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株洲千金药业2010年在营销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8月新的总经理上任以后公司便着手进行营销改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公司的营业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销售费用也在营销改革进行的同时得到较好控制,营销改革见成效。
关键词:医药企业;营销改革;绩效
国家医药变革的步伐与医药政策出台的速度都在加快,配套措施和区域性的省级政策也是紧紧跟进,医药营销体系也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我国医药营销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的营销,医药企业要在机遇和风险共存,低水平的医药市场竞争中进行蜕变,要么进行系统科学的变革实现企业的增长性发展,要么因循守旧在挣扎中渐渐落后逐渐消失。
一、千金药业简介
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66年的株洲市医药公司附属工厂,1975年由“株洲六二六制药厂”更名为株洲市中药厂,1993年株洲市中药厂整体改制,联合湖南省烟草公司株洲市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株洲市信托投资公司,并向社会法人和内部职工定向募集股份设立本公司。2004年3月12 日,千金药业1800 万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中成药工业重点企业50强。
二、千金营销改革动因
(一)2010 年公司营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首先外部因素是医改新政颁布后配套政策实施的滞后及政策性降价,导致渠道和终端没有动力销售基本药物,给公司市场运作增加了难度;同时,行业无序竞争导致终端价格紊乱,使OTC 市场下滑严重。而内部则是由于营销模式和机构、人员未跟上市场步骤尽快调整,以致整体销售业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二)管理层变更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2010年4 月、8 月,千金的董事长、总经理相继更替,江端预接任董事长,子公司湘江制药的总经理王琼瑶接任千金药业总经理。新的管理层上任,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公司在管理层变更后,经营上最大的改变是,从品种运营转向营销运营,加强营销渠道的建设,营销改革动作幅度很大。
三、千金营销改革绩效分析
千金药业要强化以营销为龙头的管理方式,新任总经理王琼瑶2010年8月份上任,即着手开始营销体制改革,并于2010年年底已基本完成。
(一)控制发货,维护价格体系的稳定
公司之前的渠道管理混乱,产品一直存在经销商与终端价格倒挂及地区间窜货问题。以千金片为例72片(薄膜衣)的零售指导价为14.7元,而在营销改革之前千金片的实际终端价格在某些地区出现了10元不到的情况,甚至低于经销商的采购价格,这一方面损害了产品及公司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渠道及终端营销的积极性。
因此,王总上任初期,第一步就着手于亟待解决的渠道问题,通过控货的方式梳理营销渠道,所有商业公司必须在遵守公司价格体系的基础上才与之签定合同,执行不到位的分销商将采取停止供货的惩罚。随着产品价格体系的修复,公司的营销渠道逐步理顺,产品销量得到恢复并增长,经销商和终端的利润空间也将得到保证。
(二)营销组织架构调整,减少资源浪费
公司营销改革前的组织架构为四条线+七总监的模式,四条线分别为医院、OTC、第三终端和商务,七总监分别为医院、OTC、第三终端、商务、行政、财务、督察总监,即由每条线的总监分别对四块业务进行管理,各线之间是平级关系。这一组织架构虽然是公司过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长期来看也有其弊端,核心问题在于公司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处方药基本依赖千金胶囊一个品规的销售,原有模式设置的人员较多,造成医院营销费用的浪费。
王总上任后,针对这一情况对营销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四线精简为两块,销售部和市场部,由销售部分管下属26个销区,每个销区设一名省区经理和两名副经理,省区经理负责销区全面管理,两名副经理分别负责医院业务和销售回款,即“省区经理负责制”市场部则负责广告办、学术办、策划办、产品办、政府事务办事宜。另外公司加大了营销人员向第三终端下沉的力度,增加了基层营销人员的数量。这一调整不仅解决了原有的冗员问题也实现了商务人员减少、基层人员增加的人员结构改善。
(三) 考核体系调整,提高激励力度
营销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后,相应的人员考核体系也势必进行调整。公司过去的考核模式是过程考核,强调OTC营销惯用的拜访次数等指标,而与产品最终销量的关联有限,这也造成了部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搭便车的心理。
新的考核体系采用的是底薪+提成的全流向考核模式,90%按照产品销量进行考核,形成营销人员优胜劣汰的考核标准。调整初期公司的营销人员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流动,但是经过重新挑选和补充,公司已经新形成了一支稳定而充满活力的营销团队。
