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的实施情况和现象作了简要分析,对保障学生营养餐的的有效实施进行阐述。解决学生营养餐的管理运行模式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并对供餐形式、食品安全、资金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求社会、家长、学生的督促,使学生营养餐的营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做到让社会、家长、学生放心和满意。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学校;家长
【中图分类号】G423.6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101-02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民生决策,也是一项爱心工程, 更是一项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民族振兴工程,营养餐进校园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关注。在营养餐实施过程中,尤其学生和家长倍加关心,对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和有效实施,不少学校都在不断摸索和尝试,合理创新,科学决策,努力使更多学生、家长、社会的放心和满意。
全国上下响应国务院及有关文件精神,营养餐一刀切模式不能因地制宜,实施困难且无实惠,各地都在根据自己情况调整营养餐的实施计划和办法,作出相应调整,不断摸索完善,寻求有效办法。有好多农村地区或偏远山区,部分特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因为经济问题,吃不起午餐,只好将课间营养餐发放的食物留到中午再吃。营养不良依旧困扰着农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大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每天仅吃一两顿饭,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偏低,隐性饥饿普遍存在,多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身体所需营养严重缺乏,存在“吃不饱、吃不好”的问题,家庭经济不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节约,甚至生活水平偏低,无能为力,无奈挨饿忍受。长此以往,大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患有不同程度肠胃疾病,很多贫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只能简单吃点东西充饥。
供餐形式成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受益的关键所在,学校食堂供餐营养效益高,资金使用效率也高,是现阶段最有效的方式,而采购成品加餐形式营养效益最低。营养餐供餐管理模式应该多元化,把国家补助款项合理运用于每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得以实惠则行。许多地方实施国家免费营养餐改善情况,实行的是“奶+N”模式,即一盒牛奶,外加两到三样食物。吃的时间长了,学生受不了这种固定的模式,得不到学生赞同。可是国家的政策虽然好,可要想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似乎并不容易。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存在的问题,现在的物价3块钱能吃什么?其实,3块钱的营养餐不足以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获得足够的营养,还有少数特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连正常的午餐也成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表示:“好的计划还要有好的运行机制”。国家出了政策、出了资金,但有没有用到实处、起到作用,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有些学校开始邀请家长“进校监厨”。学校加强监管,邀请家长“进校监厨”,将营养餐的“家校合作”纳入家长委员会的制度范围,能否守住营养餐的“生命线”?因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对营养餐的诸多抱怨,因此,一些家长将怨气撒在了学校身上。然而,学校很难接受家长的指责。营养餐口味众口难调,对于学校所作的努力,家长们似乎并不知情。问题是,很多学校平时不允许家长随便进入校园,大多数家长也没有亲自品尝过营养餐,对营养餐的制作和运转环节也无法监督,家长对营养餐的看法完全来自于孩子的感受和评价。虽然对营养餐,家长都有说不完的话、发不完的牢骚,但是很多家长其实声音很微弱,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原因是家长始终站在营养餐的外围。解决营养餐问题的关键,是让家长能亲眼看到营养餐的生产和运行过程,成为营养餐的监督者,真正将营养餐的“家校合作”落到实处。教育和卫生两部门要建立了联动机制,同时卫生部门应邀师生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家长监督协管学校食堂,保证中小学校食堂的饮食质量和安全。
关于具体的制度和程序设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应将营养餐的“家校合作”纳入家长委员会的制度范围里来推行。由家长民主选举的家长委员会,有权要求食堂公开每天的饭菜进货渠道与进价,每周可派一名委员,负责调查食堂的采购与加工情况,并向家长委员会汇报。由家长参与学校食堂的招标、质量监控与饭菜定价,才是解决营养餐问题的有效途径。家长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对学校食堂的监督,在关注营养餐的价格、卫生和口味的同时,更要对营养状况进行把关。只有守住营养,才能守住营养餐的“生命线”。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供餐形式、食堂建设、食品安全、资金监管、学校与教师负担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一、应加强地方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重要性的认识,加大食堂建设资金投入、加快供餐形式转变,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整体标准化建设,加紧落实营养改善计划运行经费,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提高膳食补助标准等。
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还必须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首先,教育、食品药品监督、质量监督、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要形成长效联动机制,对在学校周围出售不合格食品的流动商贩,及时进行查处。其次,学校要加大对垃圾食品危害性宣传教育,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认识到垃圾食品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不食用垃圾食品、不合格食品。在供餐模式上,要严格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将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作为首要条件,坚持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校外餐饮服务为辅,严格限制家庭托餐准入。最后,作为家长不能给钱了事,要多关心孩子饮食,合理调整食物搭配,合理膳食,让孩子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有营养。
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做好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力度。同时,要会同教育、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与学校食堂签订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确保广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饮食安全。要紧密结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加大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监督检查,建立营养改善计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相关学校食堂监督量化等级的评定工作频次,严格落实监督检查结果报告、通报制度和公示制度。
四、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认为:“课时少、缺乏必要的师资配置、重视程度有限等都成为了学校营养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掣肘。”由于家长的营养意识、饮食习惯对孩子有直接影响,营养教育不仅要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还应考虑到家长所缺和所需。通过营养教育的干预,帮助家长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和行为能力,进而指导孩子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习惯。目前越来越多的营养机构选择以社区为依托,向家长发放营养知识宣传材料、居民膳食指南宣传画,并经常进行营养专题讲座,旨在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和家长之间互动的营养干预方式,此举有利于从社会意识上改善孩子的营养状况。
