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中地理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创造了条件,也让地理课堂充满了活力与趣味。在各类音视频教学课件、素材资源的整合中,教师结合地理学教学内容,合理导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透析地理知识,增进对抽象概念、问题的理解,提升了课堂教学成效。
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也给高中课程改革与创新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越来越多的地理音视频素材和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借助声、光、电、影、形等手段,帮助学生建构地理知识,增强地理素养。教师可引入一些新闻视频、纪录片、影视片段,开发与地理学相关联的课件等,来反映真实的地理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
例如,在学习关于地球气候变暖、荒漠化问题时,我们可以结合西南、西北地区的旱灾以及关于华北地区的雾霾新闻报道,让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环境变化来关注气候变暖。在引领学生认识地理人文知识时,可以结合央视《地理中国》《人与自然》等节目视频,结合某些地理主题进行欣赏、学习,加深对人文地理的识记与应用。同时,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着力运用信息化课堂,引领学生认识地理与生活、地理与社会等知识,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动态、多样的地理学,提升地理课程教学时代性、新颖性。各类音视频素材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也让地理课堂趣味横生,更能调动学生对地理学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从地理视频中形成独特见解和批判思维。教师要重视各类视频素材的挖掘与应用,转变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如能够利用计算机、投影机以及视频编辑软件、动画课件制作等软件系统,优化视频资源的呈现方式,更好地激活地理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从中活学活用,发展探究品质。
高中阶段地理课程教学中引入视频素材资源,其价值有三点。
1.激活对地理学的学习兴趣。地理学本身包含的内容知识点广阔,单纯学习地理学理论及知识难免枯燥。借助视频素材和资源,教师可以营造真实的、可视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中感受不同的地理现象,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如,学习世界各地的洋流分布特点时,由于洋流变化知识相对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结合视频整合,通过Flash动画视频来清晰、准确、科学、全面地展示世界洋流流向过程,加深学生对洋流流向的直观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在视频资源播放与导入中,课堂学习氛围被激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倍增。
2.视频素材的导入能够丰盈课堂教学内容。长期以来,教师在讲解地理知识时,以教材为主、适当辅助图示参考,教学方式单一,知识点呈现不连贯、不直观,课堂学习趣味偏低。视频素材的应用,特别是将图文并茂、动态的视频进行呈现,融入语言、文字、图示等地理信息,丰富了地理课堂知识内容,增加了信息量,也让学生对地理学有更真切的感知。如,在学习气象灾害时,我们可以播放关于2018年台风“山竹”的相关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台风的形成过程及其危害,学习并运用相关知识来应对台风,了解减灾防灾措施。
3.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在学习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这一内容时,可以播放央视新闻《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成为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剖析乡土案例,增加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在地理课堂上融入视频素材资源,需要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合理选择,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信息化教学是创新课堂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展现地理知识点时,要精心选择视频素材,保障教学目标的稳步实现。通常,一节课视频资源应用不宜过多,不超过3个为宜。根据教学任务,结合课时需要,要合理裁剪和整合视频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地质灾害案例时,我们结合汶川地震相关视频,以片段式呈現,让学生关注地震灾害的危害,由此来导出地震的成因分析以及预防地震灾害的方法等问题。同样,在视频素材运用中,要强调与教学主题的关联性,发挥视频素材直观、生动的特点,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感受、认识、理解地理学知识。从教学效果来看,视频素材本身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特点,能够较好地诠释地理现象。地理学专业性强、知识点综合性高,一些理论知识理解复杂,学生缺失直观体验,难以形成准确、清晰的概念认知。为此,我们借助视频素材资源,结合不同知识点来进行直观呈现,让学生从感性认知转向深度理解。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等知识时,教师通过对南北方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素材的整合编辑,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北方的飘雪,南方的阳光普照,来对比不同纬度差异下的地理环境。再通过对西北大漠与草原生态环境的对比,帮助学生梳理内陆自然带的差异性。由此,直观的地理视频,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了地理自然环境的特点,并从各地理要素差异中,掌握知识点。
