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不论是国际国内,会计的诚信都很值得人怀疑。本文结合实际,对会计诚信的必要做了具体分析;对于如何完善会计的诚信工作,也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会计诚信必要性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中外会计舞弊案件的不断公诸于世,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产生了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在现在的单位和企业中,会计诚信缺失,会计假账非常普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这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如何维护会计中的诚信原则,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
一、会计诚信的必要性分析
(一)符合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的要求
诚信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在经济活动中,若道德缺失,信用遭破坏,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市场经济越发展,诚信的作用越重要。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市场经济的交易双方都对对方缺乏诚信,那么交易也就无法形成,从而破坏市场经济的成长运行。
(二)符合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要求
“人无信不立”“一诺千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些古老的名言是我们传统道德对做人诚信的基本要求。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仅是—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
(三)是我国法律的要求
《会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单位领导人,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和共他会计资料的,或者利用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偷税或者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的,由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负责处理,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计法给了会计诚信法律要求,违反了的会计诚信,其实也就违反了法律要求。
(四)对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有重要作用
一个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无不是对客户城市守信,对社会诚实守信,对国家诚实守信。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把诚信作为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
(五)和谐社会建设的呼唤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转向“经济人”导向,人们的行为都受到利益的驱动,因而价值和道德评判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有与之适应的“游戏规则”,否则经济秩序就会混乱。而会计信息时市场经济条件下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国民经济体系的公平和效率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公正和运转良好的会计信用体系。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危害
会计诚信的缺失,会危害个人和企业的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对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也具有阻碍作用。所以,会计诚信的缺失不论是对个人,对企业,还是对社会和国家,都具有很大的危害。
(一)损害个人的利益。这种利益的损害首先是对投资者利益的直接损害。其次也是对会计人员自身的损害。《会计法》规定了会计诚信缺失实际上是一种违法甚至犯罪行为,而对法律的违犯,最终也必然是对自身利益的一种损害。
(二)损害企业的利益。会计诚信缺失是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的一种短期行为,这种行为是以虚化收入支出、债权债务、利润税金等为主要手段的,企业为了急功近利的需要,原始记录不再健全和完整,计量验收制度成为虚设,内部价格和各种定额不再发挥作用。结果全面弱化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使企业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三)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而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但影响了国家税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经济状况的偏离,从而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必然会削弱国家的经济基础,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利益的驱动是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
一些单位的管理层,在单位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不惜铤而走险,采用会计造假等手段谋取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能自觉的恪守诚信原则呢?可见,见利忘“义”是会计诚信缺失者的主要动因。
(二)内外监督约束机制的不建全和不到位以及法律规范不健全是空了。
有些会计领域现在还无法规,有些会计领域有法规、制度,但是执行起来相对较难或者是不执行;有些会计政策法规不是很完善,执行起来可“变通”,很容易得“利”。有些会计方面的法规制度过时,修要修订。
(三)屈从外部压力,会计人员被迫作假
会计人员的压力,主要是来自公司高层为了企业的发展和利益而带来的压力,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的会计不做假真的很难。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生存,为了能在这一团体中继续呆下去,就不得不做假账,不得不造假。
(四)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少数人员业务素质差。
国家财政部门举办的会计专业职称考试已经持续多年,考试规模运年扩大。另一方面,往往是一考了之,缺乏会计实务经验的人比比皆是。会计人员知识的缺陷,必然导致管理力不从心,在实际操作中,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五)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一是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可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摊待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益取得,来操纵利润,
二是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制造煮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
三是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位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要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
四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颁布。这就有 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六)体制转换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温床
我国有多年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是一种过度的经济形态,是以计划经济体制的正式确定为起点,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为终结。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转换政府职能和转换经营机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于是相关的利益主体就会利用这个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浑水摸鱼竹、“蒙混过关”,以丧失会计诚信为代价,获取局部的私利,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会计信用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度逐渐下降。
四、完善会计诚信的措施
(一)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提高造价成本。
如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推行诚信保险制度,实行市场退出机制,推行企业黑名单制。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
一是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队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不仅要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坐牢。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的得到的收益。
