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幼互动”是这几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特别是在新《纲要》中更是处处体现师幼互动的教育理念,因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在学校进行的“幼儿园理想语言活动的探索”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活动中普遍存在幼儿自愿主动表达的机会少,师生间的互动较少,幼儿自主建构知识的空间小的问题。在深入领会《纲要》的精神以后,我进一步认识到“有效的师幼互动才能生成有效的教育因素,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师幼互动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这几句话的含义。“怎样的师幼互动才是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引发了我的思考。顺着这一思路,我开始在语言教育领域中探索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要想找到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就必须找到影响师幼互动的不利因素。高高在上的教师身份是幼兒与教师之间的一堵围墙,以成人的眼光帮幼儿选择必须学些什么,使得幼儿与教师之间没有了沟通点,缺乏想象力的提问让幼儿觉得乏味。那么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平等、自由的师幼互动的精神环境,让幼儿敢于表达
《纲要》中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发展幼儿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平等、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需要和谐默契的师幼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教师是和他们一起玩,一起成长的,教师要将自己定位在与孩子平等的平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和力”。在教师亲和力的影响下,伙伴间的亲密、教师的亲切、和谐的班级环境,这些都为幼儿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自由、愉快的语言运用的外部氛围,让幼儿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与教师、同伴以及其他人交流。如在每次的晨间点名时,我让幼儿主动来点名,刚开始是一些能力强的孩子,慢慢地班上的幼儿都喜欢上了“点名”这份工作,有些幼儿在点名的过程中出现串号,从19号一下就到30号,这时我就会很自然地说“应该是到20号了”,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几个不喜欢发言的幼儿也都愿意在集体面前说话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点名工作,既激发了幼儿乐于开口说话的欲望,又增强了幼儿继续交流的自信心。我们还围绕一些热点话题或是幼儿所熟悉、喜爱的一些事物,引导幼儿围绕它们进行讨论,孩子们在讨论中往往特别激动,争着抢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先采用三三两两或是分组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几个人轮流说,这样交往的愿望也就得到了满足。每个人都在宽松的氛围中拥有了运用语言的机会,不仅拓宽了幼儿的思维,还能让幼儿在自由的交流中相互促进。
二、注重与幼儿进行“平视”的语言交流学习,让幼儿乐于表达
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幼儿。这种“平视”的眼光就是要真正地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从幼儿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这种以平等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与幼儿沟通,也最易被幼儿接纳,即达到“共同兴趣点的汇合”,也就是“视界融合”。如在学习词汇“四脚朝天、捧腹大笑、汗流浃背”的过程中,如果单纯通过语言的解释,孩子的印象肯定不深刻,于是我先采用肢体动作、表情引导孩子理解词义,然后启发幼儿想想“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情景中能用上这些词汇”。带着这个问题,幼儿回去后通过调查、翻阅书籍、收看探索频道,尝试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查找资料。在了解了这些成语的应用范围之后,幼儿经常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交流,如下雨时小朋友会互相提醒——“小心走路,不要摔个四脚朝天。”户外活动中也常听到如此关心的话语——“哎呀!你已经汗流浃背了,快去擦擦汗。”因此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当以幼儿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并站在幼儿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探索行为,并积极、充分地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共同建构经验,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与学习动力,使幼儿产生尊重、信任、喜爱的情绪体验,以此带来更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
三、深入有效地参与和引导会话,让幼儿学会表达
在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和安全的外部氛围作基础,更需要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对此我有两点体会:
1.提供适宜的问题情境,真诚倾听
