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有效利用计算机这一单一学科的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地培养和渗透,使学生在意志力、品德等方面得到良好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综合素质 创新意识
一、良好品行的培养
品德教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新课改理念的核心,它要求每名教师必须提高德育渗透意识,自觉地把学生的品行教育容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为了更能体现出专业性,对学生的德育渗透甚至可以包括软件版权、计算机使用道德、网络道德等等别的学科难于涉及到的内容。那么在这些目的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教学任务中,可以为其添加浓厚的德育色彩。
比如说,在介绍Word的时候,我会这样问学生:“Word是微软公司的一个著名的文字处理软件,大家知道微软公司的总裁是谁么?对,就是比尔·盖茨,他可是世界首富。那么,大家知道他的钱是怎么挣来的吗?他主要是通过出售像Word这样的软件的使用权来积累财富。就像商品一样,你要使用他的软件,就要向他交付软件的使用费。未经许可无偿地复制、使用、出售商业软件是非法的行为。所以我们都应该尊重软件的版权,平时应注意购买正版的软件,不侵害他人的利益,遵纪守法。”
在讲解计算机病毒的时候,教师要说明计算机病毒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可培养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在介绍计算机软件知识时,教师可说:计算机软件创作投入大,有一定的难度,却极容易被复制,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反对盗版,引导学生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另外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很高,特别对网络“黑客”更是感到好奇,那么在关于网络安全的课程里,教师就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告诉学生所谓的“黑客”就是利用自己高超的计算机技术非法地窃取、篡改他人数据资料的人,他们往往为了非法目的或者逞能而破坏了网络世界的秩序,是网络危害之一。但也有好多的黑客迷途知返,转而利用自己的技术来提高网络安全,为网络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平时学生也喜欢上网,教师也有必要对学生畅游网络进行积极规范的引导,让他们有意识地远离反动、色情等不良网站,培养他们使用网络良性资源的习惯。
在讲“计算机与信息社会”一节课时,我问学生:“我国信息产业界曾经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吗?”学生纷纷摇头,并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我告诉他们:这件大事是我国最大的计算机产业集团联想公司与我国软件业巨头金山公司联手合作。大家都知道联想集团是我国信息产业界硬件领域的骄子,而金山公司则在我国软件业一枝独秀。这一“硬”一“软”相联合,必将推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借这件事,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信息产业与某些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强调了美国微软试图垄断我国软件业的企图及金山公司的WPS作为唯一与微软的Word抗衡的汉字处理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经历的艰难,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信息产业要赶超世界,需要包括他们在内的全体国人努力拼搏。
二、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在对计算机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的,所以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应该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节课中,我给学生讲了一些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现在就面临社会,面临择业,你是不是需要写一份“自我介绍”和一份“求职信”呢?那么,我们就可以應用Word中所学习的基本知识,首先编辑好一篇文章,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多少,编排出一个合理、美观的版面,最后把它打印出来,递给用人单位。从这个角度来说,一篇整洁、美观的“自我介绍”或“求职信”就是求职成功保障的第一步,我们要做到这一步,就离不开我们在《Word》中所学习的一系列知识了。因此,这样的实例引导可以直接激发他们潜在的好胜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一种情境,鼓励学生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相当活跃,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自然也高涨起来。
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挖掘学科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我们先提出问题:“计算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计算机可以打字,可以玩游戏,可以看影碟,可以辅助学习……我们接着问:“计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学生社会经验有限,感到这个问题有些困难。这时我们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用计算机算出的、家里用的自动洗衣机、微波炉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时,感到非常神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每一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笔者的做法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我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讲解Flash动画设计教程时,首先让学生面对计算机熟悉Flash界面,了解各菜单项的功能,当然在熟练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工具栏以提高工作效率,再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帮助”菜单。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此软件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几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此时教师要亲切和蔼地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引导学生试验,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提高学习的气氛应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在交流、试验过程中,学生们不断进行着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不但能掌握要求的全部内容,而且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怎样去学习一种软件的方法,为今后能独立使用其他软件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的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的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学科教学,它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良好土壤。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综合素质 创新意识
