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官僚资本”的组织部长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80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璧一石天下秀”,蜗居黄淮平原腹地的灵璧县,以闻名于世的磬石之秀傲视天下。2006年的5月,灵璧县原组织部长杨哲信卖官鬻爵大白于法庭,尤其是该县大部分乡镇官员的群体“受灾”,让人们对官场恶趣一览无遗。
  
  官以贿迁的杨氏规则
  
  杨哲信,1959年出生,入伍,转业从政,身材略显魁梧的他,貌不惊人,憨实的外表处处展现皖北汉子的固有特征。但靠着其人在官场如鱼得水的能力,在宿州,杨哲信不能不说是一个风云人物。2001年起,砀山县组织部副部长、灵璧县组织部长、宿州市组织部副部长,在4年的时间内,仕途顺风顺水,就在春风得意之时,由于背景的丧失而马失前蹄,杨哲信人到中年,却走向人生的黑暗角落。
  杨哲信把组织部长的职位当作摇钱树树,在灵璧的官场上犹如当年刘邦在垓下一样从容挥洒,一战定天下。外表憨厚的杨哲信深谙官场规则,尤其是官员的内心欲求。利用大小官员升迁欲望,宾馆、家中甚至工作的路上,大肆收取那些投机钻营者的贿金。据检察机关指控,在他担任安徽省砀山县组织部副部长、灵璧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宿州市组织部副部长的短短四年间,杨哲信充分利用自身“职能”优势,盘活官僚资本,先后接受98个官员的行贿,行贿金额高达98.4万元。还不惜制造假印鉴生产“官位”,在灵璧,一批批“捐官”应运而生。官以贿迁,成为灵璧政治生活中的一大潜规则。
  繁冗的起诉书记录,灵璧县灵城镇、黄湾镇、渔沟镇、虞姬乡等近20个乡镇的部分主要负责人或中层干部为了得到调整和升迁,在杨哲信任职期间,纷纷给杨哲信多次行贿。而杨哲信也投桃报李,使得他们中间大多数如愿以偿。知情人士介绍,除县直单位外,灵璧县19个乡镇,只有一个乡镇的领导没有以乡镇或者自己的名义给杨哲信送钱,但他为了孩子找工作也曾用钱作敲门砖拜访过杨哲信。
  灵璧坊间的共识,杨哲信虽然只是组织部长,但在乡镇谋正职或调进城以及调整到好的乡镇,杨哲信还是能够做到的。2003年春节后,灵璧县尹集镇党委副书记张某某为尽快调整为镇长,先后于2003年春节后、2003年11月份、2004年春节前共送给杨哲信人民币6000元。张当选镇长后,于2005年春节前送给杨人民币3000元;2002年底的一天,时任灵璧县娄庄镇镇长的任某为调整为镇党委书记,请杨哲信予以关照,杨应允并收受其人民币10000元。2003年3月,任某被任命为娄庄镇党委书记。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杨哲信的“诚信”在当地官员中有口皆碑,在浩荡的行贿队伍中,绝大多数都如愿以偿,而正是这样的“口碑”,杨家成为灵璧官员心中的福地。锻造这种“诚信”的背后当然有着更深远的、众所周知的原因,否则以区区一组织部长,杨哲信的能力超过了法规和纪律匡定的范畴。为维护自己的口碑,杨哲信为人办起事来尽心尽责。原灵璧县灵城镇公安分局教导员王峰为谋到分局局长职位,先后4次送给杨哲信30000元。在讨论王的分局局长问题上,分管副书记坚持不同意,为此,杨在夜晚打通这位副书记的电话,反复交涉,最后迫使这位副书记不得不让步。
  几乎又是一则腐败规律,像象所有贪官一样,杨哲信的身后也有一位“贪内助”。法庭之上,杨哲信对几笔财产的来源“说不清楚,”原因是自己的妻子尤惠萍收的。
   据检察机关指控,2004年12月,砀山县某小学副校长为调动工作找过杨哲信,杨也表示可以帮忙。2005年2月,该副校长将10000元送到杨的家中,由于杨不在家,他的妻子收下了这笔钱;砀山县工商局工作人员王某某是杨的亲戚,为能下乡挂职,怕杨不愿当面收钱,2005年3月趁杨不在家之际,以杨家买房需要钱为由送去4000元,杨的妻子问清来因后收下了钱;2004年元月的一天砀山县朱小楼中学办公室主任陈某为其调动工作一事通过中间人将30000元送给杨妻,并一再言明请杨哲信帮忙将其调进县城工作,尤收下后如实将此话转给了丈夫……在杨任砀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期间,身为妻子的尤惠萍积极充当“二传手”角色,一次又一次替丈夫收下数量不等的贿款,并在事后将送钱者的意图告诉杨哲信,从而为丈夫一步步滑向深渊,有意无意中推波助澜,完成其不可挽回的堕落。
