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沈从文作品中的白描手法

来源 :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沈从文作品中极普遍又极富特色的白描手法入手,分析其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温情。
  【关键词】白描;温爱
  白描原是绘画中的一个概念,不加色彩装点,人物形象只在一线一画中,后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运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沈从文作品中的诸多形象和情节,都只就事件进行简单记述,不加任何情感的表达,即白描手法。
  试从《三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中摘一段:
  “一个年青号兵不知从什么地方得来了一个葫芦,满葫芦烧酒,一个人很贪婪的躲到墙脚边喝,有些兵士见到了都去抢这葫芦,到后葫芦打碎,所有酒全泼在不十分干燥的石地上。号兵发急,大声地辱骂,而且追打抢劫他的同伴。”这里描写的本是一欢闹场面,可在沈的笔下,欢乐退隐了,倒是清淡中透出诙谐。那些兵士已不再是扛刀弄枪的武夫,却成了活泼可爱又顽皮又任性的孩童。吵闹的喧嚣省略了,可那吵闹中的谐趣被酝酿成酒香,藏于文字之后,在反复的阅读中弥久弥香。而此时的作者,或许就在某个角落,用他温情的目光,饶有兴趣地欣赏着那些兵士。
  白描在这里成了作者特有的幽默,它不是为了引你开怀大笑,可你的心却被暖着被烘着。
  但沈从文的白描大部分不是这种冬日暖阳,更多的是欲言难尽,沉默不已,叹息不已。
  同样出自《三个男人与一个女人》:“我们之间忽然发生了一个意外的变故。那号兵,走了一整天的路,到地后,大家皆坐下休息了,这年青人还爬上石狮子去吹了好几次号。到后脚一发麻,想从石狮子上跳下时,谁知两脚已毫无支持他那身体的能力,跳到地下就跌倒不能爬起,一双脚皆扭伤了筋,再也不能照平常人的方便走路了。” “一个意外的变故”,一个可以使一青年人生彻底改向的变故,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变故,然而我们很难一下觉出里面有多少深的情感。作者把悲隐了起来,平静的叙事中时时透着让人触动的怜爱。我们停留也只是因文笔的清新清香,但这只是白描给人的浅层感受。而深层次上,对人生的思考,对思考的凝练,使作者站在一个高点,再来叙写人生,叙写人生的无常。平淡的语言有了令人回味无穷的底蕴,沈的“温爱”深深藏于这底蕴中。白描便如一袭飘逸的轻纱,朦胧中的韵味更叫人流连。
  沉默可以是默语,叹息可以是浅叹,如上一段。有时沉默变为无语,叹息成为无声,具有欲说还休,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只有白描才能让人体会到这一点。
  引《萧萧》中两个细节:“吃香灰被她丈夫看见了,丈夫问这是做甚么,萧萧就说肚子痛,应当吃这个。” “她又常常往溪里喝冷水,给丈夫看见了时,丈夫问她,她就说口渴。”[4]幼稚糊涂的童养媳有了长工的孩子,长工却逃走了,于是她在一种莫名的恐惧中干了傻事。吃香灰、喝冷水,没死成,却被五岁的丈夫看见,要有个解释,她只说“应当吃”,只说“口渴”。这个女孩的心,浸在怎样的一种无处可诉的苦水中?读者从情节自可体会出来。沈没有进一步直接写她的内心,而是转到外面点了两个细节,粗读就那么淡淡的两笔,过后这两笔就愈来愈深,让人不断回味,时读时新。运用白描,内容看来不是很饱满,但他只是把饱满的工作留给了读者,从而使作品内容更丰满起来。
  到后萧萧的事被发现,唯一的亲人伯父也救不了她,又有了一处细节白描:“那伯父把这事告给了萧萧,就要走路。萧萧拉着伯父衣角不放,只是幽幽的哭。伯父摇了一会头,一句话不说,仍然走了。”萧萧在等待一个不可知的可怕未来,孤独害怕,惶惑不安,一个拉衣角的动作便体现无余了。此外,伯父老实忠厚、安于命运的性格也跃然纸上。白描画的是粗线,抓的却是典型。沉默不是安静,沈从文对他笔下的人物太富情感,他不忍心、更不甘心直直地说出来,而是让每个字都浸透温爱,然后平平地码起来,有心的读者任其取到第几层。
  《黔小景》中的白描则更有这样的效果,下面两段便摘自其中:
  “老人说是要睡,已走到他自己那个用木头隔开的一间房里睡去了。不过一会儿,这人却又走出来,说是不想就睡,傍到两个商人一同在灶边坐下了。” “第二天天明以后,他们起来时,屋子还是黑黑的,到灶边去找火媒燃灯,希奇得很,怎么老板还在那凳上,什么话也不说。开了大门再看,才知道原来这人半夜里死了。”淡,太淡了。官路旁丧子不久的的孤独老人,被两位借宿、不明实情的客人屡屡戳到伤痛处,竟莫名自欺地讲了许多高兴话,却在半夜寂寞无声地死去。故事本身已让人深深觉出悲痛,任何情感的抒发都会带点牵强而只能起到引人流泪的效果,作者隐没了一时可能有的所有冲动,就留下一抹淡淡的素写。或者我们会问,作者何以能如此克制?是作者内心本来刚硬吗?
