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8月,北京“十一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为了倾听民意,更好地制定北京市未来5年的城市发展规划,组织了数个专题的市民代表建言会,就一些关系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献计献策。其中第一个建言会的主题就是北京的城市人口问题。我有幸被选为40位代表之一参加了此次建言会。并在会上就如何调控迅速膨胀的北京城市人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提到了调控城市人口的关键是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机制(这是我们研究所部分同事的共识)。为此,政府可以在北京周边地区(包括郊区)试行“异地养老”实践,并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另有市民代表也提到可在北京周边建立老人宜居城镇,分流城区老年人口。没有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提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引起了激烈争论。我也“极不情愿地”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第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人物”。“异地养老”一时成为网络上的一个“热点”话题。这中间既有赞同的声音,也不乏“是驱逐还是温情”的质疑;既有专家学者的论述,也有普通百姓的言谈。社会和大众对老龄问题的关注与敏感,由此可见一斑。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进入加速人口老龄化和老龄问题日益突显的特殊历史时期,如何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使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过上有质量和幸福的晚年生活,不仅是政府需要优先考虑的一个国计民生问题,而且也是每个家庭必须面临的一种选择。“异地养老”将是其中无可回避的题中应有之意。事实上,“异地养老”在我国并非全新的新生事物,作为“异地养老”一种的城市退休职工回乡(原籍)养老,早就有之。“异地养老”本身也并非中国人的独创,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在实践。当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