教师的提问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设置问题的技巧,我们的活动才会变得更加生动和精彩,教师要从细节入手,关注教学中的提问策略。首先教师的提问要适合不同年龄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其次提问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再次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使幼儿充分地发挥想象、扩展思维,积极大胆地表达;最后提问要由浅入深,简洁、系统,使幼儿能系统地掌握知识,唤起幼儿想象和思维,以及对故事活动的兴趣,愿意主动、积极地来进行表达。在生活故事中我们主要采用启发式提问,通过提问让幼儿将故事情节迁移到自己的平时生活中,在回忆中进行积极表达。在童话故事中我们主要采取开放式提问,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导,使幼儿浮想联翩,使想象的触角越伸越远,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在寓言故事中我们主要采用比较式提问,让幼儿可以凭借日常生活积累的表象,大胆想象。在科幻故事中我们主要采取递进式提问,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好奇心,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表达。神话故事中我们主要采取多样式提问,让幼儿通过多种思维得到更好的答案。幽默故事中我们主要采取互动式提问,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地思考、主动地表达。
2.适宜地解读和回应
如在开展诗歌《摇篮》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的课件进行教学,把画面、声音及音乐结合起来制作成生动的教学课件,通过欣赏激发幼儿兴趣后,我为幼儿提供和设计了几个真实而有意义的——关于“家”的问题情境,让幼儿说自己的家,听同伴的家,由此产生了能使幼儿参与互动的话题内容,我耐心倾听幼儿天真朴素的言语,在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适宜的回应,如重复、解释、追问、建议、质疑、求证等,使师幼之间始终保持着积极而有效的互动,既引导幼儿进入诗歌优美的意境中,感受诗歌清新、明朗的语言风格,又提升了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其较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
四、及时有效地调整语言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在语言活动中当幼儿的反应和教师预设的情形不一致时,我们应做到:真正关注幼儿的需要,给予幼儿充分发展的机会,适当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师幼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互相影响、双向交流的同伴关系。若教师从活动中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感受与需要,准确地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帮幼儿解决困难,获得知识与体验,幼儿势必会得到适宜的富有个性化的发展。我们预设的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着幼儿的需要而灵活地、及时地调整。
总之,现代的幼儿教育已从原先单纯的教师教、幼儿学,向师生、生生互动互学方向发展。如果老师从一开始刚接触到一群并不熟悉的幼儿时,就注重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走近幼儿的心灵,在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提供能吸引幼儿注意的环境和操作材料,同时善于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随机应变,善于捕捉幼儿发出的信息,能走进幼儿的心灵与幼儿交流,便能生成支持性的互动、欣赏似的互动、朋友式的互动、多角度和多层面等有效的师幼互动,从而有效地提高语言教育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要想找到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就必须找到影响师幼互动的不利因素。高高在上的教师身份是幼兒与教师之间的一堵围墙,以成人的眼光帮幼儿选择必须学些什么,使得幼儿与教师之间没有了沟通点,缺乏想象力的提问让幼儿觉得乏味。那么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平等、自由的师幼互动的精神环境,让幼儿敢于表达
《纲要》中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发展幼儿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平等、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需要和谐默契的师幼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教师是和他们一起玩,一起成长的,教师要将自己定位在与孩子平等的平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和力”。在教师亲和力的影响下,伙伴间的亲密、教师的亲切、和谐的班级环境,这些都为幼儿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自由、愉快的语言运用的外部氛围,让幼儿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与教师、同伴以及其他人交流。如在每次的晨间点名时,我让幼儿主动来点名,刚开始是一些能力强的孩子,慢慢地班上的幼儿都喜欢上了“点名”这份工作,有些幼儿在点名的过程中出现串号,从19号一下就到30号,这时我就会很自然地说“应该是到20号了”,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几个不喜欢发言的幼儿也都愿意在集体面前说话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点名工作,既激发了幼儿乐于开口说话的欲望,又增强了幼儿继续交流的自信心。我们还围绕一些热点话题或是幼儿所熟悉、喜爱的一些事物,引导幼儿围绕它们进行讨论,孩子们在讨论中往往特别激动,争着抢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先采用三三两两或是分组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几个人轮流说,这样交往的愿望也就得到了满足。每个人都在宽松的氛围中拥有了运用语言的机会,不仅拓宽了幼儿的思维,还能让幼儿在自由的交流中相互促进。
二、注重与幼儿进行“平视”的语言交流学习,让幼儿乐于表达