当然,在进行视频选择与优化上,教师还要突出视频的针对性、准确性、科学性。在学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时,有教师播放了关于太阳系天体及演变的视频,但一些老视频依然展现的是“九大行星”,而事实上,冥王星已经排除在外,准确地讲应该是“八大行星”。所以,教师还要让学生从视频素材中学习最新的内容。
视频素材资源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要因时因地灵活选择播放方式,提升视频播放的效果,避免随意、过度占用课时。视频素材的播放时机选择很关键,还要调控好播放进度。视频本身直观形象,但又耗时,教师要从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平衡、综合,合理应用。
例如,在学习“三圈环流的形成”时,大气环流知识点相对复杂,学生理解有难度,我们可以先对该知识点进行讲解,待到学生“一知半解”之际,再插入精彩动态视频素材,让抽象艰涩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化地呈现出来,既促进了学生理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当然,在视频素材播放时,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任务,合理优化讲解、板书、挂图、视频等应用方式,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特别是在课业较重时,对视频素材资源的引入要把握最佳时机,视频长短也要进行合理控制,提升视频教学灵活性。对于一些地理新课而言,由于相关视频资源较长,如果边播边讲,则存在与教学内容吻合度不够等问题,还浪费了课时。为此,我们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提前设定好播放时段点,在需要导出视频时,进行片段式播放,之后再进行教学;当需要继续播放时,再调整到相应视频片段,进行延续播放,以此类推。
总之,高中地理视频素材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地理课堂趣味教学创造了条件,教师要合理把握教学节奏,关注视频资源科学应用。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激活学习趣味,在课程难点环节,降低理解难度,实现抽象知识具象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学习视频编辑、开发、制作方法和技术,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制作高效的视频素材,真正发挥视频资源的教学辅助作用,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顺河中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一、明确视频资源开发与应用地位,提升学生地理素养
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也给高中课程改革与创新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越来越多的地理音视频素材和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借助声、光、电、影、形等手段,帮助学生建构地理知识,增强地理素养。教师可引入一些新闻视频、纪录片、影视片段,开发与地理学相关联的课件等,来反映真实的地理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
例如,在学习关于地球气候变暖、荒漠化问题时,我们可以结合西南、西北地区的旱灾以及关于华北地区的雾霾新闻报道,让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环境变化来关注气候变暖。在引领学生认识地理人文知识时,可以结合央视《地理中国》《人与自然》等节目视频,结合某些地理主题进行欣赏、学习,加深对人文地理的识记与应用。同时,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着力运用信息化课堂,引领学生认识地理与生活、地理与社会等知识,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动态、多样的地理学,提升地理课程教学时代性、新颖性。各类音视频素材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也让地理课堂趣味横生,更能调动学生对地理学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从地理视频中形成独特见解和批判思维。教师要重视各类视频素材的挖掘与应用,转变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如能够利用计算机、投影机以及视频编辑软件、动画课件制作等软件系统,优化视频资源的呈现方式,更好地激活地理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从中活学活用,发展探究品质。
二、提质增效,发挥视频资源的应用性
高中阶段地理课程教学中引入视频素材资源,其价值有三点。
1.激活对地理学的学习兴趣。地理学本身包含的内容知识点广阔,单纯学习地理学理论及知识难免枯燥。借助视频素材和资源,教师可以营造真实的、可视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中感受不同的地理现象,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如,学习世界各地的洋流分布特点时,由于洋流变化知识相对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结合视频整合,通过Flash动画视频来清晰、准确、科学、全面地展示世界洋流流向过程,加深学生对洋流流向的直观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在视频资源播放与导入中,课堂学习氛围被激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倍增。