  他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神圣伟大的悲哀,不一定有一滩血一把眼泪,一个聪明作家写人类痛苦或许是用微笑表现的。”他的微笑或许就包括了这些“极力避去文字表面热情”的白描吧。因此,沈作品的一时不能完全被人理解,不能怪读者,是沈技法太高了。
  而专就《黔小景》来说,这些平常文字及背后的“温爱”之流,已如木雕般深深刻在心坎上,每一次的重读回味,只能是情弥深意弥远,久久撼动一个人内心最柔弱的部分。
  白描在沈从文作品中是极常见的,比如《丈夫》结尾一段:“男子摇摇头,把票子撒到地下去,两只大而粗的手掌捣着脸孔,象小孩子那样莫名其妙的哭了起来。”乡下人拙于言语,但他们的情感同于所有人,其眼泪也是真诚的。作者的“温爱”是对他们的深深同情与完全信任,简单几笔无须累赘。又《菜园》的结尾:“玉家菜园改称玉家花园,是主人在儿子死去三年后的事。这妇人沉默寂寞的活了三年,到儿子生日那一天,天落大雪,想这样活下去日子已够了,春天同秋天不用再来了,把一点剩余家产全部分派给几个工人,忽然用一根丝绦套在颈子上,便缢死了。”娓娓道来,叙述冷静而不动声色。全篇在一种不露棱角的不平中结束,给人久久挥之不去的感慨与触动。
  总之,沈从文作品中的白描随处可见,似是顺手拈来,实则经过心灵的沉淀,温爱的浸润,让人读之如酌清茶,淡雅而沁人心脾。
  参考文献:
  [1]《沈从文小说选(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2]《沈从文文集》第十一卷,花城出版社,1984年
其他文献
人常说:写作要有素材。这里所说的素材,就是指作者在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尚未经过集中、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的原始材料,即留存在作者记忆里和笔记中的、比较分散的、紊乱的原始材料。这些素材,经过作者匠心独运地提炼、加工,写成文章,便可成为生活的整体反映。当然,素材有直接素材与间接素材之分。  直接素材,就是作者在亲身经历的社会生活中直接遭遇、直接感受、直接观察体验所积累起来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事件、
期刊
【摘要】正和学生真诚交谈,他们会告诉你许多苦恼。这些苦恼不少属于思想问题,性格问题或习惯问题。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比较复杂。比如,学习中越是想听懂的越是听不懂,越是想记住的越是忘得快;总感到生活单调乏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有时,明知道该干什么,可就是不想着手;即使强迫自己集中注意,也是“眼在黑板,心在窗外”,知道自己成绩下降,可还是看到课本就厌烦。作为教育工作着,我们了解和分析后,除了加强思想政治以外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探索出新的出路。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打开了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人做人。“不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就变得枯燥无味。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显然,数学课堂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可是,怎么组织、引导学
期刊
根据课标精神,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一直都是教学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问题。近几年来,有许多新的识字方法涌现出来。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意识字、部件识字等。这些识字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根据多年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实践和分析表明,遗忘率比较高,中下层生更为严重,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生字,忘了前面学过的生
期刊
教语文难,要教好语文更难,这是许多语文老师共同发出地一个感慨。现在有许多的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一上课就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课上了无生气、平静得像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活力,才导致了学生这样的学习状态。每一篇课文都是有灵魂的、有思想感情的、因而它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活动的、流动的。而不应该是僵硬化的、一成不变的。语文教师只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才会有无
期刊
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突出“以学为主”,积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第一,确定初读的基础性地位,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强化初读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感悟、积累与运用。一般而言,初读环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关键一项教学任务,是训练听、说、读、写有效的教学形式。笔者从培养阅读兴趣,布置阅读任务,以读为基础,让读为写指路几个方面浅谈培养阅读兴趣。  【关键词】兴趣;任务;读写  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部语文教学过程的轴心 ,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过:“十年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我亲身的教育教学体会,结合诗歌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论证了诗歌的美学教育,提出了对于诗歌的教学应该注重美学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画面美、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从而热爱诗歌,领悟诗歌。  【关键词】古诗;画面美;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能流传至今的古诗大多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国历来有“重诗教”的传统,教师应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
期刊
写字是一项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写字的基本功训练,逐步形成能力。低年级的写字教学尤其要抓好起步,夯实写字的基础,以实现课标提出的“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规范能力”的要求。  一、培养三种能力  字形是识字教学的主要方面,是儿童学习的新因素,因而字形的掌握就势必成为初入学儿童写字重点。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三种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