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個平常的日子,记者走进余江县一所普通的村小——杨溪小学的一间教室。教室里,陈玲珍正在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语文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堂上,陈玲珍千方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和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她让孩子走入文本,发挥想象:“漆黑的夜晚,如果你迷路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如果你发现了北极星,你又有什么感觉?”孩子们在陈老师富有启迪的语言中领会到了大自然的奥秘,也增强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当得知我们要采访她,陈玲珍朴实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羞涩,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真的没做什么特别的事,就是想好好教书,不想耽误村里孩子们的前程。”1995年9月,刚刚走出校门的陈玲珍分配到余江县杨溪小学任教,一干就是22年。这么多年来,她对教育倾注一腔热血,带着一份执着。2016年,她被评为“江西省最美乡村教师”。
[坚定,是她的人生信条]
陈玲珍是土生土长的杨溪人,作为一个普通农家女,她深知农村孩子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读书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她心中一直怀揣着当一名教师的梦想。1992年中考,为了圆自己的教师梦,成绩优异的她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又回到了熟悉的家乡,这里有她熟悉的一切,更是她放飞梦想的新起点。
“当时的学校条件很简陋,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老师也非常紧缺。有不少老师都因为觉得在这里前途渺茫,先后离开。我经常一个人负责好几个年级的所有课程,忙得晕头转向。”“农村的孩子大多家庭教育缺失,有时教起来格外费劲,好在我熟悉他们的习惯,对症下药,他们的学习都能跟得上,这也是我最欣慰的。” 陈玲珍回忆起初涉讲坛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做事仅仅凭着一腔热情是不够的,为此,她精心钻研业务。多少个夜晚,多少个周末,陈玲珍放弃了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机会,守着一堆教案、教育教学书籍,伴着一盏孤灯。她认真地读着、记着……她还经常下载优秀的教学课件仔细揣摩,向有经验的专家、教师请教;在课堂上大胆创新,唤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在陈玲珍肩上,一个字:累。可是看到学生进步了,家长开心了,她心里也乐开了花。她执教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教学竞赛中也总是捷报频传。
坚定,是陈玲珍的人生信条。
农村教师的待遇一直不佳,陈玲珍最初工作的时候,每月工资只有两三百元,还要帮助家里甚至给学生垫付学杂费,平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来岁的年纪,正是女孩子最青春、最爱美的时候,她却难得为自己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有同学打趣说:“你还不如跟我去开服装店,赚的钱都比你那点工资高得多。”陈玲珍只是笑笑,在她心里,教书育人是她无悔的选择,她一心忙着自己的这块山村教育“责任田”。
因教学成绩突出、各方面表现优异,县教体局的领导非常希望她能竞聘去县城学校。朋友来劝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考虑考虑吧!”陈玲珍却不为所动,她深深眷恋着家乡的这片土地,坚定了扎根乡村的信念。教好她的孩子们,成为陈玲珍永久的人生坐标。
[心里永远装着学生]
“她心中只有学生,20多年来尽心敬业,总是毫无怨言地默默付出与奉献,她是我们学校的一面旗帜,是家长们的定心丸。”杨溪小学校长陈增文由衷地感叹。
上世纪90年代末,正是打工潮兴起的时候,杨溪村不少村民因为家里穷,也打算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这可急坏了陈玲珍。她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家访,给家长做工作,向他们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有的家长还是比较固执,陈玲珍便说:“孩子的学习就交给我,暂时没钱交学费,我为你们垫上。”就这样,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课堂。如今的杨溪小学有近500名学生,是全鹰潭人数最多的一个村小,且年年人数增加,如此的“人满为患”,也有陈玲珍的一份功劳。