2.视频素材的导入能够丰盈课堂教学内容。长期以来,教师在讲解地理知识时,以教材为主、适当辅助图示参考,教学方式单一,知识点呈现不连贯、不直观,课堂学习趣味偏低。视频素材的应用,特别是将图文并茂、动态的视频进行呈现,融入语言、文字、图示等地理信息,丰富了地理课堂知识内容,增加了信息量,也让学生对地理学有更真切的感知。如,在学习气象灾害时,我们可以播放关于2018年台风“山竹”的相关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台风的形成过程及其危害,学习并运用相关知识来应对台风,了解减灾防灾措施。
3.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在学习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这一内容时,可以播放央视新闻《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成为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剖析乡土案例,增加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三、因势利导,撷取视频资源的关联性
在地理课堂上融入视频素材资源,需要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合理选择,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信息化教学是创新课堂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展现地理知识点时,要精心选择视频素材,保障教学目标的稳步实现。通常,一节课视频资源应用不宜过多,不超过3个为宜。根据教学任务,结合课时需要,要合理裁剪和整合视频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地质灾害案例时,我们结合汶川地震相关视频,以片段式呈現,让学生关注地震灾害的危害,由此来导出地震的成因分析以及预防地震灾害的方法等问题。同样,在视频素材运用中,要强调与教学主题的关联性,发挥视频素材直观、生动的特点,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感受、认识、理解地理学知识。从教学效果来看,视频素材本身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特点,能够较好地诠释地理现象。地理学专业性强、知识点综合性高,一些理论知识理解复杂,学生缺失直观体验,难以形成准确、清晰的概念认知。为此,我们借助视频素材资源,结合不同知识点来进行直观呈现,让学生从感性认知转向深度理解。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等知识时,教师通过对南北方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素材的整合编辑,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北方的飘雪,南方的阳光普照,来对比不同纬度差异下的地理环境。再通过对西北大漠与草原生态环境的对比,帮助学生梳理内陆自然带的差异性。由此,直观的地理视频,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了地理自然环境的特点,并从各地理要素差异中,掌握知识点。
当然,在进行视频选择与优化上,教师还要突出视频的针对性、准确性、科学性。在学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时,有教师播放了关于太阳系天体及演变的视频,但一些老视频依然展现的是“九大行星”,而事实上,冥王星已经排除在外,准确地讲应该是“八大行星”。所以,教师还要让学生从视频素材中学习最新的内容。
四、整合资源,增强视频教学的灵活性
视频素材资源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要因时因地灵活选择播放方式,提升视频播放的效果,避免随意、过度占用课时。视频素材的播放时机选择很关键,还要调控好播放进度。视频本身直观形象,但又耗时,教师要从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平衡、综合,合理应用。
例如,在学习“三圈环流的形成”时,大气环流知识点相对复杂,学生理解有难度,我们可以先对该知识点进行讲解,待到学生“一知半解”之际,再插入精彩动态视频素材,让抽象艰涩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化地呈现出来,既促进了学生理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当然,在视频素材播放时,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任务,合理优化讲解、板书、挂图、视频等应用方式,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特别是在课业较重时,对视频素材资源的引入要把握最佳时机,视频长短也要进行合理控制,提升视频教学灵活性。对于一些地理新课而言,由于相关视频资源较长,如果边播边讲,则存在与教学内容吻合度不够等问题,还浪费了课时。为此,我们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提前设定好播放时段点,在需要导出视频时,进行片段式播放,之后再进行教学;当需要继续播放时,再调整到相应视频片段,进行延续播放,以此类推。
总之,高中地理视频素材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地理课堂趣味教学创造了条件,教师要合理把握教学节奏,关注视频资源科学应用。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激活学习趣味,在课程难点环节,降低理解难度,实现抽象知识具象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学习视频编辑、开发、制作方法和技术,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制作高效的视频素材,真正发挥视频资源的教学辅助作用,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顺河中学)
(责任编辑 张 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