五、各地要向社会公开营养餐管理运作模式,让社会媒体、公益组织、志愿者介入监管是保证营养餐落到实处必不可少的力量。设立营养餐监督举报电话、邮箱、信箱等,多渠道加强监管,对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要安排专人做记录,并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和处理,努力促进营养改善计划的公开透明、廉洁运作。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学校;家长
【中图分类号】G423.6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101-02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民生决策,也是一项爱心工程, 更是一项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民族振兴工程,营养餐进校园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关注。在营养餐实施过程中,尤其学生和家长倍加关心,对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和有效实施,不少学校都在不断摸索和尝试,合理创新,科学决策,努力使更多学生、家长、社会的放心和满意。
全国上下响应国务院及有关文件精神,营养餐一刀切模式不能因地制宜,实施困难且无实惠,各地都在根据自己情况调整营养餐的实施计划和办法,作出相应调整,不断摸索完善,寻求有效办法。有好多农村地区或偏远山区,部分特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因为经济问题,吃不起午餐,只好将课间营养餐发放的食物留到中午再吃。营养不良依旧困扰着农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大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每天仅吃一两顿饭,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偏低,隐性饥饿普遍存在,多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身体所需营养严重缺乏,存在“吃不饱、吃不好”的问题,家庭经济不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节约,甚至生活水平偏低,无能为力,无奈挨饿忍受。长此以往,大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患有不同程度肠胃疾病,很多贫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只能简单吃点东西充饥。
供餐形式成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受益的关键所在,学校食堂供餐营养效益高,资金使用效率也高,是现阶段最有效的方式,而采购成品加餐形式营养效益最低。营养餐供餐管理模式应该多元化,把国家补助款项合理运用于每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得以实惠则行。许多地方实施国家免费营养餐改善情况,实行的是“奶+N”模式,即一盒牛奶,外加两到三样食物。吃的时间长了,学生受不了这种固定的模式,得不到学生赞同。可是国家的政策虽然好,可要想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似乎并不容易。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存在的问题,现在的物价3块钱能吃什么?其实,3块钱的营养餐不足以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获得足够的营养,还有少数特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连正常的午餐也成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表示:“好的计划还要有好的运行机制”。国家出了政策、出了资金,但有没有用到实处、起到作用,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有些学校开始邀请家长“进校监厨”。学校加强监管,邀请家长“进校监厨”,将营养餐的“家校合作”纳入家长委员会的制度范围,能否守住营养餐的“生命线”?因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对营养餐的诸多抱怨,因此,一些家长将怨气撒在了学校身上。然而,学校很难接受家长的指责。营养餐口味众口难调,对于学校所作的努力,家长们似乎并不知情。问题是,很多学校平时不允许家长随便进入校园,大多数家长也没有亲自品尝过营养餐,对营养餐的制作和运转环节也无法监督,家长对营养餐的看法完全来自于孩子的感受和评价。虽然对营养餐,家长都有说不完的话、发不完的牢骚,但是很多家长其实声音很微弱,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原因是家长始终站在营养餐的外围。解决营养餐问题的关键,是让家长能亲眼看到营养餐的生产和运行过程,成为营养餐的监督者,真正将营养餐的“家校合作”落到实处。教育和卫生两部门要建立了联动机制,同时卫生部门应邀师生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家长监督协管学校食堂,保证中小学校食堂的饮食质量和安全。
关于具体的制度和程序设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应将营养餐的“家校合作”纳入家长委员会的制度范围里来推行。由家长民主选举的家长委员会,有权要求食堂公开每天的饭菜进货渠道与进价,每周可派一名委员,负责调查食堂的采购与加工情况,并向家长委员会汇报。由家长参与学校食堂的招标、质量监控与饭菜定价,才是解决营养餐问题的有效途径。家长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对学校食堂的监督,在关注营养餐的价格、卫生和口味的同时,更要对营养状况进行把关。只有守住营养,才能守住营养餐的“生命线”。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供餐形式、食堂建设、食品安全、资金监管、学校与教师负担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一、应加强地方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重要性的认识,加大食堂建设资金投入、加快供餐形式转变,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整体标准化建设,加紧落实营养改善计划运行经费,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提高膳食补助标准等。
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还必须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首先,教育、食品药品监督、质量监督、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要形成长效联动机制,对在学校周围出售不合格食品的流动商贩,及时进行查处。其次,学校要加大对垃圾食品危害性宣传教育,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认识到垃圾食品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不食用垃圾食品、不合格食品。在供餐模式上,要严格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将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作为首要条件,坚持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校外餐饮服务为辅,严格限制家庭托餐准入。最后,作为家长不能给钱了事,要多关心孩子饮食,合理调整食物搭配,合理膳食,让孩子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有营养。
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做好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力度。同时,要会同教育、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与学校食堂签订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确保广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饮食安全。要紧密结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加大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监督检查,建立营养改善计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相关学校食堂监督量化等级的评定工作频次,严格落实监督检查结果报告、通报制度和公示制度。
四、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认为:“课时少、缺乏必要的师资配置、重视程度有限等都成为了学校营养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掣肘。”由于家长的营养意识、饮食习惯对孩子有直接影响,营养教育不仅要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还应考虑到家长所缺和所需。通过营养教育的干预,帮助家长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和行为能力,进而指导孩子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习惯。目前越来越多的营养机构选择以社区为依托,向家长发放营养知识宣传材料、居民膳食指南宣传画,并经常进行营养专题讲座,旨在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和家长之间互动的营养干预方式,此举有利于从社会意识上改善孩子的营养状况。
五、各地要向社会公开营养餐管理运作模式,让社会媒体、公益组织、志愿者介入监管是保证营养餐落到实处必不可少的力量。设立营养餐监督举报电话、邮箱、信箱等,多渠道加强监管,对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要安排专人做记录,并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和处理,努力促进营养改善计划的公开透明、廉洁运作。