两年前,性格孤僻叛逆、成绩差的陈磊来到陈玲珍的班上,陈玲珍对他格外关心,她深入了解了他的家庭状况,经常与他聊天,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打开了陈磊的心扉。上课时,她鼓励陈磊主动发言,发现他的闪光点,真诚地表扬他。现在,陈磊的变化和进步显著,性格也开朗了,与同学能打成一片,成绩也跻身全班的中上游。
爱生,就是把学生的一切安全谨记心头。2010年11月的一天,天色阴沉,乌云压顶。放学后,陈玲珍护送孩子们有序地排队回家。途中,要穿过车流量极大的320国道。当他们正要穿过国道时,暴雨伴着一道闪电倾泻而下。霎时间,孩子们惊慌失措,在国道上四处乱跑。陈玲珍见状赶紧大声招呼着孩子们不要慌乱,不要乱穿马路,并小心地护送孩子过马路。护送完学生,她又逐一联系每位家长,得知孙佳伟姐弟俩还没到家时,她的心又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又冒着倾盆大雨,再一次来到国道边寻找这两个孩子。当孙佳伟的爷爷接过毫发无损的孩子时,看到陈老师身上已经湿透了,冷得身子直哆嗦,感动不已,便极力挽留她吃了饭,暖暖身子再走。陈玲珍婉拒后,便急匆匆往家赶。
[对家人只有无尽的亏欠]
20多年来,陈玲珍不知为学生付出了多少心血,但她也因此对家人照顾得太少。说起对家人的亏欠,陈玲珍眼含泪水,哽咽道:“我真的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妻子!”
陈玲珍的儿子2001年出生就有先天性并指畸形。儿子在县医院做了手术,可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几年之后并指症状加重。为此,亲戚朋友一直建议她带孩子去上海做手术,但她怕耽误上课,就一拖再拖,直到2012年暑假才带儿子到上海做手术。然而经过专家诊断,认为已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之后,虽然陆续做了几次手术,但后遗症还是很明显。每每想到这里,她就心如刀绞,觉得太对不住儿子。
今年3月份,她丈夫因病往返上海治疗四次,她因放不下学生的课业,一次也没有陪同。丈夫虽然理解她,但她自己深感内疚。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幸福的源泉。”这是一首陈玲珍非常喜欢的歌。她以一颗真诚无私的爱心,行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她的行囊里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切的激情、理想、智慧与力量,她在守望,静待花开。
当得知我们要采访她,陈玲珍朴实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羞涩,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真的没做什么特别的事,就是想好好教书,不想耽误村里孩子们的前程。”1995年9月,刚刚走出校门的陈玲珍分配到余江县杨溪小学任教,一干就是22年。这么多年来,她对教育倾注一腔热血,带着一份执着。2016年,她被评为“江西省最美乡村教师”。
[坚定,是她的人生信条]
陈玲珍是土生土长的杨溪人,作为一个普通农家女,她深知农村孩子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读书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她心中一直怀揣着当一名教师的梦想。1992年中考,为了圆自己的教师梦,成绩优异的她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又回到了熟悉的家乡,这里有她熟悉的一切,更是她放飞梦想的新起点。
“当时的学校条件很简陋,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老师也非常紧缺。有不少老师都因为觉得在这里前途渺茫,先后离开。我经常一个人负责好几个年级的所有课程,忙得晕头转向。”“农村的孩子大多家庭教育缺失,有时教起来格外费劲,好在我熟悉他们的习惯,对症下药,他们的学习都能跟得上,这也是我最欣慰的。” 陈玲珍回忆起初涉讲坛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做事仅仅凭着一腔热情是不够的,为此,她精心钻研业务。多少个夜晚,多少个周末,陈玲珍放弃了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机会,守着一堆教案、教育教学书籍,伴着一盏孤灯。她认真地读着、记着……她还经常下载优秀的教学课件仔细揣摩,向有经验的专家、教师请教;在课堂上大胆创新,唤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在陈玲珍肩上,一个字:累。可是看到学生进步了,家长开心了,她心里也乐开了花。她执教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教学竞赛中也总是捷报频传。
