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高校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的重要措施。在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对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45-01
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高校的社会开放程度增加,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化,社会人员进入高校的渠道增多,高校周边安全环境日趋复杂。与此同时,在网络化时代,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多样,接触社会的机会大大增加,容易遭受各种意外或受不良思想的侵蚀。当前,校园安全问题广受社会关注,发生在校园的安全事故很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并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是营造高校良好的教育、科研与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也是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我国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安全意识薄弱
一些高校仅满足于常规的安全教育内容,如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而对新时期出现的新的安全问题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如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部分学生对善恶是非的明辨能力不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淡薄,对安全知识与安全规范不甚了解,处于危急时刻可能浑然不知,或不知所措,自救能力差,能想到的办法不多;家长以及社会有一种思想定势,就是把学生的安全问题归咎于学校,而没有从当事主体学生身上找原因。
2.安全教育形式单调,教育效果有限
传统安全教育以讲座方式为主,说教的意味比较浓,较少利用其他丰富多样的灵活形式,很难从思想上触动学生,效果差强人意;在安全教育方面投放不足,导致安全教育设施比较落后或缺乏,不能满足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的需要。以新生入学教育为例,多数高校采用的方式是请负责安全的领导或保卫人员,对几百名学生开展讲座,教育效果有限。
3.安全防范技能欠缺,临场处置能力差
安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言传”还需“身教”,许多安全技能需要教师的现场指导、演示,还需要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在安全事故发生时真正起到实效。如简单的防身技能,遭遇火灾、地震时的逃生技能、落水时的自救以及对他人的施救等。
二、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对策的探讨
1.加强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安全教育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管理队伍是保卫干部与大学生辅导员为主体,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强化安全教育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稳定性、专业性、职业性的安全教师队伍,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通过各种培训渠道,提高并加强安全教育干部和教师的素养和管理水平,开展安全教育教学研讨和科学研究,加强团队能力建设;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从校外请法律、心理、社会等各方面专家加入到安全教育中,教学活动要有创新性,从而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2.充分利用典型事件开展安全教育
据一项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调查显示,有68%的同学认同利用典型事件开展安全教育,以活生生的事例警示学生。一是利用本校或社会上有较大反响的事故典型案例,通过各种场合、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警示教育;二是在校园人流比较密集的地方如食堂、操场悬挂安全宣传条幅,或摆放展板,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台和电子屏幕进行安全宣传和教育;三是邀请公安、交通、法院等部门到学校组织各种有关安全的专业展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受到安全教育;四是组织学生参加旁听法院庭审与大学生有关的案件或事故。
3.加强安全教育实践环节
有些高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当事人安全防范不到位,导致事故的发生。许多学生希望学校多举办实践性强的安全教育活动,并希望在临场时能真正发挥作用。比如,消防安全教育,除向学生宣传安全用火、用电知识外,还应该联合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进行消防安全演练,采取火灾现场演示、实际救火现场模拟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丰富教育内容,教学生学会使用消防器材,不定期组织火灾现场逃生演练等。有的高校开始尝试“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安全教育模式,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有规定教材、规定学时、进行考核、计算学分,以使安全教育规范化、常态化、高效化。在当前高校对安全教育还不十分重视,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背景下,这一模式无疑能极大地保证安全教育的质量,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4.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平台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从网络中学习,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而网络是把双刃剑,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而在判断上又不完全成熟,可能受到各种不良思想行为的腐蚀。因此,要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把握网络宣传的主动权,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确保网络信息方向的正確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专题内容;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强化学生法制观念;要建立求网上咨询的制度,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掌握学生的思想生活状态,消除不稳定因素。
5.大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校园安全环境的营造和学校安全文化的建设对加强大学生安全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要加大投入、健全制度、创新载体、全员参与,要安全教育和良好的育人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努力形成一种师生“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关心安全、人人自觉维护校园秩序”的优良安全文化氛围。
总之,要把高校安全教育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坚持以人为本,需要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聚合各方力量,齐抓共管,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绷紧“安全”这根弦,切实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姗姗.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及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9)
[2]梁卫玲.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3)
