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教学策略是,幼儿教师应结合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将教育内容尽量地实现具体化与规范化;制定合理、科学的礼仪行为教学计划,进行高效的训练及示范明理;努力使幼儿礼仪教育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及生活化等。让幼儿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观念与礼仪行为,最终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旨在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文明习惯。
前言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礼仪教育受到了社会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且已被纳入幼儿园品德教育等重要教育课程。由于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在三岁至六岁之间,是培养其形成良好习惯的非常时期,把握这个阶段进行礼仪教育能够取得理想效果。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能够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经验,习得做人的基本道德素质,以此推动幼儿朝着社会性发展,为其日后的发展与成长奠定基础。下面,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就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一、教师应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力量
榜样能够温和地进入幼儿的内心深处。而幼儿接触最多就是父母与教师,因此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有着关键性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将会是幼儿模仿的第一素材。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时刻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力量,并且以此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礼貌文明行为。
教师应注重自身日常中的言语、行为及仪表等,从外观形象、内在修养等方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模仿对象。所谓外观形象,即包含着装修饰,并非是要求教师衣着华丽、浓妆艳抹,而是要求教师注重衣着得体。衣物颜色应以活力、热情的颜色为主,如红色、橙色、黄色等,应杜绝社会化的潮流装扮。教师的外观形象应显示出端庄、和蔼可亲等,这样能够真正地进入幼儿心灵。另外,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辞及表达习惯,尽量使用普通话、规范字,尽量减少地方方言的使用频率。无论是奖励还是批评幼儿都应使用文明语,以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幼儿可以正确运用文明语。幼儿长期生活在文明的语言环境中,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是文明事物,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熏陶,自然会模仿教师文明做人办事,以此达到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目的。
二、积极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
文明礼仪教育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成长为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教师应结合幼儿生理发展特点,不定期组织一些主题班会,比如以“文明礼仪”为主题,教师可组织幼儿在教室内张贴关于文明礼仪的标语,“你謙我让一起玩”“轻声慢语我最棒”及“伸伸手,弯弯腰,垃圾废纸不见了”等,并且搜集相应的宣传图片。整个活动过程就是在无形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感悟;教师也为幼儿传授一些礼仪知识,可根据“三讲三爱”的内容,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气氛,逐步增强幼儿的文明观念,激发他们的文明意识;促使幼儿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需注意,应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传播文明礼仪,以爱心感染幼儿,使其心灵种下礼仪文明的种子。借助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学习中,最终创设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将幼儿礼仪渗透到节假日中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节假日是具有较强礼仪性、道德性、风俗性和传统性的时期。在这些日子中,人们会进行不同的传统文明活动,且在活动中,继承及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因此,幼儿教师在节假日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幼儿的文明行为能力以及道德修养。
例如,在母亲节当天,幼儿教师可为幼儿布置学习任务,为母亲制作节日卡片,或者帮助母亲打扫家庭卫生等;在父亲节当天,可要求幼儿回到家庭中,为父亲洗一双袜子,或者给父亲一个吻等;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让幼儿为长辈表演节目,或者捶捶背等。上述一系列行为,可有效培养幼儿尊老敬老的道德品质。再或者,在植树节当天,幼儿园可组织“绿色家园”的活动,对幼儿渗透爱护环境的礼仪文明教育,激励幼儿传播文明行为。在幼儿植树结束时,制做出保护环境的手抄报,激发幼儿形成环保意识。同时,幼儿园可与附近的社区、学校联系,组织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拓宽幼儿视野和知识面,让幼儿在实践中,受到文明礼仪教育。
四、将家园合作与幼儿教育相结合
俗话是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做好家长的工作也是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要部分。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应积极配合家园教育,幼儿教师需与家长建立密切的交流关系,以家访、家园联系手册等方式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作为家长来说,应做好表率,通过自身的行为举止影响幼儿;幼儿园也应指导家长一些新型的教育方法,并联系家长组织一些亲子活动,注重幼儿与家庭的合作、沟通。从而推进幼儿将文明礼仪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也有助于提升幼儿园礼仪教育质量。
五、结语
