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顽童”夏志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p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志清曾在一次访谈中谈及生死的问题:“人是没有梦的,死掉了就死掉了。靠着我的书,我还可以多活几年。”如今,这位曾以独到眼光发掘出张爱玲、张天翼、钱锺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并最早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引进西方高等学府的老人,以92岁的耄耋之龄辞世。正如他所言,他的思想在作品中声光永存。
  《围城》是最有趣的小说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德威曾说过:“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领域里,夏志清教授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1961年,夏出版了第一本英文专书《中国现代小说史》,从而为西方学院内现代中国文学的研究奠定基础。”这部著作与正统的文学史观有很大差异,夏至清将以前被忽略和屏蔽的作家,如张爱玲、张天翼、钱锺书、沈从文等人列为佼佼者,认为他们的作品显现了“特有的性格和对道德问题的热情,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在那个时代,这种评价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因此有评论称,《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拓荒巨著,不亚于一次文学的革命。这部评论专著的出版,使40岁的夏志清跻身著名批评家之列。他的批评视野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即使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此书仍与当代的批评议题息息相关。
  夏志清曾说张爱玲“实在是好得不得了”,而钱锺书“好处就在于看得多”。在他眼里,张爱玲对人生无常无奈的感喟,与同时代主流作家的视野大相径庭。为此,张爱玲曾与他有大量的信件往来,信件数量仅次于张爱玲致好友宋淇夫妇的。夏志清也欣赏钱锺书的讽刺艺术,认为他是自清代《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以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并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他对钱锺书的关注曾闹过一出笑话。1975年,友人误传钱锺书过世,夏志清悲伤地写了一篇《追悼钱锺书先生》,并在报纸上发表。此事传到钱家,家人坐立难安。若干年后,钱锺书访问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当面作揖谢罪。
  在夏志清的论述中,最受争议的是对鲁迅地位的贬低。此外,夏志清对新文学的名家如茅盾、丁玲等评价也不高。他有一段评价鲁迅的话流传很广:“鲁迅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被人家捧得太高。鲁迅有一点最不好,他不喜欢自己的原配,但又不让她离开,又不跟她生孩子,这对女性很残忍啊。”此外,在2007年与深圳大学教授李凤亮(现深圳大学副校长)的系列访谈中,夏志清更如此评价鲁迅:“鲁迅到教育部之后,要到北京大学教书,才写成一本《中国小说史略》……他的好几个短篇小说,我在《小说史》里评得很公正;此外他那部散文诗《野草》非常精彩,可惜在《小说史》里不能评价。”这样的论断,别说中国学者了,外国汉学家都看不过去。捷克著名汉学家普实克在上世纪60年代曾写了篇书评《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问题和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批评夏志清的分析方法不够“科学”,夏志清对此事的回应是:“普实克是欧洲汉学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人,而且与丁玲、茅盾都是朋友。但他是外行,讲来讲去,1/3是讲鲁迅,茅盾、老舍懂一点,别的基本上不懂,或尚未看过。”
  胡适力排众议,送他留学
  夏志清1942年毕业于沪江大学英文系,这个大学是美国南方浸礼会办的教会学校。1946年,夏志清随长兄夏济安(著名学者、评论家)到了北京大学。当时,美国华侨李国钦捐助给北大文、法、理各一个留美名额,学校决定公平竞争,作文考题是《出洋留学两回事》,规定必须用英文写,另需有一篇用英文写的论文近作。夏志清凭研究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论文脱颖而出,以88分夺魁。但因他没有任何背景,榜示后有人不服。当时的北大校长胡适力排众议,把名额给了夏志清,送他到耶鲁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夏志清也因此成为抗戰胜利后第一个在美国名校拿到英文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对这段往事,夏志清曾说:“我运气好,当年胡适要是不给我奖学金,我就会埋没在国内。”
  1951年,夏志清作为耶鲁大学英文系的优等生,应聘一项计划,编撰一本名为《中国:地区导览》的手册。但他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很快消失,约满离职时,他已有了新的计划:撰写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协助下,夏志清于1952年至1955年间,利用在耶鲁英文系任研究员的机会,专心研读现代中国文学。当时,美国各大学的图书馆只有极少数中国现代文学图书,批评资料更是少之又少,但另一方面,资料的缺乏也给了夏志清很大的自由度,使他能作出自己的判断。1955年离开耶鲁时,夏志清已经完成《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主要部分。