坚定,是陈玲珍的人生信条。
农村教师的待遇一直不佳,陈玲珍最初工作的时候,每月工资只有两三百元,还要帮助家里甚至给学生垫付学杂费,平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来岁的年纪,正是女孩子最青春、最爱美的时候,她却难得为自己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有同学打趣说:“你还不如跟我去开服装店,赚的钱都比你那点工资高得多。”陈玲珍只是笑笑,在她心里,教书育人是她无悔的选择,她一心忙着自己的这块山村教育“责任田”。
因教学成绩突出、各方面表现优异,县教体局的领导非常希望她能竞聘去县城学校。朋友来劝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考虑考虑吧!”陈玲珍却不为所动,她深深眷恋着家乡的这片土地,坚定了扎根乡村的信念。教好她的孩子们,成为陈玲珍永久的人生坐标。
[心里永远装着学生]
“她心中只有学生,20多年来尽心敬业,总是毫无怨言地默默付出与奉献,她是我们学校的一面旗帜,是家长们的定心丸。”杨溪小学校长陈增文由衷地感叹。
上世纪90年代末,正是打工潮兴起的时候,杨溪村不少村民因为家里穷,也打算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这可急坏了陈玲珍。她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家访,给家长做工作,向他们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有的家长还是比较固执,陈玲珍便说:“孩子的学习就交给我,暂时没钱交学费,我为你们垫上。”就这样,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课堂。如今的杨溪小学有近500名学生,是全鹰潭人数最多的一个村小,且年年人数增加,如此的“人满为患”,也有陈玲珍的一份功劳。
两年前,性格孤僻叛逆、成绩差的陈磊来到陈玲珍的班上,陈玲珍对他格外关心,她深入了解了他的家庭状况,经常与他聊天,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打开了陈磊的心扉。上课时,她鼓励陈磊主动发言,发现他的闪光点,真诚地表扬他。现在,陈磊的变化和进步显著,性格也开朗了,与同学能打成一片,成绩也跻身全班的中上游。
爱生,就是把学生的一切安全谨记心头。2010年11月的一天,天色阴沉,乌云压顶。放学后,陈玲珍护送孩子们有序地排队回家。途中,要穿过车流量极大的320国道。当他们正要穿过国道时,暴雨伴着一道闪电倾泻而下。霎时间,孩子们惊慌失措,在国道上四处乱跑。陈玲珍见状赶紧大声招呼着孩子们不要慌乱,不要乱穿马路,并小心地护送孩子过马路。护送完学生,她又逐一联系每位家长,得知孙佳伟姐弟俩还没到家时,她的心又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又冒着倾盆大雨,再一次来到国道边寻找这两个孩子。当孙佳伟的爷爷接过毫发无损的孩子时,看到陈老师身上已经湿透了,冷得身子直哆嗦,感动不已,便极力挽留她吃了饭,暖暖身子再走。陈玲珍婉拒后,便急匆匆往家赶。
[对家人只有无尽的亏欠]
20多年来,陈玲珍不知为学生付出了多少心血,但她也因此对家人照顾得太少。说起对家人的亏欠,陈玲珍眼含泪水,哽咽道:“我真的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妻子!”
陈玲珍的儿子2001年出生就有先天性并指畸形。儿子在县医院做了手术,可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几年之后并指症状加重。为此,亲戚朋友一直建议她带孩子去上海做手术,但她怕耽误上课,就一拖再拖,直到2012年暑假才带儿子到上海做手术。然而经过专家诊断,认为已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之后,虽然陆续做了几次手术,但后遗症还是很明显。每每想到这里,她就心如刀绞,觉得太对不住儿子。
今年3月份,她丈夫因病往返上海治疗四次,她因放不下学生的课业,一次也没有陪同。丈夫虽然理解她,但她自己深感内疚。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幸福的源泉。”这是一首陈玲珍非常喜欢的歌。她以一颗真诚无私的爱心,行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她的行囊里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切的激情、理想、智慧与力量,她在守望,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