总之,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开展,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幼儿园教师,务必探索出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孩子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前言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礼仪教育受到了社会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且已被纳入幼儿园品德教育等重要教育课程。由于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在三岁至六岁之间,是培养其形成良好习惯的非常时期,把握这个阶段进行礼仪教育能够取得理想效果。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能够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经验,习得做人的基本道德素质,以此推动幼儿朝着社会性发展,为其日后的发展与成长奠定基础。下面,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就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一、教师应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力量
榜样能够温和地进入幼儿的内心深处。而幼儿接触最多就是父母与教师,因此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有着关键性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将会是幼儿模仿的第一素材。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时刻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力量,并且以此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礼貌文明行为。
教师应注重自身日常中的言语、行为及仪表等,从外观形象、内在修养等方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模仿对象。所谓外观形象,即包含着装修饰,并非是要求教师衣着华丽、浓妆艳抹,而是要求教师注重衣着得体。衣物颜色应以活力、热情的颜色为主,如红色、橙色、黄色等,应杜绝社会化的潮流装扮。教师的外观形象应显示出端庄、和蔼可亲等,这样能够真正地进入幼儿心灵。另外,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辞及表达习惯,尽量使用普通话、规范字,尽量减少地方方言的使用频率。无论是奖励还是批评幼儿都应使用文明语,以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幼儿可以正确运用文明语。幼儿长期生活在文明的语言环境中,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是文明事物,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熏陶,自然会模仿教师文明做人办事,以此达到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目的。
二、积极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
文明礼仪教育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成长为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教师应结合幼儿生理发展特点,不定期组织一些主题班会,比如以“文明礼仪”为主题,教师可组织幼儿在教室内张贴关于文明礼仪的标语,“你謙我让一起玩”“轻声慢语我最棒”及“伸伸手,弯弯腰,垃圾废纸不见了”等,并且搜集相应的宣传图片。整个活动过程就是在无形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感悟;教师也为幼儿传授一些礼仪知识,可根据“三讲三爱”的内容,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气氛,逐步增强幼儿的文明观念,激发他们的文明意识;促使幼儿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需注意,应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传播文明礼仪,以爱心感染幼儿,使其心灵种下礼仪文明的种子。借助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学习中,最终创设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将幼儿礼仪渗透到节假日中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节假日是具有较强礼仪性、道德性、风俗性和传统性的时期。在这些日子中,人们会进行不同的传统文明活动,且在活动中,继承及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因此,幼儿教师在节假日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幼儿的文明行为能力以及道德修养。
例如,在母亲节当天,幼儿教师可为幼儿布置学习任务,为母亲制作节日卡片,或者帮助母亲打扫家庭卫生等;在父亲节当天,可要求幼儿回到家庭中,为父亲洗一双袜子,或者给父亲一个吻等;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让幼儿为长辈表演节目,或者捶捶背等。上述一系列行为,可有效培养幼儿尊老敬老的道德品质。再或者,在植树节当天,幼儿园可组织“绿色家园”的活动,对幼儿渗透爱护环境的礼仪文明教育,激励幼儿传播文明行为。在幼儿植树结束时,制做出保护环境的手抄报,激发幼儿形成环保意识。同时,幼儿园可与附近的社区、学校联系,组织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拓宽幼儿视野和知识面,让幼儿在实践中,受到文明礼仪教育。
四、将家园合作与幼儿教育相结合
俗话是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做好家长的工作也是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要部分。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应积极配合家园教育,幼儿教师需与家长建立密切的交流关系,以家访、家园联系手册等方式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作为家长来说,应做好表率,通过自身的行为举止影响幼儿;幼儿园也应指导家长一些新型的教育方法,并联系家长组织一些亲子活动,注重幼儿与家庭的合作、沟通。从而推进幼儿将文明礼仪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也有助于提升幼儿园礼仪教育质量。
五、结语
总之,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开展,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幼儿园教师,务必探索出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孩子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