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怒无常”,连老鼠都会疯掉,何况孩子呢?心理学家弗雷德曾经说过,能给孩子造成神经症的最大的麻烦,就是父母的喜怒无常。
这是一对每年只能团聚两次的母女。母亲梁女士40出头,为了供女儿读书,常年在省城打工,女儿沫沫则留在县城的姥姥家上初三。看上去,这对母女文静、安详又美丽,想不到,女儿竟然会频频离家出走,更想不到,女儿离家出走的原因,竟然是害怕自己的妈妈。
梁女士:女儿4岁时,因为丈夫有外遇,我们离了婚。离婚后,我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女儿。为了她有个好前程,我一个人在省城给好几家企业当会计,一干就是10年。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两年,一向乖巧的女儿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前天一大早,我在省城忽然收到女儿发来的一条短信:“妈妈,你是我最爱的人,也是我最敬重、最害怕的人,对不起,我改不了自己的任性,我走了。”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这已经是她第4次离家出走了!我赶紧把电话打过去,没人接。我只觉得腿发软,哆哆嗦嗦地给她发短信:“你能接我电话吗?求求你了,妈妈要崩溃了!”我不知道做错了什么。
沫沫:这次离家的前两天,我小姨给妈妈打电话,说我周末总是外出,晚上很晚也不睡觉。我妈就打来电话骂我,说你是不是要逼死我呀?是不是要逼我回去?我当时非常害怕妈妈真的回来,害怕见她,就收拾了过冬的衣服,走了。因为她一回来就唠叨个没完,对我特别严厉,就是睡了觉,也要把我从床上提溜起来,训斥个没完。每次她回来,我俩都会因为一点儿什么事大吵一架。
去年10月,我妈回来了,到学校接我放学。就因为我没穿校服,就训了我一路,说的话特别狠,我的头都要炸了。快到家门口时,我问她:回家你还这样说我吗?妈妈说:回家再说。吓得我跑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出租车。没想到妈妈也跟了上来,把我一起拉到了大舅家。在那里,她用拖把上的不锈钢管儿,把我一顿狠揍。打得我身上青一道、红一道,全都鼓起来了。一个多月以后,我身上还在疼。
对妈妈,我就是害怕,一天都不愿意她回来。
梁女士:从小到大我都没有打过她,那一次,我是真火了。想想这么多年来,我独自支撑着一个家,为她做了那么多,可她却和我对抗。我觉得女儿是在和我叫板儿,简直要疯了,恨不得给她剥光了,抽她个皮开肉绽。可是,女儿毕竟是自己的心头肉呀,打她那滋味还不如打自己。有时候,我真恨不能让她把我杀了算了。
为了她,我付出了那么多,可她就是不能理解。想起来,我都觉得很对不起我自己的父母。为了女儿的前途,我背井离乡,不能在身边照顾年近80的老人,还得父母反过来替我照顾女儿。从现在到女儿大学毕业,还有七八年的时间,七八年以后,老人会是什么状态,还能不能活在人世,我想都不敢想。
其实,女儿平时也很善良,可是做起事来就这么不管不顾。是不是这些年我对她太宽容了?对她,我真是百依百顺。想想女儿从小没有父爱,自己又不在身边,我总是尽量补偿她。从小到大,对她的要求,我没有不答应的。每一次回家,我都会给她备足半年的吃喝穿用,连袜子都不落,而且从里到外尽我最大的努力,买好的。两年前,她开始喜欢名牌,我也尽量满足她,怕让别人瞧不起。
沫沫:妈妈在物质上给了我很多,在生活上也很照顾我,就是每次训我的时候,还有平时对我说话都特别严厉。有时她用一个小时教训我,然后再用四五个小时哄我。还有,妈妈一方面给我买名牌穿,有时候我没有要也主动给我买,一买就是好几件;一方面恶狠狠地批评我就知道穿名牌,爱打扮。其实,我并不是非穿名牌不可,我实在搞不懂妈妈,真想离她远远的。
妈妈:这孩子真的很任性,只允许表扬鼓励,不能说她半个不字。我回去一趟也不容易,轻易不想说她。可是,当她对我的回去不以为然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了。
心理解读
心理学家弗雷德曾经说过,能给孩子造成神经症的最大的麻烦,就是父母的喜怒无常。
有一个名叫斯金纳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他把一只老鼠放在箱子里,里面装一个按钮。开始,老鼠什么都不知道,在箱子里乱窜乱蹦,无意中碰到这个按钮,就会出食物。接下来,老鼠的反应就是不停地触碰这个按钮,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第二只箱子里也有一只老鼠和一只按钮,只是老鼠一碰这个按钮就放电,老鼠虽然饥饿,只能远远地躲着它;第三只箱子里的按钮和前两只都不同,如果碰到了,有时出食物,有时放电,完全没有规律,老鼠不碰这个按钮,就没有食物吃,如果碰了,又可能遭电击。饥饿的老鼠欲近不敢,欲罢不能,在反反复复的挣扎中,最后疯掉了。
