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把追求高效快乐的课堂作为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 以兴趣培养为驱动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我的初一学生一进校,就给他们展示学哥学姐的作品。展示实例:《超级玛丽奥》(全国三等奖作品)。展示:实例《烟火》(全国三等奖作品)。展示未获奖作品《素颜》,这作品专家不可能评奖,但这作品贴近学生心灵,能让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展示优秀获奖习作《我们不要大头》(注:全国一等奖),展示优秀动画习作《代沟》(注:全国二等奖)展示优秀动画《第一次拍卖》重庆市级一等奖,展示优秀动画习作《恐龙亡国记》(注:全国三等奖)……以此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我将我的QQ号公示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我的空间查看历届学生优秀习作及获奖名单。学生个个情绪高涨,第一堂课学生就被引进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殿堂,利用活教材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但他们不是对所有教材内容感兴趣,有的教材内容是站在我们成人的角度在编写,不符合孩子的心里需求。我在教学设计时,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要求贴近学生心灵,要求联系孩子的生活。课堂上,我不是带着知识走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我的课堂不是我教,是我让学生在生活中或者网络中找他们感兴趣的素材,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挑战。展示实例:《烟火》这作品就是巫山举办红叶节,学生最崇拜的陈翔来到巫山,学生情绪高涨,我就抓住这个时机布置了相关创作主题,做了关于陈翔的歌词遮罩动画。于是孩子们就回家拼命搜图片,从网上查找歌词遮罩动画的教学视频,你追我赶,把自己做的作品利用下课时间或者微机课堂进行展示。一个班的学生可以有将近一半能在课余时间做好,普及率之高,令人震撼。武艺来到巫山,孩子们就做了《下雨天》,孩子们课前是看了还要看,百看不厌。让孩子们在课堂边展示边谈创作体会,创作心得,创作技巧,整个课堂老师是一个观摩者,欣赏者,学生完全是课堂的主人,利用学生在讲台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成功体验进一步促进孩子去研究去实践去创作。比如《灵秀巫山》《吃在巫山》。两幅作品是孩子们为巫山旅游做的宣传画册和网页。PHOTOSHOP、 FRONTPAGE他们会在活动中利用网络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研究。弄不懂的问题有时会利用QQ号向我求助,有时他们自己会相互学习,交流,我与他们共享学习研究成果,我成了一个旁观者、欣赏者。以此抓住契机,让孩子在学校当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解分享他们在网络学习的知识,比教师讲效果好得多。这样操作,既能进一步激发讲课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也可以促进其他同学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中来。
二、以平台展示为吸引力,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借用各种大赛平台。比如:NOC,全国电脑制作大赛,校园数字大赛,校训通大赛。
借用网络平台。将孩子的作品发布到相关的网页。孩子看见自己的作品在网页上发布,那种成功的体验让孩子高兴一生。
借助QQ平台。我是QQ爱好者,几个QQ号,全是学生,1000多个,几十个QQ群。我会在QQ空间公布本周作品优秀班级,优秀学生名单,学生大赛获奖名单,学生创作亮点,学生一看我的日志有他们班或者某位同学,那种成功的感觉不言而喻。所以我说爱是人生的主旋律,也是教育的精髓。只要用心对待孩子,教师一定会收获教育的幸福。
三、以反馈评价为推动力,激发学生的持续创作热情
在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我最忙,我会以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关注我的每一位学生,去捕捉孩子们每一个创作的火花,用U盘,或者用相机抢拍孩子们的每一个创作亮点。下课前几分钟我会用记录表记下每一堂课孩子们完成得好的作品,及时评价,促进学生拼命创作。每个班都有优秀作品集,把这些作品拿到其它班展示,让学生们共享创作成果。
学生的大赛作品我不会出主意,完全是学生的思想,只是我会让平常习作的思想火花通过其他同学的想象加工来丰富它,新课程强调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我充分运用这点,让其它学生共享创作乐趣。比如《受伤的地球》《恐龙复活记》《我们不要大头》《代沟》。这些思想火花不会是一个学生的思想,是群体的智慧,个人操作结出累累果实。但我不参与,只提炼,学生的思维才真正有新意。