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幼儿。这种“平视”的眼光就是要真正地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从幼儿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这种以平等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与幼儿沟通,也最易被幼儿接纳,即达到“共同兴趣点的汇合”,也就是“视界融合”。如在学习词汇“四脚朝天、捧腹大笑、汗流浃背”的过程中,如果单纯通过语言的解释,孩子的印象肯定不深刻,于是我先采用肢体动作、表情引导孩子理解词义,然后启发幼儿想想“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情景中能用上这些词汇”。带着这个问题,幼儿回去后通过调查、翻阅书籍、收看探索频道,尝试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查找资料。在了解了这些成语的应用范围之后,幼儿经常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交流,如下雨时小朋友会互相提醒——“小心走路,不要摔个四脚朝天。”户外活动中也常听到如此关心的话语——“哎呀!你已经汗流浃背了,快去擦擦汗。”因此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当以幼儿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并站在幼儿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探索行为,并积极、充分地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共同建构经验,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与学习动力,使幼儿产生尊重、信任、喜爱的情绪体验,以此带来更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
三、深入有效地参与和引导会话,让幼儿学会表达
在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和安全的外部氛围作基础,更需要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对此我有两点体会:
1.提供适宜的问题情境,真诚倾听
教师的提问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设置问题的技巧,我们的活动才会变得更加生动和精彩,教师要从细节入手,关注教学中的提问策略。首先教师的提问要适合不同年龄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其次提问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再次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使幼儿充分地发挥想象、扩展思维,积极大胆地表达;最后提问要由浅入深,简洁、系统,使幼儿能系统地掌握知识,唤起幼儿想象和思维,以及对故事活动的兴趣,愿意主动、积极地来进行表达。在生活故事中我们主要采用启发式提问,通过提问让幼儿将故事情节迁移到自己的平时生活中,在回忆中进行积极表达。在童话故事中我们主要采取开放式提问,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导,使幼儿浮想联翩,使想象的触角越伸越远,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在寓言故事中我们主要采用比较式提问,让幼儿可以凭借日常生活积累的表象,大胆想象。在科幻故事中我们主要采取递进式提问,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好奇心,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表达。神话故事中我们主要采取多样式提问,让幼儿通过多种思维得到更好的答案。幽默故事中我们主要采取互动式提问,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地思考、主动地表达。
2.适宜地解读和回应
如在开展诗歌《摇篮》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的课件进行教学,把画面、声音及音乐结合起来制作成生动的教学课件,通过欣赏激发幼儿兴趣后,我为幼儿提供和设计了几个真实而有意义的——关于“家”的问题情境,让幼儿说自己的家,听同伴的家,由此产生了能使幼儿参与互动的话题内容,我耐心倾听幼儿天真朴素的言语,在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适宜的回应,如重复、解释、追问、建议、质疑、求证等,使师幼之间始终保持着积极而有效的互动,既引导幼儿进入诗歌优美的意境中,感受诗歌清新、明朗的语言风格,又提升了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其较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
四、及时有效地调整语言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在语言活动中当幼儿的反应和教师预设的情形不一致时,我们应做到:真正关注幼儿的需要,给予幼儿充分发展的机会,适当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师幼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互相影响、双向交流的同伴关系。若教师从活动中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感受与需要,准确地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帮幼儿解决困难,获得知识与体验,幼儿势必会得到适宜的富有个性化的发展。我们预设的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着幼儿的需要而灵活地、及时地调整。
总之,现代的幼儿教育已从原先单纯的教师教、幼儿学,向师生、生生互动互学方向发展。如果老师从一开始刚接触到一群并不熟悉的幼儿时,就注重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走近幼儿的心灵,在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提供能吸引幼儿注意的环境和操作材料,同时善于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随机应变,善于捕捉幼儿发出的信息,能走进幼儿的心灵与幼儿交流,便能生成支持性的互动、欣赏似的互动、朋友式的互动、多角度和多层面等有效的师幼互动,从而有效地提高语言教育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