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文把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目标建立在对学生“健商”的促进上,认为这是当前时代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进而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进行的探讨,并认为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机制是实现这种价值取向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体育 有效教学 评价机制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体育教学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品质,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运用,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评价的使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高校体育是以大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本文把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目标建立在学生健康水平的进步或发展程度上,学生的“健商”有无进步或发展应是衡量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无效的重要指标。
一、“健商”促进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标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通常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不生病,但事实并非如此。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这一定义从三个不同层面来诠释健康的涵义,即身体层面、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这是一个立体复合型的定义,它反映了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相一致的现代健康观。体育的最本质的功能是强身健体,增进健康。高校体育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运用体育的健身功能,增进学生的健康,另一方面要以体育为载体,充分挖掘体育的其它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健商”促进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标准的特点是:在观念上,摒弃了不适应时代的体育教育观念,是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全面贯彻,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实施体育的终极目标;在具体的课程目标上,除了要完善了身体健康的目标外,还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从而全面实现体育课程价值目标;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淡化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运动兴趣、锻炼习惯、卫生习惯、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养成;在教学关系上,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上,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既评价结果又重视过程,既有自我评价,又有外部评价。
二、“健商”促进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现代教学论已经实现了从注重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价值取向到以注重建构学习主体为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往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过分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承及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以“健商”促进的体育课程将更加关注课程在健康、实用性、可持续性和个体需求等方面的价值体现,使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坚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身心健康的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以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法,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欲望,限制了他们对运动乐趣的体验,对规范和标准的盲目追求,使学生在没有体验到运动乐趣之前就已经厌倦了,课堂教学缺乏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从而使课堂失去了生命活力和创造特性,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让学生运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感受体育运动给身心带来的益处。因此体育教师要成为合格的健康教育者必须以确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自觉锻炼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锻炼习惯。因此,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方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由单纯的体育知识、技能传授者向健康教育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转换。
三、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健商”发展的关键。
体育评价是为体育教学目的服务的,根据“健商”理念、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建立科学而合理的多维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成绩进步幅度、应用技术和技能的能力等多方面加以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锻炼的动力,从而实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健商”的发展。既然“健康”的概念是指“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既然我们要讲求“身心并完”的健康理念,那么,体育课的“考试”就应转变为阶段性的健康检测,变成一种对过去阶段的总结和新阶段健康水平的目标与计划的确定。“考试”的观念、内容及方式方法由此会产生了迥异于前的变化。学生也会由“被考”转变为“考自己”、“自己考”。教师的“主考”角色也转化为“辅考”。试卷就是学生自身的健康实践——“我的健商水平与体育锻炼成效”。即: 以“健商测评”为主,辅之以体能测试、技能测试等,探索考评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以自我测试、相互评价等方式参与体育课成绩考评。具体做法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设定健康目标,制定健康计划(“运动处方”),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按时检测自己的健康状况,调整目标和计划。由此便产生一种全新模式的“学习”、全新模式的“考试”,一种开卷的又完全没可能也不需要作弊的考试。另外,国内外运动生理及医学等学科已经有着多种研究成果可用于健康水平的测试。如以“靶心率” 来评价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及不同运动史人群身体状态。体育界的体能测试也有可借鉴的内容及方面。还可以借鉴心理学中心理测试的一些简便有效的方法。其实,将拓展训练引入到体育课中,就已经会带来对个人以及“团队”的评价观念上的更新和方法上的“创造”。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能的增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健商”促进,不仅要注意绝对性评价,更要重视学生“健商”的发展性评价。高校体育教学要使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诊断改进、学会健身,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校体育 有效教学 评价机制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体育教学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品质,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运用,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评价的使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高校体育是以大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本文把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目标建立在学生健康水平的进步或发展程度上,学生的“健商”有无进步或发展应是衡量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无效的重要指标。
一、“健商”促进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标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通常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不生病,但事实并非如此。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这一定义从三个不同层面来诠释健康的涵义,即身体层面、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这是一个立体复合型的定义,它反映了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相一致的现代健康观。体育的最本质的功能是强身健体,增进健康。高校体育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运用体育的健身功能,增进学生的健康,另一方面要以体育为载体,充分挖掘体育的其它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健商”促进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标准的特点是:在观念上,摒弃了不适应时代的体育教育观念,是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全面贯彻,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实施体育的终极目标;在具体的课程目标上,除了要完善了身体健康的目标外,还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从而全面实现体育课程价值目标;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淡化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运动兴趣、锻炼习惯、卫生习惯、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养成;在教学关系上,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上,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既评价结果又重视过程,既有自我评价,又有外部评价。
二、“健商”促进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现代教学论已经实现了从注重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价值取向到以注重建构学习主体为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往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过分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承及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以“健商”促进的体育课程将更加关注课程在健康、实用性、可持续性和个体需求等方面的价值体现,使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坚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身心健康的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以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法,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欲望,限制了他们对运动乐趣的体验,对规范和标准的盲目追求,使学生在没有体验到运动乐趣之前就已经厌倦了,课堂教学缺乏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从而使课堂失去了生命活力和创造特性,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让学生运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感受体育运动给身心带来的益处。因此体育教师要成为合格的健康教育者必须以确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自觉锻炼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锻炼习惯。因此,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方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由单纯的体育知识、技能传授者向健康教育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转换。
三、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健商”发展的关键。
体育评价是为体育教学目的服务的,根据“健商”理念、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建立科学而合理的多维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成绩进步幅度、应用技术和技能的能力等多方面加以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锻炼的动力,从而实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健商”的发展。既然“健康”的概念是指“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既然我们要讲求“身心并完”的健康理念,那么,体育课的“考试”就应转变为阶段性的健康检测,变成一种对过去阶段的总结和新阶段健康水平的目标与计划的确定。“考试”的观念、内容及方式方法由此会产生了迥异于前的变化。学生也会由“被考”转变为“考自己”、“自己考”。教师的“主考”角色也转化为“辅考”。试卷就是学生自身的健康实践——“我的健商水平与体育锻炼成效”。即: 以“健商测评”为主,辅之以体能测试、技能测试等,探索考评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以自我测试、相互评价等方式参与体育课成绩考评。具体做法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设定健康目标,制定健康计划(“运动处方”),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按时检测自己的健康状况,调整目标和计划。由此便产生一种全新模式的“学习”、全新模式的“考试”,一种开卷的又完全没可能也不需要作弊的考试。另外,国内外运动生理及医学等学科已经有着多种研究成果可用于健康水平的测试。如以“靶心率” 来评价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及不同运动史人群身体状态。体育界的体能测试也有可借鉴的内容及方面。还可以借鉴心理学中心理测试的一些简便有效的方法。其实,将拓展训练引入到体育课中,就已经会带来对个人以及“团队”的评价观念上的更新和方法上的“创造”。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能的增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健商”促进,不仅要注意绝对性评价,更要重视学生“健商”的发展性评价。高校体育教学要使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诊断改进、学会健身,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