梁女士对女儿的爱,就很像这第三只箱子里的按钮。刚刚出来食物喂孩子,马上又来个电击,电击刚过,又拿来食物,这会让孩子的神经很紧张,如果不改变,以后说不定会出更大的问题。
梁女士忍受着孤独寂寞,常年独自一人在外打拼,好久见不到孩子,连回家的路上都想得不得了。见到孩子,巴不得把心都掏给她,所有挣的钱都是你的,想要什么给什么,一心要补偿对孩子的愧疚。可是,一听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表现不尽人意,梁女士一个人在外的辛劳和所受的委屈,加上骨肉分离的痛苦,还有不被理解的恼怒会一下子聚起很大的能量,甚至会打得女儿满身是伤。梁女士要对孩子好,就好得无以复加,要狠也狠得无以复加,这样的两个极端,让孩子无法识别,孩子自己的感觉就像第三只箱子里的老鼠,走开吧,那是自己的亲妈,不走开又会被伤到,只想远远逃离那只箱子。
单亲家庭并不是问题家庭,许多优秀的人物,像孔子、孟子、海明威,还有明星周杰伦、范晓萱等等都是出自单亲家庭。关键是教育的方式是不是合理,如果夫妻天天在一起吵架,对孩子的影响还不如单亲家庭。单亲家庭会促使孩子更懂事,对人性的理解更深刻。只是单亲家长和很多长期外出务工的家长一样,对孩子的教育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对孩子有比较强烈的补偿心理,好久不见,什么原则都不讲了,临走时可怜孩子,本来对孩子有很多要求,结果什么都不提了;另一方面,远远离开以后,发现孩子有问题,又要拼命去管,如果自己控制不了局面,就容易说狠话,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让孩子搞不懂,妈妈为什么从天使变成了魔鬼。
为什么梁女士明明很爱女儿,表现出来的却是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呢?
咨询中了解到,婚姻的伤痕让梁女士对人际关系变得非常敏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难以相信什么人,也没有渠道疏解心中的不满。对上司的不满,尽量压抑;对同事的不满,尽量回避;即使对女儿,也尽量不轻易表达。问题是压抑下来的愤怒是不会消失的,只会在心里积聚起更大的能量,而这个能量总是要寻找出口的。梁女士把人生的希望都投注在女儿身上,背井离乡受尽苦头全是为了女儿,在这个世界上她只能向女儿提出要求,她情绪的出口只有一个,就是女儿。可是,小小的女儿无法承受这一切,所以只想逃离。
其实,梁女士考虑问题完全可以更多地着眼自己的幸福,因为一个不幸福的母亲很难养育出幸福的孩子。比如,可以更多地想一想如何交一些有益的朋友,如何让自己生活得更快乐;再比如,可以把去省城打工看作是让自己有了更广阔的眼界,更好的平台,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增加了自己的能力,而不全都是为了女儿。这样考虑问题,会让梁女士不觉得那么委屈,对女儿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也不会表现得那么激烈,管教起来,效果反而会好得多。很多时候,我们在内心如何解读一件事,比这件事本身更能左右我们的情绪、应对方法和最后的结局。这是心理学一条很重要的规律,绝不是所谓的自欺欺人。
对女儿的教育缺乏一致性,是这对母女之间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母亲找到心理平衡以后,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无论离得远也好近也罢,无论出现什么问题,梁女士对孩子的要求和态度都应该始终如一,要用理性去引导,而不是听凭自己的情绪去左右,
除了对女儿的教育缺乏一致性,梁女士对女儿的要求也缺乏具体的规则,让女儿不知道边界在哪里,而一个不清楚自己边界的人,是没有安全感的。建议梁女士能和女儿一起坐下来,共同讨论一个具体的双方都能接受的规则,比如可以具体到每天梳洗打扮用多长时间?每个月买衣服可以花多少钱?校服应该怎么穿?每天学习、娱乐的时间如何安排?间隔多长时间逛一次街?把它们清清楚楚地记下来,两个人共同去执行。
如果梁女士不再觉得那么冤屈,而母女之间又有了共同接受的清楚的规则,母亲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无名火,女儿也不会再害怕母亲,相处起来就容易多了。
作为女儿,沫沫也应该更多地理解妈妈。妈妈经历过深入骨髓的情感伤害,心理上难免有一些阴影,而自己随着阅历的增加和知识的积累,正在一天天长大,变得更有力量。因此,应该为自己的成长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多地关照和引领自己的母亲。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由被动变为主动了。
