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大嬗变中,应构建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造精神。在教学思想上要体现时代精神,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中学历史老师要强化自身的创造意识,调动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方向,不断探索和改进,使自己的教育艺术日臻完善。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关键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把历史课规定为每周二课时,这就使学生接受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初中历史课学习显得十分被动,历史教师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虽有困难,但却责无旁贷,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显得非常必要。
1.要营造历史学科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乐”学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经常在学校举办一些历史课外活动,开设历史讲座,历史歌曲演唱会,历史故事演讲会,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请老师前辈到校做报告;还可以让学生编演历史小品,调动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校园历史学科的学习气氛浓厚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感染。
2.要利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表现心理,使学生“喜”学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普遍出现“混”的情绪。教师应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展示自己,这对稳定学习兴趣有极大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特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历史剧改编、出历史手抄报、做人物小评、绘历史漫画。对学生积极参与和良好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再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施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给予当众表扬;对作业中有出色解答或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高分。
二、要更新教学观念,应用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手段
课堂改革不仅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而且在教学思想上体现出时代精神。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1.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方式转换的改革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方式转换的改革,就是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教师不能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做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地位的真正平等,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2.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科学化和多样化
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空间,例如“三国鼎立”这一课,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曹操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活动与探究”的形式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课中设计了“动脑筋”栏目,让学生思考:“这个时期还有哪些成语故事?”建议学生下去翻阅资料,网上检索,并举办一场成语故事比赛会。它的设计已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了。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加认识过程,又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它主要由后天习得。非智力因素不仅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而且决定着他是以积极的方式还是以消极的方式,是以勤劳的方式还是以懒惰的方式去干,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是一个人走上成才之路的重要因素,它的培养,决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的教育。假如在言语训导方面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道德训诫也不能够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赤诚报国的顾炎武;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品质、思想,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情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完善一个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对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人生目标有帮助,而且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也很有意义。历史教材中,具备坚强意志的形象比比皆是:从不辱使命出使西域的张骞,到出生入死六次东渡日本的鉴真;从司马迁踏遍全国各地,历尽十年艰辛,最终写成《史记》,到李时珍查阅种种医书,实地考查,几十年反复易稿而成的《本草纲木》……他们闪光的心灵,不朽的人生,不仅使学生受到强烈的美的陶冶,而且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畏困难去争取成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
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不仅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而且对学生意志的磨练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关键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把历史课规定为每周二课时,这就使学生接受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初中历史课学习显得十分被动,历史教师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虽有困难,但却责无旁贷,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显得非常必要。
1.要营造历史学科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乐”学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经常在学校举办一些历史课外活动,开设历史讲座,历史歌曲演唱会,历史故事演讲会,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请老师前辈到校做报告;还可以让学生编演历史小品,调动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校园历史学科的学习气氛浓厚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感染。
2.要利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表现心理,使学生“喜”学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普遍出现“混”的情绪。教师应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展示自己,这对稳定学习兴趣有极大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特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历史剧改编、出历史手抄报、做人物小评、绘历史漫画。对学生积极参与和良好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再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施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给予当众表扬;对作业中有出色解答或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高分。
二、要更新教学观念,应用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手段
课堂改革不仅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而且在教学思想上体现出时代精神。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1.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方式转换的改革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方式转换的改革,就是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教师不能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做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地位的真正平等,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2.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科学化和多样化
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空间,例如“三国鼎立”这一课,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曹操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活动与探究”的形式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课中设计了“动脑筋”栏目,让学生思考:“这个时期还有哪些成语故事?”建议学生下去翻阅资料,网上检索,并举办一场成语故事比赛会。它的设计已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了。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加认识过程,又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它主要由后天习得。非智力因素不仅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而且决定着他是以积极的方式还是以消极的方式,是以勤劳的方式还是以懒惰的方式去干,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是一个人走上成才之路的重要因素,它的培养,决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的教育。假如在言语训导方面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道德训诫也不能够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赤诚报国的顾炎武;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品质、思想,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情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完善一个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对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人生目标有帮助,而且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也很有意义。历史教材中,具备坚强意志的形象比比皆是:从不辱使命出使西域的张骞,到出生入死六次东渡日本的鉴真;从司马迁踏遍全国各地,历尽十年艰辛,最终写成《史记》,到李时珍查阅种种医书,实地考查,几十年反复易稿而成的《本草纲木》……他们闪光的心灵,不朽的人生,不仅使学生受到强烈的美的陶冶,而且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畏困难去争取成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
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不仅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而且对学生意志的磨练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