二是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虽然我国出现了许多公司会计造假事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起针对公司造假真正实施的民事赔偿案例,股民还没有得到违规公司是我一分钱赔偿。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
三是实行市场退出机制。我国要尽快构建有效地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只有这样,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才是真正可信的。
(二)加强会计诚信的法制和政府监管力度,发挥法律和行政力量。对会计造假行为,我们不仅要加大惩罚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诚信工程:
一是着力打造信用政府。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地方保护,提高政府的信用度。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浮夸风,把诚信作为一个地区、部门考核的政绩指标。
二是建立信用档案。目前,我们的信用档案还是空白。因此,我国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与个人要记录在案,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以及个人的诚信意识。
(三)加强社会教育机制,增强职业道德,启发行为人的良知。
依法治国的同时,加强以德治国。通过宣传和教育净化社会从业环境。对诚信社会、诚信经济显得尤为重要。让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会计信任的重要性,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单位和个人在各大媒体上披露其不诚信行为,强化诚倍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
(四)加强社会监督与评价机制,发挥社会力量。
是否遵守了道德标准,要靠社会舆论和公众的评价,而不仅仅是法院和政府认定。没有舆论支持的道德标准,只是纸面上的道德标准。目前对于造假账的舆论谴责已经给企业、会计师和审计师造成一定的压力,但这种谴责大多是针对整体而非具体企业,多数是学术性、政策性的而非实用性的。我们还缺乏评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环境、社会力量和动力机制。因此,要在法律上明确,根据公开的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所作的分析,属于舆论自由,不构成名誉侵权。应当建立和培植揭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市场力量,以改变目前造假力量大干抑制力量的失衡状态。
(五)大力开发、利用技术进步防止会计腐败。
电脑、因特网的出现,使信息交流方便了许多,也很容易实现会计的透明化管理。任何事情,只要真正做到透明,就很容易做到规范。当然,会计事务的许多信息都是不能向外公布的,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是,与之相似的政府的信息同样具有许多的保密性,而电子政务可以加强对政府的监督,促使政府廉洁自律,同理,也应该可以促进会计的诚信工作。其次,制定更合理、科学的会计制度,会计报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会计假账出现。
(六)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除了对会计人员加强教育,规范行为之外,对于公司及公司的领导层,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诚信的用人原则。聘用会计人员,首先选择的应该是有诚信的人,一个人专业技术能力很强,但是缺少诚信,我们是不应该聘用的。
二是充分发挥诚信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公司的领导层,也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会计人员做出一个诚信的榜样。
三是建立有效地内控制度,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的作用。
众所周知,朱镕基总理在他担任总理期间几乎没有为什么人、什么单位题字,他唯一的一次题字是在某会计院校检查工作时题下的“不做假账”。与共说这“不作假帐”四个字是为这所会计院校提的,倒不如说是社会提的,总之,会计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了现实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会计诚信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也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过,如果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相信会计的诚信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至少是缓解。
[关键词]:会计诚信必要性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中外会计舞弊案件的不断公诸于世,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产生了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在现在的单位和企业中,会计诚信缺失,会计假账非常普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这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如何维护会计中的诚信原则,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
一、会计诚信的必要性分析
(一)符合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的要求
诚信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在经济活动中,若道德缺失,信用遭破坏,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市场经济越发展,诚信的作用越重要。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市场经济的交易双方都对对方缺乏诚信,那么交易也就无法形成,从而破坏市场经济的成长运行。
(二)符合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要求
“人无信不立”“一诺千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些古老的名言是我们传统道德对做人诚信的基本要求。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仅是—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
(三)是我国法律的要求
《会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单位领导人,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和共他会计资料的,或者利用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偷税或者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的,由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负责处理,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计法给了会计诚信法律要求,违反了的会计诚信,其实也就违反了法律要求。
(四)对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有重要作用
一个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无不是对客户城市守信,对社会诚实守信,对国家诚实守信。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把诚信作为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
(五)和谐社会建设的呼唤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转向“经济人”导向,人们的行为都受到利益的驱动,因而价值和道德评判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有与之适应的“游戏规则”,否则经济秩序就会混乱。而会计信息时市场经济条件下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国民经济体系的公平和效率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公正和运转良好的会计信用体系。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危害
会计诚信的缺失,会危害个人和企业的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对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也具有阻碍作用。所以,会计诚信的缺失不论是对个人,对企业,还是对社会和国家,都具有很大的危害。
(一)损害个人的利益。这种利益的损害首先是对投资者利益的直接损害。其次也是对会计人员自身的损害。《会计法》规定了会计诚信缺失实际上是一种违法甚至犯罪行为,而对法律的违犯,最终也必然是对自身利益的一种损害。
