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簧管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它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因而它问世以来,就以其宽广的音域、优美动听的音色及华丽的技巧,备受各国作曲家宠爱,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世界著名作曲家马塞尔·米哈洛维奇曾说:“单簧管使作曲家及演奏家能在它上面发挥出几乎是无限的技巧……在音乐中正是单簧管能把梦境、诗意和激情表现得尽善尽美。”以往人们对单簧管的研究多注重于技术问题,如超高音、循环呼吸、强弱奏等技巧,却忽略了临场心理。临场心理的调节与控制对音乐表演者来说很重要,具有特殊的意义。所有的音乐表演都是转瞬即逝的一次性过程,无法重复,更无从补救。笔者希望通过对单簧管临场心理问题的剖析,解决因临场心理问题而产生的负面效应,从而提高演奏者的学习效率及演奏水平。
帕瓦罗蒂在《帕瓦罗蒂谈自我控制》中曾说过:“在即将登台时,我总有点紧张。不管哪位歌唱家,如果说不紧张,那肯定是说谎。”巴甫洛夫认为:“人脑两半球建立和维持动力定型的神经过程,构成通常所谓的情绪。情绪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包括无数等级的强度。”情绪的积极方面可以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消极方面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人的内部情绪是通过外部表情来体现的,怯场时出现的那些生理反常现象,如僵硬、颤抖等,都受到演唱者内心情绪变化的影响和制约。
单簧管演奏是时间的艺术,平日的千锤百炼能否在瞬间表现出来,完美体现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奏者的心理素质。而临场心理又不同于平时练习、上课时的心理。平时的练习,错了可以重新来过,心理负担可能没有那么大。临场演奏则不同,它一锤定音,没有机会再来一次,不能补救。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些人平时练习曲子的时候游刃有余、一气呵成,真正登台的时候却会“卡壳”,思维停顿,甚至大脑一片空白。而有些人虽然在演奏的时候没有停滞不前,但却出现较大失误,导致技术变形等问题,从头到尾都在“乱”,聆听者不知道演奏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临场前的紧张乃至怯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有人曾对小提琴家帕尔曼说,有许多演奏家力图让自己相信,他们是不会紧张的,帕尔曼却说:“不行,他们一定会紧张的,事实就是如此。紧张是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情况。你必须与它相处,与它相处得越好,你就能把它控制得越好。”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场成功的演奏会,演奏者都需要有较长的心理准备过程,以此来克服怯场时的恐惧、大脑空白、胆怯等失常状态。笔者认为,大家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培养临场心理能力:
始于专业,夯实基础。练习的准确、熟练是消除精神紧张、减缓心理压力的前提,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夯实的专业基础是应对一切心理状况的根本。平时刻苦练习,随着对乐曲熟练程度的提高必将提高演奏者的信心。平时练习的时候如果三心二意,该掌握的没有掌握,登台时自然会心虚、胆怯、害怕出错。就技术而言,练习是感觉、记忆的过程,而演奏则是回忆、再现和条件反射的过程,练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在演奏时必然会显露出来。而一旦演奏中出现失误,旧的动作定型被打破,新的定型却又难以迅速建立,造成心理失衡,出现更多的混乱,形成越错越紧张、越紧张越错的恶性循环。因此,想要在演出时信心满满,平时的刻苦训练少不了。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曾说过:“可能存在着必须克服的严重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但是大部分的时间里,一个人在演出中失败不是因为准备不充分,就是由于训练不适当。”因此,克服紧张心理的最妥帖的方法就是通过增强演奏实力树立演奏信心。提高平日的练习质量,是缓解和避免心理紧张的重要环节。
培养良好的调节能力。演出前信心十足,演出过程中却屡屡出错,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对于演奏者来说,意志品质、情绪与情感品质在训练和演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机的明确与模糊、情绪的高涨与低落、情感的丰富与单调、意志的坚定与薄弱都会直接影响演奏者的练习效率和演奏质量。其实演奏过程中出现一些小的失误是很正常的,大师级人物也避免不了这样的差错。这时一定要拥有良好的调节能力,迅速调整自己,忘却以往的过错,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后面的演奏中,做到不因一个小失误而影响整个演奏。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演奏者一旦情绪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冲击,就无法聚精会神地投入到音乐情境中去,因而也会大大削弱音乐的表现力。当然,这种良好的调节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拥有的,也不是通过对作品的熟悉程度就能培养出来的。这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需要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慢慢培养。