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真正的阅读者。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种不可或缺且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引领学生开展阅读实践的过程中,要着力读前激趣、充分调动期待,着力提前规划、充分引领阅读,着力活动载体、多元合力推进,着力多维评价、有效拓展延伸,通过“四个着力”指导整本书阅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致力培养出真正的阅读者。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方法;阅读实践;阅读素养
整本书阅读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真实的语境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阅读的重要性,在课堂内外会向学生们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给他们推荐阅读书目,和学生一起阅读。但同时,对于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知识……我一直在探索着。直至拜读了吴欣歆老师的《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我顿觉醍醐灌顶。书中有许多很实用的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使我深受启发。
初中阶段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技能的关键时期。整本书与单篇文章相比,篇幅更长,行文结构更为复杂,思想内容也更为丰富,能带领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文学世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只有构建体系化、科学化的课程内容,系统地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具体而言,要开展好整本书阅读指导,应从读前激趣、规划引领、活动推进、评价延伸四个方面着手。
一、着力读前激趣,充分调动期待
很多时候,我们在让学生读一本书前,往往只是简要介绍一下书的主要内容,告诉他们这本书不错,内容生动有趣,推荐你们去读一读。这样很难充分激发学生对阅读这本书的期待。那么,读前应该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呢?正如吴老师所说的,应该“提供信息引起关注”,也就是通过读前设置趣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可以从封面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精美的封面来预测故事内容;从书中的精美片段入手,带领学生通过朗读来走进文本情境;从故事情节入手,通过设置悬念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情节。还可以在学校布置该书的“图书展”;课间在公共区域播放与该本书有关的视频;在走廊张贴作者的画像,罗列这本书获得的荣誉以及人们的评价。
读前设置趣点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书籍、不同学生的特点加以选择。如在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前,我让学生观察精美的封面来预测故事内容;在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我通过保尔产生自杀念头的片段,设置悬念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情节;在学生阅读《骆驼祥子》前,我在课间时播放与该书有关的视频给学生看……通过种种方法来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主动寻找这本书阅读的兴致。学生用期待的心理拿起一本书,这是阅读的良好开端。
二、着力提前规划,充分引领阅读
很多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时,常常只是发一个指令:“请你开始阅读《××××》书,每天×章。”而忽略了章节长短和内容进展,结果学生阅读起来缺乏目的和计划,收益甚少。在阅读指导中,我们要指引学生提前做好整本书阅读的规划,根据文本内容设计阅读进度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读完一本书的完整计划表,规划好阅读完一本书所需要的时间、在每个时间段所要完成的阅读任务,记录好各个阅读时段的感受。在阅读完一本书后,由学生本人、家长、教师、小组成员等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制定阅读计划和评价量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明确任务进度,让学生在阅读中保持紧迫感,避免散漫无序,让学生由内而外产生阅读动力,增强坚持阅读的力量。
三、着力活动载体,多元合力推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时候会通过导读课指导阅读,通过手抄报、思维导图等梳理知识,通过课堂分享让學生分享阅读心得,通过阅读题检查和巩固知识,但收获并不很大。吴老师告诉我们,要丰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除了阅读题,能够引领或支撑学生完成通读的活动也丰富多彩,教师要尝试设计新颖的活动,让学生感到新鲜、有兴味”。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新阅读学习任务单设计,构建阅读工作坊、阅读共同体,开展班级读书会,优化阅读研究课等形式,用多元活动推进阅读,持续关注学生阅读的整个过程,通过活动任务有机渗透阅读策略,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例如,阅读《骆驼祥子》,我设计如下统领性通读活动任务:
1.完成人物关系图,标注人物间的关系。
2.画出情节曲线图,在重要节点标注关键事件。
3.选择一个主题初步思考:祥子的理想是如何被清空的?祥子的人生爱情是如何泯灭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祥子的悲剧?