sdznxf@126.com
(编辑:张文静)
这是一对每年只能团聚两次的母女。母亲梁女士40出头,为了供女儿读书,常年在省城打工,女儿沫沫则留在县城的姥姥家上初三。看上去,这对母女文静、安详又美丽,想不到,女儿竟然会频频离家出走,更想不到,女儿离家出走的原因,竟然是害怕自己的妈妈。
梁女士:女儿4岁时,因为丈夫有外遇,我们离了婚。离婚后,我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女儿。为了她有个好前程,我一个人在省城给好几家企业当会计,一干就是10年。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两年,一向乖巧的女儿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前天一大早,我在省城忽然收到女儿发来的一条短信:“妈妈,你是我最爱的人,也是我最敬重、最害怕的人,对不起,我改不了自己的任性,我走了。”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这已经是她第4次离家出走了!我赶紧把电话打过去,没人接。我只觉得腿发软,哆哆嗦嗦地给她发短信:“你能接我电话吗?求求你了,妈妈要崩溃了!”我不知道做错了什么。
沫沫:这次离家的前两天,我小姨给妈妈打电话,说我周末总是外出,晚上很晚也不睡觉。我妈就打来电话骂我,说你是不是要逼死我呀?是不是要逼我回去?我当时非常害怕妈妈真的回来,害怕见她,就收拾了过冬的衣服,走了。因为她一回来就唠叨个没完,对我特别严厉,就是睡了觉,也要把我从床上提溜起来,训斥个没完。每次她回来,我俩都会因为一点儿什么事大吵一架。
去年10月,我妈回来了,到学校接我放学。就因为我没穿校服,就训了我一路,说的话特别狠,我的头都要炸了。快到家门口时,我问她:回家你还这样说我吗?妈妈说:回家再说。吓得我跑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出租车。没想到妈妈也跟了上来,把我一起拉到了大舅家。在那里,她用拖把上的不锈钢管儿,把我一顿狠揍。打得我身上青一道、红一道,全都鼓起来了。一个多月以后,我身上还在疼。
对妈妈,我就是害怕,一天都不愿意她回来。
梁女士:从小到大我都没有打过她,那一次,我是真火了。想想这么多年来,我独自支撑着一个家,为她做了那么多,可她却和我对抗。我觉得女儿是在和我叫板儿,简直要疯了,恨不得给她剥光了,抽她个皮开肉绽。可是,女儿毕竟是自己的心头肉呀,打她那滋味还不如打自己。有时候,我真恨不能让她把我杀了算了。
为了她,我付出了那么多,可她就是不能理解。想起来,我都觉得很对不起我自己的父母。为了女儿的前途,我背井离乡,不能在身边照顾年近80的老人,还得父母反过来替我照顾女儿。从现在到女儿大学毕业,还有七八年的时间,七八年以后,老人会是什么状态,还能不能活在人世,我想都不敢想。
其实,女儿平时也很善良,可是做起事来就这么不管不顾。是不是这些年我对她太宽容了?对她,我真是百依百顺。想想女儿从小没有父爱,自己又不在身边,我总是尽量补偿她。从小到大,对她的要求,我没有不答应的。每一次回家,我都会给她备足半年的吃喝穿用,连袜子都不落,而且从里到外尽我最大的努力,买好的。两年前,她开始喜欢名牌,我也尽量满足她,怕让别人瞧不起。
沫沫:妈妈在物质上给了我很多,在生活上也很照顾我,就是每次训我的时候,还有平时对我说话都特别严厉。有时她用一个小时教训我,然后再用四五个小时哄我。还有,妈妈一方面给我买名牌穿,有时候我没有要也主动给我买,一买就是好几件;一方面恶狠狠地批评我就知道穿名牌,爱打扮。其实,我并不是非穿名牌不可,我实在搞不懂妈妈,真想离她远远的。
妈妈:这孩子真的很任性,只允许表扬鼓励,不能说她半个不字。我回去一趟也不容易,轻易不想说她。可是,当她对我的回去不以为然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了。
心理解读
心理学家弗雷德曾经说过,能给孩子造成神经症的最大的麻烦,就是父母的喜怒无常。
有一个名叫斯金纳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他把一只老鼠放在箱子里,里面装一个按钮。开始,老鼠什么都不知道,在箱子里乱窜乱蹦,无意中碰到这个按钮,就会出食物。接下来,老鼠的反应就是不停地触碰这个按钮,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第二只箱子里也有一只老鼠和一只按钮,只是老鼠一碰这个按钮就放电,老鼠虽然饥饿,只能远远地躲着它;第三只箱子里的按钮和前两只都不同,如果碰到了,有时出食物,有时放电,完全没有规律,老鼠不碰这个按钮,就没有食物吃,如果碰了,又可能遭电击。饥饿的老鼠欲近不敢,欲罢不能,在反反复复的挣扎中,最后疯掉了。
梁女士对女儿的爱,就很像这第三只箱子里的按钮。刚刚出来食物喂孩子,马上又来个电击,电击刚过,又拿来食物,这会让孩子的神经很紧张,如果不改变,以后说不定会出更大的问题。