(四) 产品优化及费用调整
受上游中药材价格居高不下的影响,中药企业的成本压力较往年有所增加。除了原材料成本控制外,考虑到高毛利品种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公司也优化了产品结构,将生产和营销资源向高毛利品种倾斜。另外针对公司重点开拓的第三终端业务,公司对营销费用的结构也做出了调整,OTC方面减少了广告投放,加大了基层医疗市场的费用投放;处方药方面则以二级医院为核心客户。
四、结论
千金药业自2010年8月以来展开的营销改革初见成效,公司业绩在遭遇2010年的营销困境以后得到了一定的改善。2011年二季度开始,主营业务收入呈恢复性增长,同比增长率不但迅速回升,还有超越以往的趋势。从销售费用与营业总收入的比例来看,2010年开始的营销改革导致2010年三季报达到40.11%的高点,随后这一比例逐渐下降,2010年报为38.77%,2011年中报为34.75%,2011年三季报为34.72%,2011年年报为34.11%,2012年一季报为29.83%,表明公司在加强营销改革力度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费用的控制,这将有利于提升公司未来利润的增长。2011年净资产回报率高于2010年,企业经营能力有所加强。千金药业作为营销型的医药企业,在关键时候有效地推进营销改革,使公司主导产品在基层医疗市场获得突破,实现了快速增长,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基本药物目录在各地方的陆续执行,千金片、千金胶囊的基层放量将成为公司未来的主要增长点。未来针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等基层医疗机构的网络建设工作将成为公司在第三终端的重点工作。公司主打品种千金片今后销售额将有明显恢复,同时积极开发中药健康产品,在营销渠道日益优化的情况下整体增长前景向好。(作者单位:湘潭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王运启,2012,《医药营销应修好“五堂课”》,《中国药店》第4期144-146页.
[2]魏远辉,2011,《新时期医药营销渠道分析》,《中国市场》第39期36-37页.
[3]易波,2011,《我国医药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及渠道创新》,《企业家天地》第3期24-25页.
[4]盛德荣,2010,《我国医药企业新型营销模式的构建》,《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第14期81-83页.
[5]徐慧和汪垚,2010,《当前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问题与对策》,《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第7期59-61页.
[6]祁天,2009,《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当代经济》第9期64-65页.
关键词:医药企业;营销改革;绩效
国家医药变革的步伐与医药政策出台的速度都在加快,配套措施和区域性的省级政策也是紧紧跟进,医药营销体系也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我国医药营销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的营销,医药企业要在机遇和风险共存,低水平的医药市场竞争中进行蜕变,要么进行系统科学的变革实现企业的增长性发展,要么因循守旧在挣扎中渐渐落后逐渐消失。
一、千金药业简介
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66年的株洲市医药公司附属工厂,1975年由“株洲六二六制药厂”更名为株洲市中药厂,1993年株洲市中药厂整体改制,联合湖南省烟草公司株洲市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株洲市信托投资公司,并向社会法人和内部职工定向募集股份设立本公司。2004年3月12 日,千金药业1800 万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中成药工业重点企业50强。
二、千金营销改革动因
(一)2010 年公司营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首先外部因素是医改新政颁布后配套政策实施的滞后及政策性降价,导致渠道和终端没有动力销售基本药物,给公司市场运作增加了难度;同时,行业无序竞争导致终端价格紊乱,使OTC 市场下滑严重。而内部则是由于营销模式和机构、人员未跟上市场步骤尽快调整,以致整体销售业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二)管理层变更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2010年4 月、8 月,千金的董事长、总经理相继更替,江端预接任董事长,子公司湘江制药的总经理王琼瑶接任千金药业总经理。新的管理层上任,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公司在管理层变更后,经营上最大的改变是,从品种运营转向营销运营,加强营销渠道的建设,营销改革动作幅度很大。
三、千金营销改革绩效分析
千金药业要强化以营销为龙头的管理方式,新任总经理王琼瑶2010年8月份上任,即着手开始营销体制改革,并于2010年年底已基本完成。
(一)控制发货,维护价格体系的稳定