通过依托不同的阅读活动任务,引领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书,有时浏览,有时跳读,有时需要局部精读,有时需要前后勾连。学生在活动任务的引领下反复在文本中行走,加深对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四、着力多维评价,有效拓展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评价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评价和延伸活动开展较少,评价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评价应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方法、阅读面与阅读量,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对课外阅读的评价建议为“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加大评价和延伸活动的开展力度,丰富活动方式,通过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阅读作出评价。同时,开展多样化的评价和拓展活动,特别要重视学生感受和学习成果的展示。如通过读书交流会、阅读分享会、班级辩论会等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测评,通过分角色录制音频、为文本补充插图、制作宣传海报、给电影版中的人物配音等多种任务方式,让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做出点“文化产品”,尽情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总之,要培养真正的阅读者,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做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我们教师既是资深读者、阅读探索者,同时也是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同行者,只有这样,学生对阅读才更有兴趣、更持久,我们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的阅读者。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方法;阅读实践;阅读素养
整本书阅读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真实的语境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阅读的重要性,在课堂内外会向学生们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给他们推荐阅读书目,和学生一起阅读。但同时,对于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知识……我一直在探索着。直至拜读了吴欣歆老师的《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我顿觉醍醐灌顶。书中有许多很实用的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使我深受启发。
初中阶段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技能的关键时期。整本书与单篇文章相比,篇幅更长,行文结构更为复杂,思想内容也更为丰富,能带领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文学世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只有构建体系化、科学化的课程内容,系统地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具体而言,要开展好整本书阅读指导,应从读前激趣、规划引领、活动推进、评价延伸四个方面着手。
一、着力读前激趣,充分调动期待
很多时候,我们在让学生读一本书前,往往只是简要介绍一下书的主要内容,告诉他们这本书不错,内容生动有趣,推荐你们去读一读。这样很难充分激发学生对阅读这本书的期待。那么,读前应该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呢?正如吴老师所说的,应该“提供信息引起关注”,也就是通过读前设置趣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可以从封面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精美的封面来预测故事内容;从书中的精美片段入手,带领学生通过朗读来走进文本情境;从故事情节入手,通过设置悬念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情节。还可以在学校布置该书的“图书展”;课间在公共区域播放与该本书有关的视频;在走廊张贴作者的画像,罗列这本书获得的荣誉以及人们的评价。
读前设置趣点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书籍、不同学生的特点加以选择。如在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前,我让学生观察精美的封面来预测故事内容;在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我通过保尔产生自杀念头的片段,设置悬念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情节;在学生阅读《骆驼祥子》前,我在课间时播放与该书有关的视频给学生看……通过种种方法来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主动寻找这本书阅读的兴致。学生用期待的心理拿起一本书,这是阅读的良好开端。
二、着力提前规划,充分引领阅读
很多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时,常常只是发一个指令:“请你开始阅读《××××》书,每天×章。”而忽略了章节长短和内容进展,结果学生阅读起来缺乏目的和计划,收益甚少。在阅读指导中,我们要指引学生提前做好整本书阅读的规划,根据文本内容设计阅读进度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读完一本书的完整计划表,规划好阅读完一本书所需要的时间、在每个时间段所要完成的阅读任务,记录好各个阅读时段的感受。在阅读完一本书后,由学生本人、家长、教师、小组成员等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制定阅读计划和评价量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明确任务进度,让学生在阅读中保持紧迫感,避免散漫无序,让学生由内而外产生阅读动力,增强坚持阅读的力量。
三、着力活动载体,多元合力推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时候会通过导读课指导阅读,通过手抄报、思维导图等梳理知识,通过课堂分享让學生分享阅读心得,通过阅读题检查和巩固知识,但收获并不很大。吴老师告诉我们,要丰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除了阅读题,能够引领或支撑学生完成通读的活动也丰富多彩,教师要尝试设计新颖的活动,让学生感到新鲜、有兴味”。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新阅读学习任务单设计,构建阅读工作坊、阅读共同体,开展班级读书会,优化阅读研究课等形式,用多元活动推进阅读,持续关注学生阅读的整个过程,通过活动任务有机渗透阅读策略,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例如,阅读《骆驼祥子》,我设计如下统领性通读活动任务:
1.完成人物关系图,标注人物间的关系。
2.画出情节曲线图,在重要节点标注关键事件。
3.选择一个主题初步思考:祥子的理想是如何被清空的?祥子的人生爱情是如何泯灭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祥子的悲剧?
通过依托不同的阅读活动任务,引领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书,有时浏览,有时跳读,有时需要局部精读,有时需要前后勾连。学生在活动任务的引领下反复在文本中行走,加深对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四、着力多维评价,有效拓展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评价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评价和延伸活动开展较少,评价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评价应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方法、阅读面与阅读量,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对课外阅读的评价建议为“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加大评价和延伸活动的开展力度,丰富活动方式,通过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阅读作出评价。同时,开展多样化的评价和拓展活动,特别要重视学生感受和学习成果的展示。如通过读书交流会、阅读分享会、班级辩论会等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测评,通过分角色录制音频、为文本补充插图、制作宣传海报、给电影版中的人物配音等多种任务方式,让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做出点“文化产品”,尽情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总之,要培养真正的阅读者,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做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我们教师既是资深读者、阅读探索者,同时也是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同行者,只有这样,学生对阅读才更有兴趣、更持久,我们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的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