一、良好品行的培养
品德教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新课改理念的核心,它要求每名教师必须提高德育渗透意识,自觉地把学生的品行教育容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为了更能体现出专业性,对学生的德育渗透甚至可以包括软件版权、计算机使用道德、网络道德等等别的学科难于涉及到的内容。那么在这些目的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教学任务中,可以为其添加浓厚的德育色彩。
比如说,在介绍Word的时候,我会这样问学生:“Word是微软公司的一个著名的文字处理软件,大家知道微软公司的总裁是谁么?对,就是比尔·盖茨,他可是世界首富。那么,大家知道他的钱是怎么挣来的吗?他主要是通过出售像Word这样的软件的使用权来积累财富。就像商品一样,你要使用他的软件,就要向他交付软件的使用费。未经许可无偿地复制、使用、出售商业软件是非法的行为。所以我们都应该尊重软件的版权,平时应注意购买正版的软件,不侵害他人的利益,遵纪守法。”
在讲解计算机病毒的时候,教师要说明计算机病毒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可培养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在介绍计算机软件知识时,教师可说:计算机软件创作投入大,有一定的难度,却极容易被复制,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反对盗版,引导学生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另外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很高,特别对网络“黑客”更是感到好奇,那么在关于网络安全的课程里,教师就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告诉学生所谓的“黑客”就是利用自己高超的计算机技术非法地窃取、篡改他人数据资料的人,他们往往为了非法目的或者逞能而破坏了网络世界的秩序,是网络危害之一。但也有好多的黑客迷途知返,转而利用自己的技术来提高网络安全,为网络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平时学生也喜欢上网,教师也有必要对学生畅游网络进行积极规范的引导,让他们有意识地远离反动、色情等不良网站,培养他们使用网络良性资源的习惯。
在讲“计算机与信息社会”一节课时,我问学生:“我国信息产业界曾经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吗?”学生纷纷摇头,并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我告诉他们:这件大事是我国最大的计算机产业集团联想公司与我国软件业巨头金山公司联手合作。大家都知道联想集团是我国信息产业界硬件领域的骄子,而金山公司则在我国软件业一枝独秀。这一“硬”一“软”相联合,必将推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借这件事,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信息产业与某些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强调了美国微软试图垄断我国软件业的企图及金山公司的WPS作为唯一与微软的Word抗衡的汉字处理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经历的艰难,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信息产业要赶超世界,需要包括他们在内的全体国人努力拼搏。
二、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在对计算机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的,所以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应该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节课中,我给学生讲了一些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现在就面临社会,面临择业,你是不是需要写一份“自我介绍”和一份“求职信”呢?那么,我们就可以應用Word中所学习的基本知识,首先编辑好一篇文章,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多少,编排出一个合理、美观的版面,最后把它打印出来,递给用人单位。从这个角度来说,一篇整洁、美观的“自我介绍”或“求职信”就是求职成功保障的第一步,我们要做到这一步,就离不开我们在《Word》中所学习的一系列知识了。因此,这样的实例引导可以直接激发他们潜在的好胜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一种情境,鼓励学生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相当活跃,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自然也高涨起来。
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挖掘学科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我们先提出问题:“计算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计算机可以打字,可以玩游戏,可以看影碟,可以辅助学习……我们接着问:“计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学生社会经验有限,感到这个问题有些困难。这时我们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用计算机算出的、家里用的自动洗衣机、微波炉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时,感到非常神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每一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笔者的做法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我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讲解Flash动画设计教程时,首先让学生面对计算机熟悉Flash界面,了解各菜单项的功能,当然在熟练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工具栏以提高工作效率,再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帮助”菜单。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此软件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几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此时教师要亲切和蔼地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引导学生试验,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提高学习的气氛应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在交流、试验过程中,学生们不断进行着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不但能掌握要求的全部内容,而且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怎样去学习一种软件的方法,为今后能独立使用其他软件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的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的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学科教学,它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良好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