梁女士忍受着孤独寂寞,常年独自一人在外打拼,好久见不到孩子,连回家的路上都想得不得了。见到孩子,巴不得把心都掏给她,所有挣的钱都是你的,想要什么给什么,一心要补偿对孩子的愧疚。可是,一听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表现不尽人意,梁女士一个人在外的辛劳和所受的委屈,加上骨肉分离的痛苦,还有不被理解的恼怒会一下子聚起很大的能量,甚至会打得女儿满身是伤。梁女士要对孩子好,就好得无以复加,要狠也狠得无以复加,这样的两个极端,让孩子无法识别,孩子自己的感觉就像第三只箱子里的老鼠,走开吧,那是自己的亲妈,不走开又会被伤到,只想远远逃离那只箱子。
单亲家庭并不是问题家庭,许多优秀的人物,像孔子、孟子、海明威,还有明星周杰伦、范晓萱等等都是出自单亲家庭。关键是教育的方式是不是合理,如果夫妻天天在一起吵架,对孩子的影响还不如单亲家庭。单亲家庭会促使孩子更懂事,对人性的理解更深刻。只是单亲家长和很多长期外出务工的家长一样,对孩子的教育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对孩子有比较强烈的补偿心理,好久不见,什么原则都不讲了,临走时可怜孩子,本来对孩子有很多要求,结果什么都不提了;另一方面,远远离开以后,发现孩子有问题,又要拼命去管,如果自己控制不了局面,就容易说狠话,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让孩子搞不懂,妈妈为什么从天使变成了魔鬼。
为什么梁女士明明很爱女儿,表现出来的却是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呢?
咨询中了解到,婚姻的伤痕让梁女士对人际关系变得非常敏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难以相信什么人,也没有渠道疏解心中的不满。对上司的不满,尽量压抑;对同事的不满,尽量回避;即使对女儿,也尽量不轻易表达。问题是压抑下来的愤怒是不会消失的,只会在心里积聚起更大的能量,而这个能量总是要寻找出口的。梁女士把人生的希望都投注在女儿身上,背井离乡受尽苦头全是为了女儿,在这个世界上她只能向女儿提出要求,她情绪的出口只有一个,就是女儿。可是,小小的女儿无法承受这一切,所以只想逃离。
其实,梁女士考虑问题完全可以更多地着眼自己的幸福,因为一个不幸福的母亲很难养育出幸福的孩子。比如,可以更多地想一想如何交一些有益的朋友,如何让自己生活得更快乐;再比如,可以把去省城打工看作是让自己有了更广阔的眼界,更好的平台,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增加了自己的能力,而不全都是为了女儿。这样考虑问题,会让梁女士不觉得那么委屈,对女儿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也不会表现得那么激烈,管教起来,效果反而会好得多。很多时候,我们在内心如何解读一件事,比这件事本身更能左右我们的情绪、应对方法和最后的结局。这是心理学一条很重要的规律,绝不是所谓的自欺欺人。
对女儿的教育缺乏一致性,是这对母女之间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母亲找到心理平衡以后,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无论离得远也好近也罢,无论出现什么问题,梁女士对孩子的要求和态度都应该始终如一,要用理性去引导,而不是听凭自己的情绪去左右,
除了对女儿的教育缺乏一致性,梁女士对女儿的要求也缺乏具体的规则,让女儿不知道边界在哪里,而一个不清楚自己边界的人,是没有安全感的。建议梁女士能和女儿一起坐下来,共同讨论一个具体的双方都能接受的规则,比如可以具体到每天梳洗打扮用多长时间?每个月买衣服可以花多少钱?校服应该怎么穿?每天学习、娱乐的时间如何安排?间隔多长时间逛一次街?把它们清清楚楚地记下来,两个人共同去执行。
如果梁女士不再觉得那么冤屈,而母女之间又有了共同接受的清楚的规则,母亲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无名火,女儿也不会再害怕母亲,相处起来就容易多了。
作为女儿,沫沫也应该更多地理解妈妈。妈妈经历过深入骨髓的情感伤害,心理上难免有一些阴影,而自己随着阅历的增加和知识的积累,正在一天天长大,变得更有力量。因此,应该为自己的成长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多地关照和引领自己的母亲。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由被动变为主动了。
sdznxf@126.com
(编辑: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