[3]赖晓琴、王建新等.建构宿舍安全文化,创建平安和谐校园[J].法制与社会,2009(29)
【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45-01
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高校的社会开放程度增加,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化,社会人员进入高校的渠道增多,高校周边安全环境日趋复杂。与此同时,在网络化时代,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多样,接触社会的机会大大增加,容易遭受各种意外或受不良思想的侵蚀。当前,校园安全问题广受社会关注,发生在校园的安全事故很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并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是营造高校良好的教育、科研与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也是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我国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安全意识薄弱
一些高校仅满足于常规的安全教育内容,如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而对新时期出现的新的安全问题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如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部分学生对善恶是非的明辨能力不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淡薄,对安全知识与安全规范不甚了解,处于危急时刻可能浑然不知,或不知所措,自救能力差,能想到的办法不多;家长以及社会有一种思想定势,就是把学生的安全问题归咎于学校,而没有从当事主体学生身上找原因。
2.安全教育形式单调,教育效果有限
传统安全教育以讲座方式为主,说教的意味比较浓,较少利用其他丰富多样的灵活形式,很难从思想上触动学生,效果差强人意;在安全教育方面投放不足,导致安全教育设施比较落后或缺乏,不能满足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的需要。以新生入学教育为例,多数高校采用的方式是请负责安全的领导或保卫人员,对几百名学生开展讲座,教育效果有限。
3.安全防范技能欠缺,临场处置能力差
安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言传”还需“身教”,许多安全技能需要教师的现场指导、演示,还需要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在安全事故发生时真正起到实效。如简单的防身技能,遭遇火灾、地震时的逃生技能、落水时的自救以及对他人的施救等。
二、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对策的探讨
1.加强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安全教育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管理队伍是保卫干部与大学生辅导员为主体,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强化安全教育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稳定性、专业性、职业性的安全教师队伍,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通过各种培训渠道,提高并加强安全教育干部和教师的素养和管理水平,开展安全教育教学研讨和科学研究,加强团队能力建设;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从校外请法律、心理、社会等各方面专家加入到安全教育中,教学活动要有创新性,从而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2.充分利用典型事件开展安全教育
据一项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调查显示,有68%的同学认同利用典型事件开展安全教育,以活生生的事例警示学生。一是利用本校或社会上有较大反响的事故典型案例,通过各种场合、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警示教育;二是在校园人流比较密集的地方如食堂、操场悬挂安全宣传条幅,或摆放展板,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台和电子屏幕进行安全宣传和教育;三是邀请公安、交通、法院等部门到学校组织各种有关安全的专业展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受到安全教育;四是组织学生参加旁听法院庭审与大学生有关的案件或事故。
3.加强安全教育实践环节
有些高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当事人安全防范不到位,导致事故的发生。许多学生希望学校多举办实践性强的安全教育活动,并希望在临场时能真正发挥作用。比如,消防安全教育,除向学生宣传安全用火、用电知识外,还应该联合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进行消防安全演练,采取火灾现场演示、实际救火现场模拟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丰富教育内容,教学生学会使用消防器材,不定期组织火灾现场逃生演练等。有的高校开始尝试“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安全教育模式,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有规定教材、规定学时、进行考核、计算学分,以使安全教育规范化、常态化、高效化。在当前高校对安全教育还不十分重视,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背景下,这一模式无疑能极大地保证安全教育的质量,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4.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平台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从网络中学习,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而网络是把双刃剑,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而在判断上又不完全成熟,可能受到各种不良思想行为的腐蚀。因此,要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把握网络宣传的主动权,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确保网络信息方向的正確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专题内容;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强化学生法制观念;要建立求网上咨询的制度,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掌握学生的思想生活状态,消除不稳定因素。
5.大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校园安全环境的营造和学校安全文化的建设对加强大学生安全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要加大投入、健全制度、创新载体、全员参与,要安全教育和良好的育人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努力形成一种师生“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关心安全、人人自觉维护校园秩序”的优良安全文化氛围。
总之,要把高校安全教育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坚持以人为本,需要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聚合各方力量,齐抓共管,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绷紧“安全”这根弦,切实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姗姗.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及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9)
[2]梁卫玲.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3)
[3]赖晓琴、王建新等.建构宿舍安全文化,创建平安和谐校园[J].法制与社会,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