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德国意识到要加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高其国际地位,只有通过改革和欧洲一体化。教育、科研和创新是振兴欧洲的三大支柱,教育改革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默克尔总理领导下的德国新一届政府在保持教育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大力开展国内教育改革,更加重视与欧洲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
一、赋予地方和高校更多自主权
2006年5月,德国联邦与各州签定了《2020年高校公约》,增加了地方对高等教育的权限和责任;2006年7月,德国通过了《联邦制改革方案》,对联邦与州的权限进行了修改,其中包括教育立法权、管理权和财政分配权等。其核心内容包括:①高校具有招生和结业决定权;②联邦放弃对教育规划的参与权,教育规划由各州负责;③人事制度更加灵活,把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公务员工资和待遇专项权下放给各州;④取消了联邦今后对扩建和创新高等院校的财政参与权。
新一届政府鼓励高校“自治”,由于德国政府和州政府对高校的投入不足,2006年起德国实施了高校可以自由征收学费的制度,目前大部分州的高校已开始每学期征收500欧元学费。
2006年4月,联邦和各州在柏林签署了第35个《高校基建框架方案》,从2007年1月起,各州可单独决定高校建设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不再由联邦政府参与管理。
二、推进德国与欧盟教育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德国高等教育面临繁重的改革任务,建立欧洲统一教育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引进竞争机制,继续推进精英大学计划
为在德国高校引进竞争机制,全面提高德国科研水平,2005年6月,施罗德政府启动了精英大学计划。该计划旨在建设10所世界一流大学、40个博士研究生院和30个优秀研究中心。新一届政府对精英大学计划持积极态度,继续推进该计划的进程。2006年10月13日,精英大学计划首轮评选结果揭晓,评选出3所精英大学,即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卡尔斯鲁尔大学,18个博士研究生院和17个优秀研究中心。2007年1月12日,精英大学第二轮初选结果揭晓,8所大学、44个博士研究生院和40个研究中心获得提名,评选结果于2007年10月公布。
2. 加快博洛尼亚进程
博洛尼亚进程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建立统一的欧洲教育区,推进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德国是博洛尼亚进程的倡导者和积极参与者,在推进博洛尼亚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德国通过法律和组织手段积极推进该进程,两次修改《高校框架法》,并于2006年5月推出《2020年高校公约》,取代了《高校框架法》;成立了专门的“博洛尼亚进程进展工作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其在德国的实施工作及其他成员国、欧盟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3. 为职业教育注入新的生机
德国新一届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年轻人和成年人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首先,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新一届政府启动了一项新的职业教育计划,到2010年,联邦教研部将向地方教育机构投资1亿欧元改善职业教育;其次,推出包括职业教育现代化、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等一揽子改革计划;再次,实施教育储蓄金制度。
4. 加强与亚洲国家的教育与科研合作
德国新一届政府在努力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同时,加大了与亚洲国家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合作。新一届联邦教研部高层领导自上任以来与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互访和会谈大幅增加,反映出新一届政府非常重视与亚洲国家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合作。
三、大力提高科研和创新的地位
德国新一届政府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和创新,并将其置于最优先发展领域。2006年5月,德国政府发表了《通过研究与开发为创新和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的声明;2006年9月,联邦政府制定了《德国高技术战略》;2007年1月,德国参与制定的《欧盟第七个研究与开发框架计划》启动。
德国新一届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使德国成为世界上“最适于研究的国家”,确保德国科研水平和经济竞争力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为实现这一目标,新一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大幅提高科研经费
到2009年,联邦政府将增加60亿欧元的科研投入,是德国历史上增加科研投入幅度最大的一次,到2010年德国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3%。
2. 确定了重点资助和优先发展领域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德国政府将重点资助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微系统技术、光学技术、材料技术、航空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制造技术、能源技术、环保技术、运输工具与交通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健康研究、植物研究、安全研究、服务业17个领域。
3. 促进科技产业化
设立了科学与经济联盟,负责创新政策的运作和实施;德国教研部和德国科学捐赠者协会联合组织了高校与企业交流活动,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化。
四、对中德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启示
对于德国新一届政府教育政策,我国应继续加强与德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德高校强强合作,鼓励和支持我国“985高校”与德国精英大学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德国职业和继续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从政府层面鼓励和支持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欧盟一些重大教育和科研项目。
(作者单位: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责任编辑 谢建华
链 接
德国精英大学计划
德国精英大学计划的宗旨在于扩展德国高校的高端研究,加强德国的科研地位。精英大学的评比于2005年启动。在2006年10月13日揭晓的第一轮评选中,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卡尔斯鲁尔大学成为第一批精英大学,另有18个博士研究生院和17个优秀研究中心入选。第二轮评选于2006年4月启动,最终评选出的6所精英大学已于2007年10月19日揭晓,分别为亚琛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哥廷根大学、海德堡大学、弗莱堡大学和康斯坦茨大学,此次还评出了21个博士研究生院和20个优秀研究中心。精英大学将在5年中各自获得每年2100万欧元的资助,博士研究生院每年将获得100万欧元资助,优秀研究中心每年将获得650万欧元的资助。
