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996115122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说明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进行积极探索,燃起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兴趣”是孩子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全凭兴趣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下面笔者试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做法。
  一、联系实际,唤起兴趣
  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多地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例如:教学常见的百分率时,我首先组织学生开展扔沙袋打靶游戏,请学生算一算自己打靶的命中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竞赛,请学生算一算自己口算的准确率,最后请学生算一算,今天本班学生的出勤率。这种源于学生生活并服务于学生生活的数学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自边,感受了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情景,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出三道除法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第一道能除尽,第二题补0后能除尽,第三道则是多少个0 也无法除尽。当学生算到第三题时,纷纷举手问老师:您是否把题出错了?有的学生报怨说:“这第三题到底算到哪辈子才能完呀!老师估计到全班学生都已算到第三题,并产生很大困惑时,认为最佳的教学时机已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探索规律,引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解答某个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探索、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愉悦的体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9加几”时,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计算方法,正确地得出计算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总结出“凑十”的计算规律。当学生学习“8加几”、“7加几”时就能利用规律依此类推了。掌握了规律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就进一步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比例应用题后,教师设计这样一道题:一辆车2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看看谁想的方法最多。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不同的解答方法。
  当同学们说出一些基本的解法后,教师接着说:“还有没有其他的解答方法,请同学们讨论。”这时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举手回答:“也可以用分数的知识解答。把2小时看作占5小时的2/5,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式:120÷2/5。”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外活动,发展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可以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教师应积极组织好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环境。数学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需要课内学习的知识作基础,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重复。课外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参加。如低年级可以组织讲数学故事、做数学游戏、猜数学谜语等。中高年级可以组织开展数学竞赛、建立数学园地、出数学墙报或小报等。让学生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不断地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兴趣和能力影响和制约着学习的成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成败的关键。浓厚的兴趣能激励人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丰富地想象。也能促使人们积极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切实认识到:学生思维敏捷与否,解题能力的高与低,关键在于教师的指点与引导。正确的引导,能使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吸取“营养”,自觉养成精思巧想的聪敏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 结合实践谈谈我的一点作法和体会。  一、设疑激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导入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
期刊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他的巨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数学化”概念,即“抽象——符号——应用”的过程。他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创造,把前人已经创造过的数学知识重新创造一遍。因此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教学都要体现“数学化”的教学思想,要揭示数学的形成过程。  简单地说: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
期刊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突破单纯的只注意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善于用语言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共同围绕教材创造和谐的情景,愉快的吸收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行能力的提升与训练。教师必须一改“一言堂”的作风,鼓励学生勤思多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说感想,在教师的指导、点拨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要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感知、领悟、内化、升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情景的实施大致可以用以下的模式: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导演)→尝试学习(学生演戏)→铺垫研究(教师导演)→解决
期刊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蕴是什么?叶老并不明示。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
期刊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提高,人们从热闹的课堂氛围中逐步意识到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方面来,教师渐渐意识到必须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要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质量不佳,学生积极性性差,普遍感到数学课枯燥、乏味,学习效率很低,使学生在很多方面与城里的学生相去甚远,这与学生本身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狭窄、反应能
期刊
近日有幸听了五位老师的数学概念课。精练的教学语言,清新的风格,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张弛有度的课堂调控,让我久久回味。其中陈秀老师执教的《角的认识》让我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又多了一些新的感悟。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客观事物的“数”与“形”的科学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抽象又枯燥的。于是,有的老师把概念嚼碎了,取出精华一点点喂入学生嘴中;有
期刊
【摘要】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粗心是学生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调查了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中粗心所表现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粗心变细心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习惯;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1]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大,既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数
期刊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