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开展高质量的初中语文课程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基础。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工具,对学生的语文自主探究能力、文本理解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期提升初中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为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新课改;微课;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自我国进入信息2.0时代以来,教师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成为初中教育改革工作创新、落实的重要形式。语文课程本身具有理论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主要知识点进行有效记忆。教师将微课这种立足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工具应用于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通过视听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参与度,实现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在这样的教育优势下,如何推动微课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重点思考的教育问题之一。
一、充分利用微课资源,高效开展导入环节
课前导入是语文课程教师所要重点设计的教学环节,高质量的语文课前导入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课程知识体系,同时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文本知识内容以及课程的学习重难点知识,从而为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知识基础。但现阶段的课前导入环节众多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主要课程内容的概述,学生对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理解不足,难以形成吸引力。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资源,高效开展导入环节。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诫子书》这节课程的相关知识时,很多初中生由于自身的文言文功底有限,同时课外阅读的内容不多,对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个人修身理念理解有限。那么在课前导入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作者诸葛亮的个人事迹、主要思想的认知,教师可以录制一些关于诸葛亮的相关视频,特别是《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部分片段,使学生在欣赏“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对作者诸葛亮的人物生平形成更为直观的了解,从而对《诫子书》这篇文章的整体思想形成初步的理解。
二、开发教材相关微课,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程内容都能够制作成微课教学视频。特别是那些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的课程知识,无论是现代文的各类写作手法、主要意境,还是古代文言文本的重点字词以及句式翻译,都能够制作成微课教学内容。此外,在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主要内容添加一些相应的课外知识,在增强课程内容直观性、深化学生课程理解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从而提升语文课程成效。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学习《木兰诗》这首长篇叙事诗歌的过程中,鉴于学生对长篇叙事诗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直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写作手法以及诗歌的整體情感,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应的课程知识点,不利于学生个人学习效果的提升。那么教师可以将《木兰诗》的写作时期(南北朝时期)、写作手法(顶针、比喻、排比)、整体情感(对巾帼英雄的赞美)等主要内容制作成微课教学视频,并添加了一些关于当时时代背景的资料,结合影视资料片段进行视频剪辑,通过色彩鲜明的图片和漂亮的人物形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长篇叙事诗的理解,并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巧妙利用微课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新课标的教育要求下,语文课程教师不仅要拓展学生的基础文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那么推动微课教学视频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新闻两则》的课程知识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将这节课程的重点字词、新闻内容写作的主要格式、新闻稿的主要特点等课程内容,以说课的形式为学生制作成相应的微课视频,然后为学生上传到社交群以及学校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上,要求学生首先下载开展自主学习,并完成配套的课前习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课程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的过程中,形成有侧重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实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推动语文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微课凭借自身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有效丰富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方式,对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成效至关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从课前预习、课堂导入和课程教学等几个重要环节入手,推动微课教学模式与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效结合,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焕珍.微课教学模式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1):59-60.
[2]石永平.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2021(01):143.
【关键词】新课改;微课;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自我国进入信息2.0时代以来,教师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成为初中教育改革工作创新、落实的重要形式。语文课程本身具有理论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主要知识点进行有效记忆。教师将微课这种立足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工具应用于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通过视听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参与度,实现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在这样的教育优势下,如何推动微课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重点思考的教育问题之一。
一、充分利用微课资源,高效开展导入环节
课前导入是语文课程教师所要重点设计的教学环节,高质量的语文课前导入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课程知识体系,同时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文本知识内容以及课程的学习重难点知识,从而为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知识基础。但现阶段的课前导入环节众多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主要课程内容的概述,学生对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理解不足,难以形成吸引力。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资源,高效开展导入环节。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诫子书》这节课程的相关知识时,很多初中生由于自身的文言文功底有限,同时课外阅读的内容不多,对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个人修身理念理解有限。那么在课前导入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作者诸葛亮的个人事迹、主要思想的认知,教师可以录制一些关于诸葛亮的相关视频,特别是《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部分片段,使学生在欣赏“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对作者诸葛亮的人物生平形成更为直观的了解,从而对《诫子书》这篇文章的整体思想形成初步的理解。
二、开发教材相关微课,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程内容都能够制作成微课教学视频。特别是那些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的课程知识,无论是现代文的各类写作手法、主要意境,还是古代文言文本的重点字词以及句式翻译,都能够制作成微课教学内容。此外,在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主要内容添加一些相应的课外知识,在增强课程内容直观性、深化学生课程理解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从而提升语文课程成效。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学习《木兰诗》这首长篇叙事诗歌的过程中,鉴于学生对长篇叙事诗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直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写作手法以及诗歌的整體情感,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应的课程知识点,不利于学生个人学习效果的提升。那么教师可以将《木兰诗》的写作时期(南北朝时期)、写作手法(顶针、比喻、排比)、整体情感(对巾帼英雄的赞美)等主要内容制作成微课教学视频,并添加了一些关于当时时代背景的资料,结合影视资料片段进行视频剪辑,通过色彩鲜明的图片和漂亮的人物形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长篇叙事诗的理解,并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巧妙利用微课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新课标的教育要求下,语文课程教师不仅要拓展学生的基础文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那么推动微课教学视频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新闻两则》的课程知识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将这节课程的重点字词、新闻内容写作的主要格式、新闻稿的主要特点等课程内容,以说课的形式为学生制作成相应的微课视频,然后为学生上传到社交群以及学校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上,要求学生首先下载开展自主学习,并完成配套的课前习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课程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的过程中,形成有侧重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实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推动语文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微课凭借自身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有效丰富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方式,对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成效至关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从课前预习、课堂导入和课程教学等几个重要环节入手,推动微课教学模式与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效结合,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焕珍.微课教学模式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1):59-60.
[2]石永平.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2021(0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