  正是这样的组织部长,让灵璧的官场成为金钱角力之地,庸碌钻营之辈登堂入室,而正直有才之人只能靠边站。
  杨哲信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背景”,这个背景就是自己的姐夫曾任省委重要领导的王某某,而杨哲信的败落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锱铢必收的贪赃哲学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权柄在握的时候,杨哲信一次次向那些买官者伸手,多寡不计,深刻地阐释了杨氏贪赃哲学。检察机关起诉,杨哲信在2001年至2005年3月任砀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灵璧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宿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期间,收受98人及单位财物98.4万元,而收受财物的次数多达近300次,少的几百元,多的几万元,当地有人戏称“灵璧的官位不值钱”,可见杨哲信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经营之“用心”,颗粒归仓。
  2001年底,时任灵璧县娄庄镇纪委书记的张某某为任党委副书记一事请杨提供帮助,杨表示应允。2002年1月,张如愿担任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后为表示感谢于2002年春节后送给杨人民币1000元;2002年中秋节前、2003年春节前、2003年中秋节前,灵璧县县直工委副书记张某某为退休工作单位落实之事请杨哲信帮忙并送给其人民币2500元。3次行贿2500元,杨的“门槛”如此平易。
  然而,杨哲信的指控中亦有“大手笔”。在灵璧县有着诸多民间传说的公安局原王建华(此人已经移送司法机关),穷尽官场能力谋取局长职位后,为能享受副县级待遇,2004年上半年王建华投其所好,来到杨哲信的办公室,直言不讳地表明自己想享受副县级待遇的愿望,临走时王建华把装有20000元的纸袋塞进杨哲信的抽屉,而杨则难得糊涂顺水推舟。王建华的投资很快见效,如愿以偿地享受上了待遇,为报提携之恩,2005年春节前,王建华到已经调任宿州市组织部副部长杨哲信在宿州宾馆的宿舍送杨2000元;2004年11月,砀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某为能在工作职务上得到调整,请求杨哲给予关照,杨答应有机会跟有关领导打招呼,同年12月4日下午,杨在家中收受王某所送人民币20000元;无独有偶,就在这一天,杨还收受砀山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纪检组长朱某某人民币50000元。朱某某2004年9月为其本人的工作调整和其子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安排请杨提供帮助,杨答应帮忙。
  为了收取贿赂,杨哲信利用职务之便,有时不惜成为乡镇领导排除异己、党同伐异的工具。起诉书指控,2003年中秋节迁,时任灵璧县灵西乡党委书记的李某某请求杨哲信将时任乡长的杨某某调走或给其调整一个合适的位置,为达到这一目的不惜一次性送杨10000元人民币。杨欣然应诺。
  
  指鹿为马的造假游戏
  
  从砀山到灵璧而后宿州,杨哲信的职位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一路走高,但始终和干部的考核任用甚至提拔息息相关。而这位组织部长在玩非组织活动的同时,却玩出了规则,进行造假干部的游戏。姑妄言之,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组织部长参与制造假干部,杨哲信即便不能说是前无古人,也是罕见的。一段时间以来,街头制造假证的小广告铺天盖地,都是不法之徒下三烂的做法,而堂堂的组织部长也加入此行。
  2003年初,各县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医药局为主体外加卫生局药政科(股)。时任砀上县医药局副局长的张某某为调入药监局工作,但张不是公务员,省药监局文件明确规定非公务员身份不能进入药监局工作。张所谓的帮忙就是让杨帮助弄个假公务员身份。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