从2007年至2011年,联邦政府为该计划将总共投入19亿欧元资金,其中75%的资金由联邦政府提供,25%由各州政府提供。
一、赋予地方和高校更多自主权
2006年5月,德国联邦与各州签定了《2020年高校公约》,增加了地方对高等教育的权限和责任;2006年7月,德国通过了《联邦制改革方案》,对联邦与州的权限进行了修改,其中包括教育立法权、管理权和财政分配权等。其核心内容包括:①高校具有招生和结业决定权;②联邦放弃对教育规划的参与权,教育规划由各州负责;③人事制度更加灵活,把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公务员工资和待遇专项权下放给各州;④取消了联邦今后对扩建和创新高等院校的财政参与权。
新一届政府鼓励高校“自治”,由于德国政府和州政府对高校的投入不足,2006年起德国实施了高校可以自由征收学费的制度,目前大部分州的高校已开始每学期征收500欧元学费。
2006年4月,联邦和各州在柏林签署了第35个《高校基建框架方案》,从2007年1月起,各州可单独决定高校建设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不再由联邦政府参与管理。
二、推进德国与欧盟教育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德国高等教育面临繁重的改革任务,建立欧洲统一教育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引进竞争机制,继续推进精英大学计划
为在德国高校引进竞争机制,全面提高德国科研水平,2005年6月,施罗德政府启动了精英大学计划。该计划旨在建设10所世界一流大学、40个博士研究生院和30个优秀研究中心。新一届政府对精英大学计划持积极态度,继续推进该计划的进程。2006年10月13日,精英大学计划首轮评选结果揭晓,评选出3所精英大学,即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卡尔斯鲁尔大学,18个博士研究生院和17个优秀研究中心。2007年1月12日,精英大学第二轮初选结果揭晓,8所大学、44个博士研究生院和40个研究中心获得提名,评选结果于2007年10月公布。
2. 加快博洛尼亚进程
博洛尼亚进程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建立统一的欧洲教育区,推进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德国是博洛尼亚进程的倡导者和积极参与者,在推进博洛尼亚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德国通过法律和组织手段积极推进该进程,两次修改《高校框架法》,并于2006年5月推出《2020年高校公约》,取代了《高校框架法》;成立了专门的“博洛尼亚进程进展工作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其在德国的实施工作及其他成员国、欧盟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3. 为职业教育注入新的生机
德国新一届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年轻人和成年人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首先,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新一届政府启动了一项新的职业教育计划,到2010年,联邦教研部将向地方教育机构投资1亿欧元改善职业教育;其次,推出包括职业教育现代化、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等一揽子改革计划;再次,实施教育储蓄金制度。
4. 加强与亚洲国家的教育与科研合作
德国新一届政府在努力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同时,加大了与亚洲国家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合作。新一届联邦教研部高层领导自上任以来与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互访和会谈大幅增加,反映出新一届政府非常重视与亚洲国家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合作。
三、大力提高科研和创新的地位
德国新一届政府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和创新,并将其置于最优先发展领域。2006年5月,德国政府发表了《通过研究与开发为创新和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的声明;2006年9月,联邦政府制定了《德国高技术战略》;2007年1月,德国参与制定的《欧盟第七个研究与开发框架计划》启动。
德国新一届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使德国成为世界上“最适于研究的国家”,确保德国科研水平和经济竞争力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为实现这一目标,新一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大幅提高科研经费
到2009年,联邦政府将增加60亿欧元的科研投入,是德国历史上增加科研投入幅度最大的一次,到2010年德国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3%。
2. 确定了重点资助和优先发展领域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德国政府将重点资助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微系统技术、光学技术、材料技术、航空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制造技术、能源技术、环保技术、运输工具与交通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健康研究、植物研究、安全研究、服务业17个领域。
3. 促进科技产业化
设立了科学与经济联盟,负责创新政策的运作和实施;德国教研部和德国科学捐赠者协会联合组织了高校与企业交流活动,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化。
四、对中德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启示
对于德国新一届政府教育政策,我国应继续加强与德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德高校强强合作,鼓励和支持我国“985高校”与德国精英大学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德国职业和继续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从政府层面鼓励和支持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欧盟一些重大教育和科研项目。
(作者单位: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责任编辑 谢建华
链 接
德国精英大学计划
德国精英大学计划的宗旨在于扩展德国高校的高端研究,加强德国的科研地位。精英大学的评比于2005年启动。在2006年10月13日揭晓的第一轮评选中,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卡尔斯鲁尔大学成为第一批精英大学,另有18个博士研究生院和17个优秀研究中心入选。第二轮评选于2006年4月启动,最终评选出的6所精英大学已于2007年10月19日揭晓,分别为亚琛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哥廷根大学、海德堡大学、弗莱堡大学和康斯坦茨大学,此次还评出了21个博士研究生院和20个优秀研究中心。精英大学将在5年中各自获得每年2100万欧元的资助,博士研究生院每年将获得100万欧元资助,优秀研究中心每年将获得650万欧元的资助。
从2007年至2011年,联邦政府为该计划将总共投入19亿欧元资金,其中75%的资金由联邦政府提供,25%由各州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