因此,演奏者平时的训练,不但要注意提高技能技巧,而且必须重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多参加公开演奏实践。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演奏者的心态,级别越高、场面越大、竞争越激烈,对演奏者的心理压力也越大。演出环境与个人练习在感觉上有很大的差异,在偌大的舞台上“孤军作战”,加之灯光的照射、扩声的反馈和观众情绪的起落等,都会对演奏者产生影响。每一位演奏者在初次登台表演时,面对观众,多少会有呼吸紧张、心跳加速、大脑一片空白等现象。这就要求演奏者尽可能多地参加艺术实践,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适应能力,迅速建立适应各种环境的“新感觉”,有效地利用现场设备,以求理想的演奏效果。经常参加演出能使自己从心理上适应演奏环境,是减少和避免临场紧张的最有效方法。尽可能多地演出,为不同的人演出,举办音乐会,参加汇演……演奏的次数越多,得益越多。丰富的舞台经验,是从实践中来的。演出得越多,越有利于适应舞台环境,消除紧张情绪。演奏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应对各种临场突发状况。
全神贯注,排除杂念。演奏者不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还要把自己的全部才能、情感、智慧都融入到正在进行的演奏表演中。著名钢琴家伊丽莎白·卡兰德说过:“只有抛掉一切个人的因素才能客观,而客观才能完全像原来的作曲家的心灵流露出来的那样清晰地把作品传递给观众。”多明戈说:“我临场表演时是全心全意地精神集中在表演上,在我头脑中一瞬间出现了真实的感觉,这时就只想到所唱的歌词和表演中所要求的东西。”只有抛开一切杂念,不去考虑台下有多少人在听、有多少人在看,演奏者才能身心自然放松,融入到角色中,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演出中去。 积极的自我暗示。信心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肯定,是一种预料自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并准备为之努力奋斗的心理状态,也是演奏者刻苦练习、充分发挥演奏技术的巨大动力。树立了信心,就能激励自己努力拼搏,勇敢坚定地迎接各种挑战,适应各种场合;丧失了信心,就很难有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与行动,甚至心理失调,直接影响演奏质量。钢琴大师鲁宾斯坦说过:“当我走上舞台,我就是国王。”登台前,演奏者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出最美好的瞬间。登上舞台,就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有藐视一切的勇气,只有这样,在演奏过程中才能做到信心百倍,勇往直前。实践证明,自我暗示能增强人的抑制力和稳定性,驱散周围环境给心理活动带来的种种干扰和不利影响。其中“默念”是自我暗示的重要方式。演奏者在上场前静下心来,默念针对性较强、正面肯定语气的暗语,如“我感到自己非常镇定”“我完全能够胜任”“精力集中,速度稳定”,而不要用带有消极或否定性的“不要紧张”“千万不能出错”等词句来进行。当然,这种思想只能在演出的时候才能有,平时的练习过程中还应该戒骄戒躁,多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
想音乐、忘技巧。演奏的过程中应多展开想象,忽视技巧。技巧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日积月累练出来的,短时期内不可能有突破,演奏的过程中想要提高技巧能力,反而是一种心理负担。这时就要积极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音乐想象的天地是广阔无垠的,演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示音乐和其表现对象的对应关系。如,把舒伯特的旋律与他的家乡奥地利风光联系到一起。为了充分发挥想象这一重要心理要素在音乐演奏中的作用,演奏者要不断扩大、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尤其是身临其境的体验。一名合格的演奏者,应该随时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细节,从中分析出不同人物形象的特征,特别是那些激动人心、富有时代韵律的场景。简言之,想象是音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心理要素,演奏者应从不同途径,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并把这些积累行之有效地运用到演奏中去,这是使音乐演奏生动感人的关键所在。
打造“成功梦”。有梦想才有现实,敢想才会敢做。一个美丽的成功梦,是梦想追逐者的动力。在登台前想象自己站在成功的舞台上备受瞩目的场景,不仅能激发对音乐的兴奋度,给自己带来一种获胜感,更能大大地减轻登台的心理负担。
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意识是心理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临场演奏心理不但要求有健康、积极向上、稳定的心理状态,而且需要发挥审美意识的主导作用。概观中外的音乐表演大师,他们除了都具有精湛的表演技艺之外,又无一不具备有丰富渊博的学识修养和深邃独到的美学见解,他们从不拒绝从理论和学识上来丰富自己对音乐表演艺术的理解认识。