一、 以兴趣培养为驱动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我的初一学生一进校,就给他们展示学哥学姐的作品。展示实例:《超级玛丽奥》(全国三等奖作品)。展示:实例《烟火》(全国三等奖作品)。展示未获奖作品《素颜》,这作品专家不可能评奖,但这作品贴近学生心灵,能让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展示优秀获奖习作《我们不要大头》(注:全国一等奖),展示优秀动画习作《代沟》(注:全国二等奖)展示优秀动画《第一次拍卖》重庆市级一等奖,展示优秀动画习作《恐龙亡国记》(注:全国三等奖)……以此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我将我的QQ号公示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我的空间查看历届学生优秀习作及获奖名单。学生个个情绪高涨,第一堂课学生就被引进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殿堂,利用活教材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但他们不是对所有教材内容感兴趣,有的教材内容是站在我们成人的角度在编写,不符合孩子的心里需求。我在教学设计时,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要求贴近学生心灵,要求联系孩子的生活。课堂上,我不是带着知识走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我的课堂不是我教,是我让学生在生活中或者网络中找他们感兴趣的素材,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挑战。展示实例:《烟火》这作品就是巫山举办红叶节,学生最崇拜的陈翔来到巫山,学生情绪高涨,我就抓住这个时机布置了相关创作主题,做了关于陈翔的歌词遮罩动画。于是孩子们就回家拼命搜图片,从网上查找歌词遮罩动画的教学视频,你追我赶,把自己做的作品利用下课时间或者微机课堂进行展示。一个班的学生可以有将近一半能在课余时间做好,普及率之高,令人震撼。武艺来到巫山,孩子们就做了《下雨天》,孩子们课前是看了还要看,百看不厌。让孩子们在课堂边展示边谈创作体会,创作心得,创作技巧,整个课堂老师是一个观摩者,欣赏者,学生完全是课堂的主人,利用学生在讲台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成功体验进一步促进孩子去研究去实践去创作。比如《灵秀巫山》《吃在巫山》。两幅作品是孩子们为巫山旅游做的宣传画册和网页。PHOTOSHOP、 FRONTPAGE他们会在活动中利用网络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研究。弄不懂的问题有时会利用QQ号向我求助,有时他们自己会相互学习,交流,我与他们共享学习研究成果,我成了一个旁观者、欣赏者。以此抓住契机,让孩子在学校当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解分享他们在网络学习的知识,比教师讲效果好得多。这样操作,既能进一步激发讲课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也可以促进其他同学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中来。
二、以平台展示为吸引力,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借用各种大赛平台。比如:NOC,全国电脑制作大赛,校园数字大赛,校训通大赛。
借用网络平台。将孩子的作品发布到相关的网页。孩子看见自己的作品在网页上发布,那种成功的体验让孩子高兴一生。
借助QQ平台。我是QQ爱好者,几个QQ号,全是学生,1000多个,几十个QQ群。我会在QQ空间公布本周作品优秀班级,优秀学生名单,学生大赛获奖名单,学生创作亮点,学生一看我的日志有他们班或者某位同学,那种成功的感觉不言而喻。所以我说爱是人生的主旋律,也是教育的精髓。只要用心对待孩子,教师一定会收获教育的幸福。
三、以反馈评价为推动力,激发学生的持续创作热情
在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我最忙,我会以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关注我的每一位学生,去捕捉孩子们每一个创作的火花,用U盘,或者用相机抢拍孩子们的每一个创作亮点。下课前几分钟我会用记录表记下每一堂课孩子们完成得好的作品,及时评价,促进学生拼命创作。每个班都有优秀作品集,把这些作品拿到其它班展示,让学生们共享创作成果。
学生的大赛作品我不会出主意,完全是学生的思想,只是我会让平常习作的思想火花通过其他同学的想象加工来丰富它,新课程强调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我充分运用这点,让其它学生共享创作乐趣。比如《受伤的地球》《恐龙复活记》《我们不要大头》《代沟》。这些思想火花不会是一个学生的思想,是群体的智慧,个人操作结出累累果实。但我不参与,只提炼,学生的思维才真正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