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极远端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f1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桡骨极远端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2例桡骨远端"分水岭"以远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AO/OTA分型:23B1 4例,23B2 3例,23C1 3例,23C3 2例;按骨折部位形态分为:单纯桡骨茎突骨折4例、单纯桡骨极远端骨折涉及关节面3例、茎突伴桡骨极远端关节面骨折3例、桡骨极远端关节面劈裂或塌陷2例。根据骨折类型及最小软组织损伤选择手术入路及复合内固定:单纯茎突骨折复位后选择单纯螺钉、克氏针或茎突钢板等固定;余骨折切开复位后采用复合内固定,配合"填塞、挤压"等效应确保最大程度牢靠固定、最小程度损伤血管、神经、肌腱及韧带等软组织。术后2周内观察创面及患腕软组织情况;术后3个月影像学评估骨折复位、愈合及内固定情况;术后12个月除对骨折愈合、内固定及骨关节炎情况进行影像学随访外,还对患者的腕关节疼痛、前臂旋转范围、握力、腕关节功能(DASH评分)等进行评估。

结果

12例患者均获至少1年随访。术后2周切口愈合良好,无软组织感染、坏死及血管神经并发症。术后3个月影像学显示骨折均有效愈合,骨折复位无丢失,除2例患者背侧各有1枚克氏针松动部分退出,于术后2.5个月和2.8个月时取出外,余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12个月随访发现先前2例克氏针松动中的1例患者腕部出现轻中度疼痛、握力及腕关节功能较对侧明显下降,影像学提示关节面局部塌陷、呈创伤性关节炎。余11例患腕无明显疼痛,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范围及握力达到健侧的80%以上,DASH腕关节功能评分为7~15分(平均11.9分)。

结论

桡骨极远端骨折常规掌侧钢板无法有效固定;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情况采用的复合内固定能提供骨折复位后的牢靠固定、减少软组织损伤及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某综合性医院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急性中毒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5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收治的660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60例急性中毒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1.36∶1);中毒高发年龄为≥30岁(78.79%);职业分布中农民最多(39.70%);以生活性中毒为主(88.18%),自杀是其主要原因(62.
目的探讨煤矿井下创伤致胫骨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1 090例煤矿井下受伤的胫骨骨折患者并发骨质感染的创伤类型、损伤部位、严重程度、治疗结果,将各危险因素与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57例均有急性及慢性骨感染临床表现,219例患者小腿红肿热痛,138例发生皮肤坏死、破溃、流脓。1995至2001年胫骨感染的发生率为31%,2002至2008年胫骨感染的发生
期刊
目的调查分析海上石油平台生产性噪声分布特点、作业工人接触噪声情况以及海上石油平台对噪声的防护措施。方法于2015年6至10月,选择中国海洋石油6个生产规模相近的石油平台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检测,了解海上石油平台噪声危害的现状。结果现场373个噪声测量点位中,噪声水平≥80 dB(A)的点位数占69.7%;噪声设备区域196个噪声测量点位中,噪声水平≥80 dB(A)的点位数占
目的了解某石英石加工厂粉尘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和改进效果。方法于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对该企业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及防护设施的调查与检测。结果该企业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20.64%,定性为矽尘;改进前该企业矽尘(总尘)和矽尘(呼尘)的浓度分别为1.6~9.7 mg/m3和0.5~2.9 mg/m3,超标率分别为100.0%和90.6%;采取设置除尘房、加装刀
目的探讨人血浆中硫化氢(H2S)定性定量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为H2S中毒提供诊疗依据。方法血浆中的H2S经醋酸锌沉淀蛋白并形成硫化锌(ZnS),加氢氧化钠(NaOH)溶液溶解变性蛋白,-18 ℃冰箱放置10 min,12 000 r/min高速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加0.2% N,N-二甲基对苯二胺于沉淀物中与ZnS作用,生成亚甲基蓝络合物,用UV-2600紫外分光光度仪,选择波长400~9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原发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弓远端或降主动脉的逆撕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结果。方法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对21例原发性逆撕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治疗。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2±9)岁。17例患者升主动脉表现为单纯壁间血肿,4例表现为假腔活动血流和部分血栓形成;8例患者降主动脉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