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解脲脲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an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解脲脲原体(UU)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生后入院24 h内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UU的采集和测定,并比较分析UU阳性组和UU阴性组的临床差异.结果 共纳入194例早产儿,其中UU阳性组46例,UU阴性组148例,出生平均胎龄(32.1±3.3)周,出生平均体质量(1 829±676)g,UU阳性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均低于UU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的出生窒息发生率和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U阳性组产前激素治疗、母亲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以及自然分娩的发生率均高于UU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的母亲年龄、自然受孕、母亲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U阳性组生后24h、72 h、7d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U阳性组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比率、气管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率、机械通气治疗(≥10d)比率、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率、再次气管插管治疗率、住院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以及脑室内-脑室周围出血(PVH-IVH)发生率高于UU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无创通气治疗、二次入院、ROP以及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UU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母绒毛膜炎(OR = 18.14,95%CI3.76~87.512,P=0.000)、胎膜早破(OR = 2.543,95%CI 1.081~5.985,P = 0.033)及自然分娩(OR = 2.42,95%CI 1.010~5.800,P=0.047),但UU阳性不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PVH-IVH以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早产儿呼吸道UU阳性可能与小出生胎龄、低出生体质量相关、BPD、ROP及PVH-IVH相关,但尚无很好的证据支持UU阳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对亚太血液联盟(APBN)成员与我国省级采供血机构部分执业指标比对结果比较,识别采供血最佳执业实践.方法 APBN8个成员和大陆23家省级采供血机构,根据APBN比对指标的名称
目的 通过检测高原缺氧环境下高原人群(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晚孕期胎儿脐动脉(UA)及和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参数,绘出血流参数散点图,找寻其随孕周的变化规律.探讨高原缺氧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