  夏志清的学术成就,除了中国文学研究成果外,还有一批研究英美文学的论文及评论,被广泛引用。事实上,在海外学术界,他首先是被看作一名西方文学的专家。他被中国读者所熟悉的作品《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史论》都是先以英文出版的——后者是一部以独到眼光审视中国白话小说传统的著作。近些年,他还在大陆和港台出版了文学评论集《文学的前途》、《人的文学》、《新文学的传统》、《夏志清文学评论集》等。
  “我聪明得一塌糊涂”
  夏志清在学界素有“顽童”之称,他的趣事真是“一箩筐”。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朱崇科曾拜访过夏志清,他说:“夏先生和夫人王洞女士相当和蔼,两人配合非常默契。在夏先生的发言听起来有歧义或是过激时,在旁聆听的王女士经常会帮助补救。当时已经86岁的夏先生精神矍铄,是一个坦率机智的人,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他都口无遮拦。但说完后,又担心会伤害别人,往往会说,这段不要告诉其他人。他经常毫无保留地自我表扬,最爱重复的话就是‘我聪明得一塌糊涂’。”
  著名舞蹈艺术家江青曾在自传中写道,自己在纽约公演新编的独舞《征旅——花木兰》,当舞者与观众都静静地沉浸在舞蹈的意境中时,夏志清按照中国看戏的规矩,在观众席中以一声响彻云霄又尖又长的“好——”为江青喝彩,吓得江青把舞蹈动作全忘了,只好即兴编了几个新动作才把表演继续下去。事后,夏志清还得意地问:“我在台下给你喝彩,叫得好吧!”
  据王德威回忆,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色·戒》上映前,李安的团队希望听听文学家的意见,安排了一场小范围试映,看电影时夏志清“在不可怕的地方突然‘哎呀’一声,把全场的气氛都破坏了。在最露骨的性描写部分,他跑去跟夏师母说,这好像是真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回忆夏志清“是性情中人,直率,健谈,一见如故,谈得兴浓,常常爽朗地大笑。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毫不掩饰自己的自负。”夏志清还不时写信提醒比自己年轻的陈子善说:“子善啊,你要多吃维生素片。”让陈子善既感动又好笑。
  夏志清曾说自己并没有宗教信仰,“我哥哥死了多少年了,他从来没有给我托过一个梦。我从来没有梦到过我哥哥,也没有梦到过我爸爸妈妈。什么都不信最好,没有寄托。”但如今多少人午夜梦回之时,会对这位老人的无忌“童言”及渊深学养,生出深深的怀念以及挥之不尽的追思。
其他文献
诺贝尔奖从1901年设立,迄今为止已经有八百多人摘取了这一举世瞩目的桂冠。在人们的印象中,男性一直是诺贝尔奖的主宰,而女性获奖者则是凤毛麟角,获奖的女性——尤其是在科学类奖项中——不足5%。我们也许会对居里夫人的名字耳熟能详,但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这个名字又有多少人知道呢?而她——英国杰出的女化学家,就是那个在居里夫人光辉名字之后第三个拿到并
近年来,水彩画界有关“边界”的讨论从未停止.水彩画具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特性——透明与水性,但如果一味追求通透的审美品质,这种特性会限制画面表现的丰富性.为寻求突破,边
期刊
作为江西省首批文化艺术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印记赣鄱——江西版画研究展”于2020年1 1月在江西省美术馆展出以来,得到了全国八大美院在内的多所高校版画专业师生和艺术家们
期刊
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暨《毛泽东读书十法》《毛泽东是怎样读二十四史的》《忧患百姓忧患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座谈会,深感用这种特殊方式纪念、思念和怀
现如今,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21世纪,英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方式。早在小学已经开始教授英语课,这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标志。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让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杨荣国注视着机窗外墨黑的天宇,暗自感慨:人生不啻一次夜航当客机投向深邃无边的夜空时,六十六岁的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杨荣国注视着窗外墨黑的天宇,脸上雕
宗族,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单元,尤其是在宋明以后,具有相当全面的社会功能,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结构的基础。1而且,宗族制度与宗族组织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正统文化儒家文化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推行,在高中教学中,数学往往是一个较难的科目,同时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科目,所以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
制备Mg-3Sn-Mn合金型材,研究了连续流变成形工艺条件对制品组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轧辊转速一定而合金浇注温度在690-750℃变化时,随着浇注温度的降低,结晶前沿的成分过
一、半写生rn以前画画是先有草图,再入正稿,近几年是先画起来,在画的过程中把握,如果画完了仍然不满意,后面再补草图,利用PS工具推敲一番,最后借助照片完成作品.我不排斥画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