藤野先生八字胡须和眼镜,都德抓住了韩麦尔先生的服饰,他们相同的地方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写法。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读小品这一有意思的形式,学会读学过的作品中相同部分,学会“三维思考”。这样,学生在会读的基础上,学会了思考,何乐不为。
二、读古诗公益广告,让学生“横纵”思考,拓展思维
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座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时间看,结果却完全不同。是不是很神奇,除了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文人墨客们写作时思考的魅力。分析作文、写作时道理相同。既然说到山,郭煦写过“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而许古的“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张养浩的“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阴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就是因为春夏秋冬时令不同,而描绘出“如笑、如滴、如妆、如睡”的情态,也是由于“晓、夜、晴”时间的不同,对山远近高低的感觉不同、或明或暗、变化多端、姿态各异。那在作文时,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是这样做的,电视公益广告《关爱老人》时有一镜头,老人吃饺子时,再别人诧异的目光中把饺子装进了口袋。同学先是不解,甚至觉得匪夷所思,为什么要把饺子装进口袋?还能吃吗?我一点拨,每对父母在自己孩子小的时候,无论什么事都先想着孩子,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孩子,老了老了,即使自己忘了家在哪,心中唯一不忘的仍是自己的孩子,无论此时孩子有多大。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一生中爱自己的孩子胜过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讲到这儿,学生们恍然大悟。学生在读古诗、读公益广告的同时,学会了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样写出的作文,更能体现出父母的无私伟大,而且文章更有创意。
三、读同龄人的作品,让学生另辟蹊径,求异创新
在多年的作文学习创作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已形成了固定的框架,如写亲情,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是下大雨孩子生病,父母冒雨背孩子去医院,殊不知时代变了,思维也必须跟着创新,打个的,坐出租车更方便快捷。所以让学生们打破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另辟蹊径,写既符合现实又有创新的文章势在必行。在实践教学中,我找到一系列诸如此类的范文与学生共同阅读、欣赏、分析。《“作茧自缚”新说》中,小作者认为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围在里面是自知自觉的,为的是圆一个飞翔的梦。它躲进自己筑的“小窝”酝酿修炼,“功德”圆满之日,正是破茧而飞之时,道出“作茧”并非“自律”,而是“自励”。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并连连点头,趁热打铁,给学生布置类似“班门弄斧”“近墨者未必黑”等的作文练习题目。经过多次训练,学生们对阅读着了迷,班级内掀起了一股读《中学生满分作文》热,这样,对学生们兴趣作文、快乐作文大有裨益。
四、读生活,让学生争辩,趣味无穷
学生对作文感兴趣了,并在作文中有了前所未有的興趣,其积极主动性也就随之被调动起来,这时就鼓励学生自己出题,全班讨论争辩,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记得有次上课时,上课铃都打响了,还有个别学生在说话,我随口说了“1、2、3、4、5、6、7”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让学生即兴讨论,而且必须和写作有关。意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的讨论结果。
这代表着一星期。在这七天里,你的生活学习内容肯定不同。每天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用日记形式加以记录,既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又丰富提高了自己的写作。
7个人。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演绎了人间真善美。宿舍里7个姐妹兄弟组成了一个不是兄弟胜过兄弟姐妹的家。
班里7个任课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和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创造了710班一个又一个辉煌。
家庭中7口人,你敬我,我爱你,其乐融融。
印象深刻的7件事,按主到次加以叙述,或悲或喜。
含有这7个数字的历史事件。
同学们的讨论仍在热烈进行,出乎我的意料,又是那么水到渠成。同学们逐渐已养成了一个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
阅读如一片汪洋,我愿似一叶扁舟,带领我的学生们一起尽情畅游。作文是体现学生的文字表达、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和思考水平的一种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综合训练的一种途径。但我相信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阅读,并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在阅读和思考中受益无穷,让作文不再无味,并非只是个传说。阅读的尽头是快乐,快乐课堂,快乐作文,快乐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