(二)损害企业的利益。会计诚信缺失是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的一种短期行为,这种行为是以虚化收入支出、债权债务、利润税金等为主要手段的,企业为了急功近利的需要,原始记录不再健全和完整,计量验收制度成为虚设,内部价格和各种定额不再发挥作用。结果全面弱化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使企业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三)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而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但影响了国家税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经济状况的偏离,从而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必然会削弱国家的经济基础,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利益的驱动是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
一些单位的管理层,在单位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不惜铤而走险,采用会计造假等手段谋取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能自觉的恪守诚信原则呢?可见,见利忘“义”是会计诚信缺失者的主要动因。
(二)内外监督约束机制的不建全和不到位以及法律规范不健全是空了。
有些会计领域现在还无法规,有些会计领域有法规、制度,但是执行起来相对较难或者是不执行;有些会计政策法规不是很完善,执行起来可“变通”,很容易得“利”。有些会计方面的法规制度过时,修要修订。
(三)屈从外部压力,会计人员被迫作假
会计人员的压力,主要是来自公司高层为了企业的发展和利益而带来的压力,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的会计不做假真的很难。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生存,为了能在这一团体中继续呆下去,就不得不做假账,不得不造假。
(四)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少数人员业务素质差。
国家财政部门举办的会计专业职称考试已经持续多年,考试规模运年扩大。另一方面,往往是一考了之,缺乏会计实务经验的人比比皆是。会计人员知识的缺陷,必然导致管理力不从心,在实际操作中,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五)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一是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可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摊待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益取得,来操纵利润,
二是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制造煮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
三是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位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要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
四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颁布。这就有 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六)体制转换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温床
我国有多年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是一种过度的经济形态,是以计划经济体制的正式确定为起点,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为终结。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转换政府职能和转换经营机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于是相关的利益主体就会利用这个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浑水摸鱼竹、“蒙混过关”,以丧失会计诚信为代价,获取局部的私利,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会计信用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度逐渐下降。
四、完善会计诚信的措施
(一)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提高造价成本。
如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推行诚信保险制度,实行市场退出机制,推行企业黑名单制。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
一是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队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不仅要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坐牢。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的得到的收益。
二是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虽然我国出现了许多公司会计造假事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起针对公司造假真正实施的民事赔偿案例,股民还没有得到违规公司是我一分钱赔偿。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
三是实行市场退出机制。我国要尽快构建有效地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只有这样,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才是真正可信的。
(二)加强会计诚信的法制和政府监管力度,发挥法律和行政力量。对会计造假行为,我们不仅要加大惩罚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诚信工程:
一是着力打造信用政府。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地方保护,提高政府的信用度。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浮夸风,把诚信作为一个地区、部门考核的政绩指标。
二是建立信用档案。目前,我们的信用档案还是空白。因此,我国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与个人要记录在案,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以及个人的诚信意识。
(三)加强社会教育机制,增强职业道德,启发行为人的良知。
依法治国的同时,加强以德治国。通过宣传和教育净化社会从业环境。对诚信社会、诚信经济显得尤为重要。让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会计信任的重要性,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单位和个人在各大媒体上披露其不诚信行为,强化诚倍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
(四)加强社会监督与评价机制,发挥社会力量。
是否遵守了道德标准,要靠社会舆论和公众的评价,而不仅仅是法院和政府认定。没有舆论支持的道德标准,只是纸面上的道德标准。目前对于造假账的舆论谴责已经给企业、会计师和审计师造成一定的压力,但这种谴责大多是针对整体而非具体企业,多数是学术性、政策性的而非实用性的。我们还缺乏评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环境、社会力量和动力机制。因此,要在法律上明确,根据公开的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所作的分析,属于舆论自由,不构成名誉侵权。应当建立和培植揭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市场力量,以改变目前造假力量大干抑制力量的失衡状态。
(五)大力开发、利用技术进步防止会计腐败。
电脑、因特网的出现,使信息交流方便了许多,也很容易实现会计的透明化管理。任何事情,只要真正做到透明,就很容易做到规范。当然,会计事务的许多信息都是不能向外公布的,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是,与之相似的政府的信息同样具有许多的保密性,而电子政务可以加强对政府的监督,促使政府廉洁自律,同理,也应该可以促进会计的诚信工作。其次,制定更合理、科学的会计制度,会计报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会计假账出现。
(六)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除了对会计人员加强教育,规范行为之外,对于公司及公司的领导层,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诚信的用人原则。聘用会计人员,首先选择的应该是有诚信的人,一个人专业技术能力很强,但是缺少诚信,我们是不应该聘用的。
二是充分发挥诚信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公司的领导层,也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会计人员做出一个诚信的榜样。
三是建立有效地内控制度,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的作用。
众所周知,朱镕基总理在他担任总理期间几乎没有为什么人、什么单位题字,他唯一的一次题字是在某会计院校检查工作时题下的“不做假账”。与共说这“不作假帐”四个字是为这所会计院校提的,倒不如说是社会提的,总之,会计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了现实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会计诚信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也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过,如果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相信会计的诚信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至少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