公司之前的渠道管理混乱,产品一直存在经销商与终端价格倒挂及地区间窜货问题。以千金片为例72片(薄膜衣)的零售指导价为14.7元,而在营销改革之前千金片的实际终端价格在某些地区出现了10元不到的情况,甚至低于经销商的采购价格,这一方面损害了产品及公司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渠道及终端营销的积极性。
因此,王总上任初期,第一步就着手于亟待解决的渠道问题,通过控货的方式梳理营销渠道,所有商业公司必须在遵守公司价格体系的基础上才与之签定合同,执行不到位的分销商将采取停止供货的惩罚。随着产品价格体系的修复,公司的营销渠道逐步理顺,产品销量得到恢复并增长,经销商和终端的利润空间也将得到保证。
(二)营销组织架构调整,减少资源浪费
公司营销改革前的组织架构为四条线+七总监的模式,四条线分别为医院、OTC、第三终端和商务,七总监分别为医院、OTC、第三终端、商务、行政、财务、督察总监,即由每条线的总监分别对四块业务进行管理,各线之间是平级关系。这一组织架构虽然是公司过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长期来看也有其弊端,核心问题在于公司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处方药基本依赖千金胶囊一个品规的销售,原有模式设置的人员较多,造成医院营销费用的浪费。
王总上任后,针对这一情况对营销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四线精简为两块,销售部和市场部,由销售部分管下属26个销区,每个销区设一名省区经理和两名副经理,省区经理负责销区全面管理,两名副经理分别负责医院业务和销售回款,即“省区经理负责制”市场部则负责广告办、学术办、策划办、产品办、政府事务办事宜。另外公司加大了营销人员向第三终端下沉的力度,增加了基层营销人员的数量。这一调整不仅解决了原有的冗员问题也实现了商务人员减少、基层人员增加的人员结构改善。
(三) 考核体系调整,提高激励力度
营销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后,相应的人员考核体系也势必进行调整。公司过去的考核模式是过程考核,强调OTC营销惯用的拜访次数等指标,而与产品最终销量的关联有限,这也造成了部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搭便车的心理。
新的考核体系采用的是底薪+提成的全流向考核模式,90%按照产品销量进行考核,形成营销人员优胜劣汰的考核标准。调整初期公司的营销人员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流动,但是经过重新挑选和补充,公司已经新形成了一支稳定而充满活力的营销团队。
(四) 产品优化及费用调整
受上游中药材价格居高不下的影响,中药企业的成本压力较往年有所增加。除了原材料成本控制外,考虑到高毛利品种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公司也优化了产品结构,将生产和营销资源向高毛利品种倾斜。另外针对公司重点开拓的第三终端业务,公司对营销费用的结构也做出了调整,OTC方面减少了广告投放,加大了基层医疗市场的费用投放;处方药方面则以二级医院为核心客户。
四、结论
千金药业自2010年8月以来展开的营销改革初见成效,公司业绩在遭遇2010年的营销困境以后得到了一定的改善。2011年二季度开始,主营业务收入呈恢复性增长,同比增长率不但迅速回升,还有超越以往的趋势。从销售费用与营业总收入的比例来看,2010年开始的营销改革导致2010年三季报达到40.11%的高点,随后这一比例逐渐下降,2010年报为38.77%,2011年中报为34.75%,2011年三季报为34.72%,2011年年报为34.11%,2012年一季报为29.83%,表明公司在加强营销改革力度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费用的控制,这将有利于提升公司未来利润的增长。2011年净资产回报率高于2010年,企业经营能力有所加强。千金药业作为营销型的医药企业,在关键时候有效地推进营销改革,使公司主导产品在基层医疗市场获得突破,实现了快速增长,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基本药物目录在各地方的陆续执行,千金片、千金胶囊的基层放量将成为公司未来的主要增长点。未来针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等基层医疗机构的网络建设工作将成为公司在第三终端的重点工作。公司主打品种千金片今后销售额将有明显恢复,同时积极开发中药健康产品,在营销渠道日益优化的情况下整体增长前景向好。(作者单位:湘潭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王运启,2012,《医药营销应修好“五堂课”》,《中国药店》第4期144-146页.
[2]魏远辉,2011,《新时期医药营销渠道分析》,《中国市场》第39期36-37页.
[3]易波,2011,《我国医药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及渠道创新》,《企业家天地》第3期24-25页.
[4]盛德荣,2010,《我国医药企业新型营销模式的构建》,《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第14期81-83页.
[5]徐慧和汪垚,2010,《当前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问题与对策》,《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第7期59-61页.
[6]祁天,2009,《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当代经济》第9期64-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