音乐作品不经历登台表演这一环节将作曲者的思想呈现给听众,将无价值可言;表演者不经历登台表演这一环节将精湛技艺表现给观众,将不会被大众所认可。单簧管演奏者不应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技能、技巧提升的训练上,而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试问,再好的技巧不能在演奏中完美体现,又有何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还需要一流的心理素质,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称得上是成熟的艺术工作者。笔者认为,只要持之以恒从以上几方面努力,音乐演奏者的紧张和怯场情绪就会得到有效克服,至少会把它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
帕瓦罗蒂在《帕瓦罗蒂谈自我控制》中曾说过:“在即将登台时,我总有点紧张。不管哪位歌唱家,如果说不紧张,那肯定是说谎。”巴甫洛夫认为:“人脑两半球建立和维持动力定型的神经过程,构成通常所谓的情绪。情绪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包括无数等级的强度。”情绪的积极方面可以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消极方面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人的内部情绪是通过外部表情来体现的,怯场时出现的那些生理反常现象,如僵硬、颤抖等,都受到演唱者内心情绪变化的影响和制约。
单簧管演奏是时间的艺术,平日的千锤百炼能否在瞬间表现出来,完美体现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奏者的心理素质。而临场心理又不同于平时练习、上课时的心理。平时的练习,错了可以重新来过,心理负担可能没有那么大。临场演奏则不同,它一锤定音,没有机会再来一次,不能补救。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些人平时练习曲子的时候游刃有余、一气呵成,真正登台的时候却会“卡壳”,思维停顿,甚至大脑一片空白。而有些人虽然在演奏的时候没有停滞不前,但却出现较大失误,导致技术变形等问题,从头到尾都在“乱”,聆听者不知道演奏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临场前的紧张乃至怯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有人曾对小提琴家帕尔曼说,有许多演奏家力图让自己相信,他们是不会紧张的,帕尔曼却说:“不行,他们一定会紧张的,事实就是如此。紧张是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情况。你必须与它相处,与它相处得越好,你就能把它控制得越好。”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场成功的演奏会,演奏者都需要有较长的心理准备过程,以此来克服怯场时的恐惧、大脑空白、胆怯等失常状态。笔者认为,大家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培养临场心理能力:
始于专业,夯实基础。练习的准确、熟练是消除精神紧张、减缓心理压力的前提,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夯实的专业基础是应对一切心理状况的根本。平时刻苦练习,随着对乐曲熟练程度的提高必将提高演奏者的信心。平时练习的时候如果三心二意,该掌握的没有掌握,登台时自然会心虚、胆怯、害怕出错。就技术而言,练习是感觉、记忆的过程,而演奏则是回忆、再现和条件反射的过程,练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在演奏时必然会显露出来。而一旦演奏中出现失误,旧的动作定型被打破,新的定型却又难以迅速建立,造成心理失衡,出现更多的混乱,形成越错越紧张、越紧张越错的恶性循环。因此,想要在演出时信心满满,平时的刻苦训练少不了。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曾说过:“可能存在着必须克服的严重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但是大部分的时间里,一个人在演出中失败不是因为准备不充分,就是由于训练不适当。”因此,克服紧张心理的最妥帖的方法就是通过增强演奏实力树立演奏信心。提高平日的练习质量,是缓解和避免心理紧张的重要环节。
培养良好的调节能力。演出前信心十足,演出过程中却屡屡出错,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对于演奏者来说,意志品质、情绪与情感品质在训练和演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机的明确与模糊、情绪的高涨与低落、情感的丰富与单调、意志的坚定与薄弱都会直接影响演奏者的练习效率和演奏质量。其实演奏过程中出现一些小的失误是很正常的,大师级人物也避免不了这样的差错。这时一定要拥有良好的调节能力,迅速调整自己,忘却以往的过错,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后面的演奏中,做到不因一个小失误而影响整个演奏。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演奏者一旦情绪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冲击,就无法聚精会神地投入到音乐情境中去,因而也会大大削弱音乐的表现力。当然,这种良好的调节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拥有的,也不是通过对作品的熟悉程度就能培养出来的。这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需要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慢慢培养。因此,演奏者平时的训练,不但要注意提高技能技巧,而且必须重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多参加公开演奏实践。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演奏者的心态,级别越高、场面越大、竞争越激烈,对演奏者的心理压力也越大。演出环境与个人练习在感觉上有很大的差异,在偌大的舞台上“孤军作战”,加之灯光的照射、扩声的反馈和观众情绪的起落等,都会对演奏者产生影响。每一位演奏者在初次登台表演时,面对观众,多少会有呼吸紧张、心跳加速、大脑一片空白等现象。这就要求演奏者尽可能多地参加艺术实践,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适应能力,迅速建立适应各种环境的“新感觉”,有效地利用现场设备,以求理想的演奏效果。经常参加演出能使自己从心理上适应演奏环境,是减少和避免临场紧张的最有效方法。尽可能多地演出,为不同的人演出,举办音乐会,参加汇演……演奏的次数越多,得益越多。丰富的舞台经验,是从实践中来的。演出得越多,越有利于适应舞台环境,消除紧张情绪。演奏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应对各种临场突发状况。
