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痛风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慢性痛风石形成及关节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通过辨病、辨证相结合,认识到“不通”是痛风发生的病机关键,治疗以“通法”立论.本文通过探讨“以通为用”治疗痛风,认识到“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气血津液运行通畅则安,脏腑经络阻塞不通则病.“不通”包括虚实两个方面,实证以湿热、寒湿、痰瘀为主,虚证以肝肾亏虚多见,故在治疗时应活用“通法”,采用清热利湿、温阳散寒、泄浊祛瘀通其不通,祛除实邪;滋补肝肾,以“补”代“通”的疗法,使邪气得祛,正气得补,气血津液畅通无阻,阴阳平衡,对临
【机 构】
:
100053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100053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内分泌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风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慢性痛风石形成及关节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通过辨病、辨证相结合,认识到“不通”是痛风发生的病机关键,治疗以“通法”立论.本文通过探讨“以通为用”治疗痛风,认识到“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气血津液运行通畅则安,脏腑经络阻塞不通则病.“不通”包括虚实两个方面,实证以湿热、寒湿、痰瘀为主,虚证以肝肾亏虚多见,故在治疗时应活用“通法”,采用清热利湿、温阳散寒、泄浊祛瘀通其不通,祛除实邪;滋补肝肾,以“补”代“通”的疗法,使邪气得祛,正气得补,气血津液畅通无阻,阴阳平衡,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养血方对气血两虚型功能性便秘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40只,以大黄灌胃联合尾静脉放血得到气血两虚型功能性便秘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除将8只大鼠处死取材外,其余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8只,干预4周.测量干预前后大鼠一般情况,观察记录大鼠体质量、粪便情况;通过OTU聚类分析方法、α多样性分析方法、β多样性分析方法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通过SPSS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方法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结果(1)治疗前
目的 观察水陆地黄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大鼠的治疗作用,并验证该药物是否可通过激活LKB1-AMPK-Sirt1信号通路增强足细胞自噬活性并改善DKD.方法 60只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成DK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每日予以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予以贝那普利药液灌胃,中药组予以水陆地黄胶囊药液灌胃.干预后检测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等DKD相关指标;肾脏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透
胃气不降、肝肺升降失司、三焦失调均可引起脏腑气机升降功能失司,从而导致便秘.振腹推拿主要通过调脾胃、通任脉、畅三焦、补肾气以及调心神来治疗内科疾病.因此,振腹推拿可通过调脾胃以助运化、调气机以畅情志、调三焦以升清降浊而恢复脏腑气机升降,从而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时以振腹为基本手法,振深势柔,操作过程中腹背并重,俞募并用,上下并举,根据患者病情对具体手法及相关穴位随症加减,以使五脏安和,便秘自除.
目的 探讨毓麟珠调控TSC/Akt通路改善氧化应激,进而改善卵泡发育的机制.方法 动情周期正常的8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雌激素组、毓麟珠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4只.除空白组外,其余五组建立免疫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模型.造模成功后,除空白组、模型组外,其余各组连续6周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治疗后,观察卵巢组织病理状态,检测卵巢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
目的 通过研究《儒门事亲》医籍文献里的口语词汇,为辞书编撰增补义项,完善辞书编撰,丰富医籍史和汉语词汇史研究.方法 对比《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以及《汉语大词典订补》等语文工具书,采用文献考证法、历时溯源与共时比较、医理与文理相结合的方法举例阐释《儒门事亲》辞书编撰失收的词语义项.结果 因篇幅有限,举例考释九组词语义项,如“通口”“困弱”“退落”“提正”“合定”“软快”“开发”“强力”“快利”等.结论 词语考释期望能发前人之所未发,在收词、释义、提供语源和始见书证等方面能对各类语文辞书的编纂和修订起
基于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生理功能、分布特点与卫气的相似性论述,认为EGFR属于中医卫气范畴,EGFR突变则属于卫气“变恶”,其产生的“不正卫气”促进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并探讨了EGFRs抑制剂(EGFR-inhibitors,EGFRIs)药后不良反应的特点,提出EGFRIs在克伐肿瘤“不正卫气”的同时,损伤了人体正气之卫气而致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卫气失调是EGFRIs药后不良反应的基本病机.结合临床中EGFRIs药后不良反
毒邪致病理论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内容.该理论源于《内经》,后世医家对此多有提及.毒邪可表现为热毒、湿毒、浊毒等,常与风、寒、暑、燥、火、痰、瘀等邪气相兼为病,在外科疾病、皮肤病、性病、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病中作用突出,在心脏植入起搏器或射频消融术中亦常出现.发病急骤,传变迅速,病情危重,迁延难愈是毒邪致病的一般特点.临床难治性疾病也存在毒邪发病机制.掌握毒邪的致病特点,区别毒邪与普通邪气的不同之处,积累临床经验,全面认识各种毒邪特异性的症状、体征,灵活运用解毒、化毒、泄浊排毒、以毒攻毒等治法,
通过对《金匮要略》和《傅青主女科》两部典籍中关于恶阻诊治的阅读,参阅医家对其注解,总结两位医家对于恶阻论治特点,以期发现有益于临床的启示.《金匮要略》对于本病关注脾胃,但从整体着眼,重视阴阳气血、寒热虚实之偏颇不足;《傅青主女科》重视肝、脾、肾,灵活运用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养精血,充肾水涵肝木,以降逆止呕.《金匮要略》证不离脉,《傅青主女科》从症略舌脉.用药上,均从各自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出发,辨证施治,平调脾胃,并都体现了《黄帝内经》“有故无殒”之旨,适时应用“妊娠禁忌药”,中病即止;治病与安胎并举,《金匮要
本文结合近年来肠道黏膜与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首先阐述肠道黏膜免疫与IgA肾病发病密切,提出肠道“伏风”与IgA肾病发病相关;然后通过肠道“伏风”可以招引外风、引动肝风、化热直入少阴等三种途径袭扰肾络,证明肠道“伏风”是IgA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最后结合当代名家论述,基于肠道“伏风”理论,提出逆流挽舟法外托肠道气分“伏风”、清营转气法透转肠道营分“伏风”、活血解毒法内消肠道血分“伏风”三种IgA肾病治疗思路.通过探索基于肠道“伏风”治疗IgA肾病,以期
通过查阅魏晋至今的历代本草书籍、现代专著和文献等资料,对资料中记载的紫苏名称源流、性味归经、各部位不同的功效和用药禁忌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对紫苏进行本草考证研究.紫苏早在魏晋时期就作为临床中药,在清代以前大多以“苏”的名字在本草书籍中记载,清代开始的本草典籍中多以“紫苏”为正名记载.紫苏的性味主要为“辛、甘、温”,归经主要为“心、肺、脾、胃经”,其性味归经在历史发展中也有了一定的变化.紫苏最早药用是全株入药,清代开始,医家对紫苏的认识逐渐全面,并对紫苏不同的部位功效做出了不同的描述.认为紫苏叶主要具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