全神贯注,排除杂念。演奏者不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还要把自己的全部才能、情感、智慧都融入到正在进行的演奏表演中。著名钢琴家伊丽莎白·卡兰德说过:“只有抛掉一切个人的因素才能客观,而客观才能完全像原来的作曲家的心灵流露出来的那样清晰地把作品传递给观众。”多明戈说:“我临场表演时是全心全意地精神集中在表演上,在我头脑中一瞬间出现了真实的感觉,这时就只想到所唱的歌词和表演中所要求的东西。”只有抛开一切杂念,不去考虑台下有多少人在听、有多少人在看,演奏者才能身心自然放松,融入到角色中,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演出中去。 积极的自我暗示。信心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肯定,是一种预料自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并准备为之努力奋斗的心理状态,也是演奏者刻苦练习、充分发挥演奏技术的巨大动力。树立了信心,就能激励自己努力拼搏,勇敢坚定地迎接各种挑战,适应各种场合;丧失了信心,就很难有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与行动,甚至心理失调,直接影响演奏质量。钢琴大师鲁宾斯坦说过:“当我走上舞台,我就是国王。”登台前,演奏者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出最美好的瞬间。登上舞台,就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有藐视一切的勇气,只有这样,在演奏过程中才能做到信心百倍,勇往直前。实践证明,自我暗示能增强人的抑制力和稳定性,驱散周围环境给心理活动带来的种种干扰和不利影响。其中“默念”是自我暗示的重要方式。演奏者在上场前静下心来,默念针对性较强、正面肯定语气的暗语,如“我感到自己非常镇定”“我完全能够胜任”“精力集中,速度稳定”,而不要用带有消极或否定性的“不要紧张”“千万不能出错”等词句来进行。当然,这种思想只能在演出的时候才能有,平时的练习过程中还应该戒骄戒躁,多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
想音乐、忘技巧。演奏的过程中应多展开想象,忽视技巧。技巧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日积月累练出来的,短时期内不可能有突破,演奏的过程中想要提高技巧能力,反而是一种心理负担。这时就要积极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音乐想象的天地是广阔无垠的,演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示音乐和其表现对象的对应关系。如,把舒伯特的旋律与他的家乡奥地利风光联系到一起。为了充分发挥想象这一重要心理要素在音乐演奏中的作用,演奏者要不断扩大、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尤其是身临其境的体验。一名合格的演奏者,应该随时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细节,从中分析出不同人物形象的特征,特别是那些激动人心、富有时代韵律的场景。简言之,想象是音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心理要素,演奏者应从不同途径,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并把这些积累行之有效地运用到演奏中去,这是使音乐演奏生动感人的关键所在。
打造“成功梦”。有梦想才有现实,敢想才会敢做。一个美丽的成功梦,是梦想追逐者的动力。在登台前想象自己站在成功的舞台上备受瞩目的场景,不仅能激发对音乐的兴奋度,给自己带来一种获胜感,更能大大地减轻登台的心理负担。
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意识是心理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临场演奏心理不但要求有健康、积极向上、稳定的心理状态,而且需要发挥审美意识的主导作用。概观中外的音乐表演大师,他们除了都具有精湛的表演技艺之外,又无一不具备有丰富渊博的学识修养和深邃独到的美学见解,他们从不拒绝从理论和学识上来丰富自己对音乐表演艺术的理解认识。
音乐作品不经历登台表演这一环节将作曲者的思想呈现给听众,将无价值可言;表演者不经历登台表演这一环节将精湛技艺表现给观众,将不会被大众所认可。单簧管演奏者不应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技能、技巧提升的训练上,而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试问,再好的技巧不能在演奏中完美体现,又有何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还需要一流的心理素质,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称得上是成熟的艺术工作者。笔者认为,只要持之以恒从以上几方面努力,音乐演奏者的紧张和怯场情绪就会得到有效克服,至少会把它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